清秀山峽谷,丹霞勝景,天湖水杉紅

清秀山,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和奉化區的交界地帶,群峰連綿,數有三十六峰,清秀奇麗,因此而名清秀山,當地人也稱作清修嶺或清秀嶺。

清秀山下,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南至奉化區蕭王廟街道,北至海曙區鄞江鎮,稱為清秀山峽谷。

清秀山峽谷中,原來有一個村莊,以前的人們以賣柴為生,因此而名賣柴岙。

峽谷之中,蜿蜒曲折,峰峰逼視,風光旖旎。

1958年,當地修建水庫,賣柴岙村莊被淹,村民遷到了水庫下游的鄞江鎮蓉峰村,水庫取名為賣柴岙水庫。

水庫建成後的清秀山峽谷,改顏換貌,我們只能從古人的文字裡,想象曾經的峽谷風光。


《四明談助》記載,清秀山峽谷“自木坑沿溪而上十餘里,蜿蜒曲屈,大勢南來,峰峰逼視。溪盡為清秀嶺,過嶺近奉化溪口。蓋兩山間以一溪,東為清秀,西為木阜。”

清秀山中原有一座“鎮蟒塔”,晉代時的一位僧人主持而建,以鎮山中蛇虎,《四明談助》記載說,“山中往往出蜃,當其怪水驟發,聲若悶雷,驚濤駭浪,漂沒廬舍,為患非淺,昔人故設塔以鎮之。”

遺憾的是,因為傳說塔下埋有金子,因此被人毀塔取金,鎮蟒塔現在已經無跡可尋。

黃宗羲在《四明山志》中寫道,“山半有雞籠石,晉名僧建塔於上,以鎮蛇虎,其後疑有埋金,毀塔取之,遂為人患。”


歲月變遷,清秀山峽谷,變身為賣柴岙水庫,也叫清秀湖,還被譽為天湖。

2009年,奉化區開發天湖風景區,但是半途而廢,至今未能建成,因此成了免費的旅遊勝地。

清秀山峽谷,賣柴岙水庫,是驢友們探勝的熱門線路,我曾和驢友們同行,先後三次進入清秀山峽谷中,邂逅天湖勝景。


清秀山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總面積約1.5萬餘畝。

億萬年前,這裡也曾汪洋一遍。

一次地殼運動,為今日人間,創造奇觀無數。

清秀山東西延伸,水系南北交匯,峰巒連綿、湖山輝映、景色秀美。

一年四季,風光不同。


從清秀山上俯瞰峽谷,賣柴岙水庫隱在深山峽谷中,若隱若現,峽谷成天湖。

天湖、天湖,天上之湖,藏在仙境中!


春夏時節,水杉林,詩意瘋長。

秋冬之際,水杉染紅。


水杉林、天然巖洞和瀑布,是清秀山峽谷中的原始風光,自然天成。


水庫盡頭的大片水杉林,時下變紅變黃,金黃一片。

水杉林坐臥於峽谷之中,依山臨水,湖光山色,成為天湖勝景,欣賞山川變色的好地方。


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三處巖洞,其氣勢令人歎為觀止。

飛來之石,懸在絕壁間,猶如一個懸念,永懸天地間。


峽谷中共有四道瀑布,一線瀑、二折瀑、三折瀑和五折瀑,隱在山林中,自成一景,風景常在偏遠處。

山中奇景一線瀑,恍然若白緞,掛在山之巔,只可遠觀,不可近觸。


山中瀑布聲悅耳,聞聲而去,尋得一道二折瀑,藏在密林中。


又聞瀑聲響,循聲尋瀑去,驚現五折瀑,隱匿深谷,千年無人識。


看罷五折瀑,再聞瀑聲隱約傳來。

瀑在密林中,卻是三折瀑勝景。

三折瀑,人跡罕至,涉水,走沼澤,穿密林,荊棘橫生,尋得此景穿密林。


與天湖近距離接觸,有水鳥迅即而過,移步換景,仙境之湖也!


遊賞清秀山峽谷的水杉林,可以徒步登山而去,從水庫大壩東側的古道,登山而上,至北坑嶺,就有機耕路了,道路寬闊,四野風光優美。


如果不想爬山,可以到賣柴岙水庫大壩,乘坐遊船直接抵達水杉林,盪漾在湖光山色中,盡覽峽谷丹霞風光,逍遙而浪漫。


水杉林旁邊,原本就是賣柴岙村莊,水庫建成後,現在只能看到一些村莊的遺蹟。


歲月變遷,時光如水,今日之景,明日又是哪般模樣!

誰能抵擋歲月的腳步,

如果能,

請賜人間四季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