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沧源县:筑起基层堡垒 织牢防控网络

“不打歌、不聚会、不聚餐、不野炊、不走亲访友、不请客吃饭……”每天一大早,村子里的党员先锋队便带着党徽和袖章,骑着载有小喇叭的摩托车来回在村寨巷道,用双语播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小知识,把疫情防控宣传到户、到每个人的心里。

沧源自治县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以党建引领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规范、常态化开展。

迅速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委,针对沧源地处边境,10个乡(镇)、93个村(社区)就有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分布在边境线上,出入境便道多,管理压力大等实际,及时成立境外来往人员管控组临时党支部、班老乡班老通道监测点临时党支部、芒卡镇芒岗莱片监测点临时党支部、单甲乡安也村大护俄监测点临时党支部、永和口岸监测点联合临时党支部5个临时党支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查,进一步织密织牢边境线疫情防控网,积极守卫“国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临时党支部25个,覆盖到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各领域,将345党员纳入临时党支部进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基层干部走访辖区群众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沧源自治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干部联片、联户制度,驻村干部和乡(镇)、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在辖区内挨家挨户开展地毯式排摸,重点关注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鳏寡孤独老人,特别是武汉来沧、返沧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同时,定期到群众家中进行体温测量,采取“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确保疫情能够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结合实际,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广泛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取消节日聚餐、打歌跳舞、文化娱乐等公众聚集性活动。制作《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和《预防小知识》佤语微视频,利用电视、“佤山先锋”“沧源融媒”等微信公众号、县级应急广播、基层文化活动室大喇叭、学校广播等平台反复播放。以驻村干部和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上门宣传,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识宣传册发放群众手中,并采取“佤汉双语”相结合的方式,用民族语、百姓话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科学参与疫情防控,杜绝生病杀鸡看卦、遇事“叫魂”“做赕”等陈规陋习。

流动宣传队

芒卡镇大湾江疫情监测临时党支部成员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测

落实联防联控机制,采取日常巡查和重点督查的方式,加大对全县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药品等监管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以及物资储备。沧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佤医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从1月27日起每天加班加点熬煮大锅药,免费为全县人民群众、18个交通干道集中监测点(执勤点)等提供防疫“大锅药”。在县财政下拨专项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沧源还划拨党费,专项用于支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把党组织的温暖传递到最需要的地方,传送给最困难的人民群众,为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防控疫情、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有效保障。

芒卡镇大湾江疫情监测临时党支部成员对过往人员进行监测

连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持续冲锋在前,设卡查缉,检查车辆、行人。截止目前,全县境内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沧源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田胜龙 李林永 张蓉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