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為了生命



傳說女媧開世造物

前六天造六畜

第七天才造了人

因此正月初七這天

也被稱為“人日”

在過去,這一天

人們戴人勝、吃七寶羹

作詩、添燈、登高

還會特意稱稱體重

衣食住行,皆有講究


二零二零年的人日

情況嚴峻,人心惶惶

不過越是這樣艱難的時候

越應適當鬆鬆那根緊繃的弦

人日,是人的生日

這一天

每個人都是主角

這一天

我們不關注宏大的事物

只關心生命本身

在心底,祝每個人生日快樂

也是對生的敬畏和尊重


按日曆上算

人日容易逢立春

因此過了今天

也就離春天又近了一步

加油,捱過這個寒冬

我們便一同賞春



人日,最重要的便是戴人勝了

剪綵為花,鏤金箔為人形

戴在頭髮上,或是貼於屏風上

是每個女孩子一醒來就要做的事情

若走上街頭

便會看到蕭瑟的冬日裡

眼及之處也有金花綻放


除了戴人勝

人們之間還會互贈花勝

那是用彩紙和金箔做成的花朵

小小一枚藏在手裡

靜靜等待要送去的人

也獨有一番情趣


“勝”,最早是西王母的一種頭飾

傳說她能調製長生不老藥

是位同生命息息相關的神明

人們便也模仿她

在頭上戴這樣的飾品

表示對生命的崇拜和尊重


圖:木映畫·胭脂閣


中國人的節日

習俗不如說是食俗

吃,永遠是重頭

元日有五辛盤

立春有薦春盤

人日則有七寶羹


選七樣有特殊意義的蔬菜

與米粉同煮

謂之“七寶羹”

芥菜寓意平安吉祥

春菜寓意春風得意

韭菜寓意仕途發達

也許各地物產不同

所用的果菜也不同

但都一樣充滿祝福意味


想想嚴寒冬日

一家人聚在桌前

分食一碗熱羹

不僅暖在脾胃

更是暖了內心



古人著實會享受

總是尋盡玩耍的藉口

人日這天

也有登高和遊行的習俗

上至皇室,下至百姓

皆舉家或攜友出遊

是街頭萬人攢動的盛況


魏晉人浪漫

喜歡在春寒料峭時登高遠眺

興致上來,還會吟詩作對

唐宋人愛玩

喜歡這天遊賞寺廟和古蹟

是祈福,也是惦念遠方親友


過了人日

春天就快到了

趙孟頫就有詩云:

“今年人日與春並,

人得春來喜氣迎。”

在這冬末春初之時

雖乍暖還寒

但也有了些許生機

正是遊賞的好時節



下圖:Adam Wong

其實人日這天

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

北方要吃煎餅,祭女媧娘娘

東北要吃年糕,意味著年年高升

陝西人家要點一盞長明燈,許願人丁興旺

川蜀女子會在頭上戴小石子,是求子亦是祈福

......

但無論是哪種習俗

背後的意義都關乎人,關乎生命



人日始於魏晉

盛行於唐,沒落於宋

近年來再次為我們所重視

是重拾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尚書》中有說: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即便神聖如祭祀和祈禱

最終也離不開人類自身

人日,是人的生日

這一天,我們盡情寵愛自己


人日也近上元節

總是花勝聳動,燈火通明

這天大家紛紛走上街頭

好一派熱鬧景象

文人自然也不會放棄這樣難得的日子

在人日的應制詩裡

也有他們的百感與情愁

最後分享一些詩篇

一同感受百年前的情動與繁華

花枝未動臨佳節,菜飯相淹亦勝期。

春色到今深幾許,小山南畔草痕知。

——明·文徵明


明月高樓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詩。

澗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歲寒枝。

——元·元好問


自怪扶持七十身,歸來又見故鄉春。

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偷生作老人。

——唐·司空圖


年來日日風清日,今日風清更可人。

遙獻美湯憐送節,更聞金勝簇新春。

煙添柳色看猶淺,鳥踏梅花落自頻。

東閣早時聞一曲,卻令和客不勝新。

——明·徐渭


(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