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羅斯之戰是引發安史之亂的“元凶”?一場無關痛癢的戰役

怛羅斯之戰,是當時世界上東西兩大帝國的大食(阿拉伯帝國)與大唐之間的第一次交戰,最後以唐朝戰敗告終,

而就在恆羅斯之戰戰敗四年後,唐朝安史之亂爆發了。那麼怛羅斯之戰的勝利與否與安史之亂的爆發有何聯繫?怛羅斯之戰對唐朝的國力和以後的格局又有什麼影響?

一、對外擴張的唐食帝國在中亞相遇,勢均力敵的唐食兩國摩擦必不可少

當時的歐亞大陸上,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均處於興盛時期,積極向外擴展疆土。從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時期,唐朝不斷進行擴展,先後攻滅或佔領周邊的小國,為了更加便捷的管理西域諸國的繁重事務,唐朝在西北設立了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

與此同時,中東的阿拉伯人完成阿拉伯半島上的統治後對外擴張的心性也到達了高峰,成為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成了除唐帝國外控制中亞的又一力量。兩者共同控制中亞,摩擦必不可少,而且阿拉伯帝國也產生過染指中國的想法。

唐朝在政治上實行不干涉中亞諸國內政的原則,在經濟上加強溝通促進發展,對於西域的文化實行寬鬆尊重的態度,所以中亞諸國樂於接受唐朝宗主國的地位。

而大食不僅在經濟上對中亞諸國實行壓迫,而且由於中亞諸國大多信仰佛教、襖教或者自己的傳統宗教,這與大食信奉的伊斯蘭教截然不同,宗教文化的不同,使得矛盾更加尖銳。

大食不斷推進東進的步伐,中亞諸國請求唐朝進行軍事援救,慢慢的兩國的摩擦越來越多。

二、東西兩大帝國的第一次交戰,看似偶然的怛羅斯之戰爆發卻有其必然性

由於高仙芝兩次遠征西域均取得戰績,在西域地區聲譽浩大,天寶九年(750年),西域小國石國被高仙芝帶兵攻打,石國選擇了投降,而高仙芝卻違背誓言,表面約和,暗中偷襲,將石國國王斬首,僥倖脫逃的石國王子選擇向大食求救。

大食在這段時間裡發生了政權的轉移,在距離怛羅斯城不遠的呼羅珊建立了波斯軍隊,聚集了大食軍隊的大部分力量。

高仙芝率領大軍深入,主動進攻大食,倆者正好在怛羅斯城相遇展開戰爭,安西都護府軍隊與大食軍隊僵持5天后,葛邏祿部落見兵力相差過大突然叛變,唐軍失利,最終只返回了數千人,阿拉伯帝國取得了勝利。

雖然怛羅斯之戰好像是高仙芝個人素質不高引發的偶然事件,但是是唐朝與大食倆大勢力在中亞角逐的必然結果。由於利益上的糾紛,在怛羅斯之戰前,唐朝大食產生過三次矛盾,但是都沒有發展為軍事上大規模的戰爭。

三、怛羅斯之戰是長期矛盾的產物,參戰雙方對外關係各有側重,對此戰並不重視

雖然唐朝統治了西域,但是西域的情況是非常的複雜,小國林立,而且當時唐朝在西部面臨著大食的挑戰,北部西突厥勢力蠢蠢欲動,而唐朝最為重視的卻是南部的吐蕃。吐蕃想方設法與唐爭奪西域,並且與北部的西突厥聯合南北夾擊唐。

所以唐主要精力是放在維護蔥嶺以東的地區即中原地區的安全,防止吐蕃和西突厥侵犯內地,對於唐在中亞的統治和應對大食日益東進的威脅則沒有那麼的重要。

唐朝對於不同部落的求援答應與否也是出於這個原則,對於西域小國請兵的不同,在於這些小國對吐蕃的態度,取決於該國在西域的地理位置,還取決於該國是否會影響到蔥嶺以東的安全,不取決與小國態度誠懇程度和小國與唐抑或是大食的關係是否親密

怛羅斯戰前大食敵國在中亞不斷進行擴展,取得了幾場勝利後繼續向東挺進,野心也越來越膨脹,開始萌生進攻大唐的想法。

但是怛羅斯之戰前大食剛剛進行完進行政權轉變,即是在公元749年,就是怛羅斯之戰的前兩年,阿拔斯家族結束了倭馬亞家族的統治,建立了新的政權。

作為剛剛成立的政權,阿拔斯王朝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國內的環境,剷除倭馬亞家族,處理前朝遇到的各種國際糾紛,並且因邊界問題與拜占庭帝國產生了衝突,所以當時的大食是盡力安內,避免攘外,沒有精力與大唐進行戰爭。

作為作戰雙方的大唐與大食精力都沒有放在這上面,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去解決。作為這場戰爭的應當不是兩國的中央政府軍爆發的大戰,僅僅是邊境守軍展開的一場戰役。

四、此戰對於中亞格局改變十分有限,戰後的唐食在中亞保持一種巧妙的平衡

怛羅斯之戰影響較小,唐軍在這場戰爭失利之後,但是在第二年立即出兵收復了部分怛羅斯地區的失地。怛羅斯戰役之後,唐朝對西域的控制並沒有衰減,中亞仍處於唐朝勢力控制範圍,唐朝仍然冊封諸國,中亞的多個國家仍然認唐帝國為宗主國。

在西域的唐軍失敗後迅速恢復實力,對外進行擴張,於天寶十二年(753年)唐攻打大勃律國,並取得了勝利。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在西域的勢力達到頂峰。從唐朝的史書甚至戰爭主人公高仙芝的列傳中對於此次戰爭記載很少,僅有寥寥數語,可見這場戰爭對於唐的影響不是很大。

雖然怛羅斯戰役唐朝軍隊損失較多,但是由於投入的人力、資金、武器有限,對於唐朝西域的軍事力量的影響較小,而且怛羅斯戰爭同年,唐朝在契丹、南詔同時對外征戰,雖都遭遇到了失敗,但是作戰均在邊遠地區,對於中原的經濟生產並沒有太多影響。

且唐朝正處於盛世,經濟支援下軍事力量得以恢復。怛羅斯之戰後,高仙芝組織進行反攻,其他地方也有進行對外戰爭,這些軍事活動證明怛羅斯戰役對於唐朝的國力並沒有巨大的影響。

中亞格局並沒有產生大的變化,中亞諸國仍然處於大食的威脅之下,依然向唐朝請求保護。怛羅斯之戰是因為高仙芝攻打石國,引起了諸國的不滿,但是戰後中亞諸國並沒有與唐絕交,也沒有倒向大食。

這因為大唐對於諸國的態度更加鬆弛,作為依附的對象,大唐較大食對於中亞諸國更為有利。作為獨立存在的中亞諸國需要依靠唐食倆大帝國來保護其安全,所以倆國在中亞地區形成了一種平衡。

從此可見,怛羅斯之戰雖然發生了軍事上的衝突,但是對於唐在中亞的勢力,唐和中亞諸國的關係影響較為有限。

大食沒有繼續東進,也沒有改變對唐的態度。由於阿拉伯帝國在與拜占庭帝國作戰,爭取地中海的控制權,如果再與大唐開戰,兩頭受敵,必然失敗。大食第二年就派使者與唐朝和好,唐朝與大食之間的關係也如同以前差不多,似乎沒有受到這一次戰爭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後47年間,平均三年不到大食就要派使者進諫,單是753年就來了四次。怛羅斯戰役後,阿拉伯人對對於此戰的描寫僅僅勾勒帶過了,他們則主要記錄了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對於他們而言怛羅斯戰爭是小小的摩擦,與拜占庭的矛盾可重要多了,可見怛羅斯之戰也沒有怎樣影響唐食之間的關係。

五、怛羅斯之戰對於唐朝影響極為有限,怛羅斯戰爭並不是導致安史之亂與唐王朝的衰敗的原因

如果說怛羅斯之戰失敗導致唐朝對於中亞的統治地位遭到了懷疑,衰減了對於西域諸國的控制、影響,對於唐朝影響重大。那為何如此重要的戰役失敗了,唐玄宗卻沒有處罰高仙芝。

怛羅斯戰役之後,高仙芝依舊受到了任用。安史之亂爆發初期,高仙芝被任命征討安祿山。大唐的勢力衰減,大食怎麼沒有繼續東進,取代唐在東亞的位置呢?從此可見,怛羅斯之戰只是唐食在中亞的摩擦戰,對於唐影響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的爆發,長期的矛盾、利益的爭奪,唐食必然還會產生戰爭。唐朝真正的退出中亞是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內鬥不斷升級,戰爭多發,唐朝逐步淪落為藩鎮割據,迅速衰敗,自顧不暇,對於西域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精力。

為了平息安史之亂,唐朝將駐守在西域的兵力全部撤回中原參加戰爭,自此退出了中亞霸權的爭奪,原本臣服於大唐的國家開始轉向臣服大食,儘管大食取得了怛羅斯之戰的勝利,但是由於唐軍在戰爭中展現的驚人的戰鬥力,打消了東進的打算。吐蕃此時趁機而入,佔領了西域。

安史之亂爆發,大批的兵力調往了內地,西域與內地的聯繫逐漸斷絕,北庭都護府沒有中央的扶持,於公元791年被吐蕃人攻陷,標誌著失去了對於西域的控制,並非是因為怛羅斯之戰失去了西域。

如果怛羅斯之戰勝利,安史之亂仍然會爆發,唐朝退出西域也是自然。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各種社會矛盾累加的原因,於怛羅斯之戰關係不大。所以怛羅斯之戰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節點,而是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中爆發了怛羅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