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支球隊“出局”,欠薪、解散,中國足球的寒冬仍在持續...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楊琳 | 北京報道

這個冬天對中國足球似乎格外寒冷。

受疫情影響,足協1月30日宣佈2020賽季國內足球賽事延期開賽。5天后,2月4日,足協公佈《2019年俱樂部全額支付教練員、運動員、工作人員工資獎金確認表》,9傢俱樂部未按時提交,這意味著他們無法獲得新賽季聯賽參賽資格。甚至,有的球隊徹底解散。

這9支球隊中,包括四川隆發、廣州華南虎、上海申鑫3支中甲俱樂部,以及南京沙葉、福建天信、大連千兆、銀川賀蘭山、延邊北國、吉林百嘉6家中乙俱樂部。

本次交表的截止日期,足協已經一拖再拖。按規定,各球隊需在2020賽季前提交全額支付2019賽季教練員、運動員、工作人員工資獎金的確認表。1月15日,足協將中甲和中乙俱樂部的交表日期寬限到1月31日,隨後再次延期到2月3日。有些球隊是在最後一刻才“壓哨上交”。

已經提交的俱樂部,也不代表“安全上岸”。4日當晚,遼寧宏運和保定容大被質疑工資獎金確認表上的球員簽字造假。

遼足工資獎金確認表,隊員徐友剛被籤成“徐有剛”

保定容大工資獎金確認表

保定容大董事長孟永強微博

2月4日,四川隆發在微博曬出隊徽變黑的照片,併發文告別球迷:願君多珍重,山水有相逢。廣東華南虎也在同日正式解散。這一波“解散潮”和“欠薪潮”,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並不讓人意外。

9傢俱樂部的出局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低級別聯賽的經營困難上。事實上,這早已不是秘密。

2019年2月,曾征戰中超的中甲球隊延邊富德宣佈解散。據報道,延邊富德累計欠稅和罰金2.4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今年1月,延邊北國也因嚴重的資金問題而傳出解散的消息;江蘇鹽城因因運營困難,為保住聯賽資格,今年1月初發布公告,尋找戰略合作伙伴。

福建天信、大連千兆、遼寧宏運、內蒙古中優、北京北體大...都曾被曝出欠薪,上個賽季,合肥桂冠和瀋陽東進就因欠薪欠薪被足協取消聯賽註冊資格,深圳雷曼、上海申梵、銀川賀蘭山等中乙球隊紛紛因為資金問題而解散,甚至有中冠球隊在獲得中乙資格後主動放棄,原因同樣是沒錢。

欠薪球隊甚至包括一度淘汰中超球隊江蘇蘇寧闖入足協盃四強的上海申鑫。今年1月,外援比羅比羅單方面宣佈解約,按照他的說法,球隊已經拖欠其5個月的工資,徹底曝光了這支隊伍的困境。

因投資方衡源集團陷入資金困局,申鑫不得不轉賣球員。人才流失、軍心渙散、連遭敗局、幾度瀕臨解散...幸得有關部門的“出手相救”,足協提前發放足協盃獎金,否則,申鑫的賽季征程會更早結束。

大批球隊欠薪、退出職業聯賽的現實或讓足協的擴軍計劃擱淺。按照足協此前計劃,2025年之前,中超將擴軍至18支,中甲擴軍至20支,中乙球隊則將達到48支。據《足球報》透露,足協正在討論是否取消今年中甲聯賽的擴軍。

畢竟,很多俱樂部連自身的生存都難以維繫,談何擴軍和發展?一向“財大氣粗”的中國足球為什麼沒錢了?為何眾多低級別聯賽的球隊生存不下去了?

業內人士認為,低級別聯賽關注度不夠,媒體曝光少,球隊名稱中性化的規定出臺後,宣傳效果降低,更難獲得投資者青睞。

而且,恆大王朝的締造和房地產商的魚貫而入一度營造了中國足球的“盛世”,隨著房地產市場行情看衰,中小型房地產商無力繼續燒錢。金元足球影響仍在持續,參加中甲、中乙的球隊大多是小俱樂部,球隊大把燒錢,回報率低,禁不住“折騰”。

足協曾不止一次提出有關職業聯賽“金字塔模式”的形成,自足協要求參加中超、中甲俱樂部須下設不少於五支不同年齡層次的梯隊、中乙俱樂部至少擁有4支青訓梯隊後,這對俱樂部又是一比巨大的投入。

數據顯示,2018賽季,中乙俱樂部平均收入僅為900萬元,除去球員薪資和其他開支,虧損達2000萬元。中甲俱樂部的情況同樣糟糕,平均虧損也是2000萬元。

足協主席陳戌源也提到過中甲、中乙嚴峻的生存現狀,他曾表示,中國足球俱樂部投資巨大,回報卻鳳毛麟角。如果球隊財政不能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俱樂部是空話。“如果聯賽不能可持續健康地發展聯賽,中國足球的根基就可能發生地震塌方般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