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浮芳
李商隐这首《锦瑟》,恐怕是最受当代文艺小青年欢迎的一首诗了。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李商隐最难理解的一首诗,有人说是李商隐感伤自己遭遇,有人说是一曲爱情的悲歌。但这不重要,读诗,最重要的用心去感受。当你把全身心投入到诗中去,你感受到了什么,那就是这首诗跟你的缘。
题主既然问典故,那么我们就把全诗,结合其中几个典故一一说来,先看诗: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题为《锦瑟》,其实就是取用了第一句的开头两个字,所以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首“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绝。
典故1 素女鼓瑟
我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都说这首诗有四个典故,分别是“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其实不然,他们忘了,“锦瑟”本身就是一个典。
锦瑟无端五十弦:瑟是一种乐器,锦瑟就是装饰华丽的乐器。无端,无缘无故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锦瑟啊,你怎么无缘无故就有了五十跟弦呢?
这个是个上古神话的典故,讲的是泰帝和素女弹琴的故事,泰帝就是太昊伏羲氏,据《史记·孝武本纪》载: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说少昊让素女弹奏有五十根弦的瑟,听完后,少昊哭泣不止,于是就让把瑟改为了二十五跟弦。
只有知道了这个典故,我们才能明白,这首诗起句就奠定了一个悲伤的调调。
典故2 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生梦蝶”这个典故是出自《庄子·齐物论》的一则寓言故事,说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偏偏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这个人。待他梦醒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是庄周。他就问自己,到底是庄周梦到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呢?就是说,现在醒来的庄周,很可能只是蝴蝶的一个梦罢了。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就没办法说清了。
典故3 杜鹃啼血
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鸟,又叫子规,其叫声听起来像在叫“布谷”,故又称为杜鹃。杜鹃鸟每到春夏季节,就叫个不停,它的口腔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以为是它啼叫得太用力,都叫得满嘴流血了。正巧,杜鹃鸟叫时,正是杜鹃花开时,杜鹃花为红色,人们就说那是杜鹃鸟的血染红的杜鹃花。
周朝末年,蜀地有个君主,名叫杜宇,人们成他为望帝。他退位后,国家就灭亡了,他也死了,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了杜鹃鸟,每到春夏之际就开始悲啼,以至于口中流血,他的叫声凄惨悲哀,让人听之流泪。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版本,《史记·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都有相关记载,故事的内容各有不同,有的说是望帝把王位让给了丛帝,然后化身成了杜鹃。
但是不管故事内容是怎样的,总之都是讲了一件事,望帝化身成杜鹃。
典故4、5 鲛人泣珠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句当中实际上是两个典故。
第一个是,根据《博物志》记载,南海有鲛人,他们像鱼一样生活,哭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珍珠。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类似的传说有很多,古代很多神话鬼怪类的故事都不可避免提到鲛人的眼泪这个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就有相关的故事。
不仅中国如此,在西方神话和通话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美人鱼的眼泪是夜明珠这样的故事。西方的美人鱼就是中国的鲛人,不知道是巧合呢,还是确有其事呢?
另外还有就是,珍珠是从蚌里面长出来的,蚌又生活在海中,每当月明之夜,蚌就会张开壳,吸收月光的精华来滋润珍珠,这样的珍珠才会极度晶莹。
典故6 良玉生烟
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朝诗人戴叔伦有言:“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蓝田因产美玉而闻名,这大家都知道,现在谁有一块正宗的极品蓝田玉,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国人爱玉,以玉比君子,君子如玉、温润如玉等,玉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物质。一块极品美玉,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投射出一股晶莹之气,故称为良玉生烟。
在古代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有一篇《吴王小女》,说吴王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但是吴王不同意他们的爱情,于是紫玉就气结而亡,俗称气死。
后来韩重去紫玉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然出现,并把陪葬的送明珠给他。韩重回来后,向吴王报告了这件事,吴王很生气,说你肯定是个盗墓贼。于是便要杀了韩重。
这时候,紫玉又出现了,说父王别闹,韩重没骗你。
紫玉的母亲听到女儿的声音,从屋中跑出来,想要抱住女儿,岂料紫玉化作一缕青烟飞走了:
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呐,以上就是《锦瑟》这首诗的几个典故,你感不感动?反正我是不敢动,一动也不敢动。
也可自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锦瑟》,是作者自伤自悼之辞。
蝴蝶花雨
分别化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那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嘞?实在难以分辨。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有一个青年男子,叫杜宇的,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他生前爱护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人们听见这种声音,都说: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于是相互提醒:是时候了,快播种吧。或者说:是时候了,快插秧吧。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杜宇、子规、催归。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
“蓝田日暖玉生烟”——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
小雅诗词沙画
李商隐的《锦瑟》中,主要包含这几个典故:
1、锦瑟
古时候,天上最高的神仙叫做泰帝,泰帝手下有个仙女叫做素女。一次,泰帝请素女鼓瑟。那时候的瑟有五十根弦,弹出来的声音是所有乐器里最悲哀的。素女弹出来的音乐使听着流泪,哭泣不已。泰帝说,没有人能忍受这样悲哀的音乐,就把瑟的弦减少了,所以后来的瑟最多只有25根弦。
这个典故,为全诗的感情定下了基调。李商隐由锦瑟,想起五十弦,引发出悲哀,这是他的敏感,是天赋。
2、梦蝶
《庄子》里有一篇《齐物论》,说,万物都是一样的。庄子做了一个比喻,他有一天“梦为蝴蝶”,自如的飞来飞去,后来他醒了,又变回了他自己。
《庄子》这个故事里有“蝴蝶”“梦”,李商隐加上了“晓”和“迷”,“晓”就是天要亮了,“晓梦”就是天亮以前的梦,马上就要醒了。“迷”是痴迷、沉迷、陶醉。李商隐要讲的是,美丽的梦境令我们着迷,但很快就要醒来了,想多留片刻也不行。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
3、杜鹃
古时候四川有一个国家,国君叫做望帝,他因为做了错事,很羞愧,把国君之位让给了一个大臣。望帝死去后,魂魄离开了这个国家,化作了一只杜鹃鸟,但是他一直还年故国,所以杜鹃的叫声好像是“不如归去”,传说,杜鹃总是一只叫到口中流出鲜血。
李商隐加了“春心”和“托”,是说,即便是美好的梦想破灭了,也要项望帝一样化作杜鹃,叫着“不如归去”,甚至啼叫着流出血来,他矢志不渝。
4、珠有泪
古人说,海底有一种鲛人,他们哭泣时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珍珠。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最美好的事物,总是和痛苦结合在一起的。
5、玉生烟
陕西有一座山,叫蓝田山,出产美玉。太阳照在蓝田山上,玉石好像都在一片烟霭之中。作者想表达的是,美好的事物缥缈难寻。
通过这些典故,李商隐要传达的是悲哀,美好的事物他得不到,与他相伴的总是失落和悲哀。
梅鹤读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是李商隐的《锦瑟》,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诗中的典故、象征的手法被李商隐用的炉火纯青。其中运用典故的有以下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典故一 庄周梦蝶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这本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庄子探讨哲学命题的一部著作。
要想了解这个故事,请大家先看一下这个典故的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大意是说,庄子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翩翩起舞,感觉非常愉快。但是,梦醒了,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自己,并没有变成蝴蝶。他开始疑问,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就是“物”和“我”之间交汇和变化。
这个故事是在探讨“任何事物没有确定不变的标准,人们的主观意识是不能区分真实和虚幻”。
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权利斗争中郁郁不得志,无论如何经营,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他仿佛和庄子一样,不知道生活中的境遇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其中一个“迷”字点出了诗人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彷徨。
典故二 望帝魂化杜鹃
这个典故是说蜀地有一位君主,名叫杜宇。因为禅位隐退以后,国破身死,他的魂魄化为杜鹃鸟,日日悲啼泣血,去国怀乡。
诗人用这个典故加以引申,“春心”代表了执着的追求仕途之心。但是这种向往仕途的心,却因为怀才不遇而没有用武之地。就如同望帝只能托付给杜鹃鸟一样,李商隐一腔热血也只能无奈的托付在诗词之中。
典故三 鲛人泣珠
在《博物志》中记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这个故事是说大海里的鲛人当哭泣的时候,落下的眼泪会变成珍珠。
诗中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苍茫的大海,一轮皎洁的明月,一位鲛人默默垂泪,泪水化为珍珠珠。她为何潸然?又为谁垂泪?
美景中带着萋萋的故事和悠悠的情绪,令读者融入其中,共同感受诗人淡淡的哀愁。
典故四 蓝田日暖 紫玉生烟
典故:《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蓝田是一个地名,盛产玉石。这个典故是说,人们在山中采玉,只见山中升起的暮霭,却不知玉在何处。
在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吴王小女紫玉生烟的故事。传说吴王夫差的女儿名叫紫玉,她爱慕一位小伙子,很想嫁给他。但是,最终没有如愿以偿,因此郁郁而终。这个小伙子在给紫玉哀悼的时候,忽然紫玉出现了,但是当小伙子想触摸她的时候,她却化成轻烟不见了。之后就有“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来形容望而不及。
这首《锦瑟》就仿佛一块美玉,玲珑而温润,它的意境到底要传达什么,恐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心人可以多多揣摩。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这首诗中一共用了四个典故,分别是庄周梦蝶、望帝魂化杜鹃、鲛人泣珠和蓝田日暖紫玉生烟。
华彩之荣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一篇《锦瑟》解人难”,所说这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有人说,这是李商隐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李商隐写给故去妻子王氏的一首悼亡诗;也有人说,这是李商隐追忆似水年华、感慨人生的感伤诗。
我们可以从多数人认可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也就是最后一种说法。
锦瑟呀,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根弦?每弦每节,都像是已经过去的大好年华。
我就像庄子一样,人生如梦,不知自己是醒了还是在梦中,又像化作杜鹃的望帝,在春天将来过去的时候,在低低地悲啼。
月明宵静的夜晚,蚌向月亮张开,用月华来滋养他的珠子;鲛人泣泪,粒粒成珠;日光煦照下的蓝田,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起。在诗人眼中,现实和理想已经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满心伤痛的诗人,追忆似水年华,恋人生离、爱妻死别、韶华已逝、壮志难酬、功业渺如云烟……等到醒悟之时,已然双鬓苍苍,到了知天命之年,再回首,陷入了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和迷惑之中。
典故:
1、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为二十五弦。
2、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 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3、望帝春心托杜鹃,典自《华阳国志·蜀志》,传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杜宇,后来因为水灾,让位贤明,身死灵魂化为杜鹃鸟,到了春天,就悲啼不止
4、沧海月明珠有泪:典出张华《博物志》, “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类似于美人鱼泣泪成珠的故事。
5、蓝田日暖玉生烟,典出干宝《搜神记》,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最终抑郁而死。韩重游学归来,前往她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现原形,赠送明珠,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消失。
读书有恒
【诗坛漫话】(第12期)
李商隐的诗喜欢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后人读他的诗,争议很多,莫衷一是。连《红楼梦》里都借人物之口,说了一句:李义山之隐僻。意思就是隐晦冷僻,难以理解。义山是李商隐的字。
下面我就这首诗中的典故做些解释。
【庄周梦蝶】
这是《庄子》里的一则寓言,庄子梦见自己身化蝴蝶,翩翩而飞。醒来一看,自己是蝶乎,庄周乎?
这里诗人借此典故,隐约道出了美好的情境和虚缈的梦境。
【杜宇啼春】
周代末年,杜宇在蜀始称帝,号望帝。后来让位给相国开明。到了二月里,子鹃鸟鸣叫声,引起蜀国人的怀念杜宇,就把这种鸟称为杜鹃。
另一种说法,就是杜宇和他的相国的妻子相好,后来觉得心里愧疚,就走了。他死后魂化为鸟,人们称之为杜鹃。或者叫杜宇。
另一种说法是,杜宇禅位退隐,后来国忘身死,死后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于啼出血来,非常哀痛悲苦,老百姓把这种鸟称为杜鹃。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来历。
琴瑟的哀音,杜鹃的怨鸣,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似乎表达了一种奇情深恨。
子规啼处忆人归。子规也是杜鹃的别名。子规的啼声是很凄切的。对自己的亲人那种期盼的感情表达无遗。
【鲛人泣泪成珠】
一说是珍珠出自于蚌,而蚌生活在海里。人们传说是月明之夜,蚌对着月亮 张开了它的壳,得到月亮的光辉,生出了珍珠。又说是蚌的眼泪化成了珍珠。
另外,说是鲛人的眼泪化为珍珠。鲛人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鲛人的眼泪,滴滴成珠。
这些想象,这些传说都是非常美丽动人的。
这就是“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典故。
【蓝田生玉】
古时候,蓝田县出产美玉,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就是这个蓝田。一般来说,有珠光宝气的说法,古人认为产玉的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其山中蕴涵的玉气,冉冉升起。远观能见,近睹则无。
戴叔伦有句话说得好: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些就是诗里的典故。
另外要说的是,第二句,一弦一柱思年华。这种情况下,古人把思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所以这句诗不是三平尾。
玉谿生(李商隐的号)一生的经历是很悲苦的,他因为受到牛、李党争影响,被排挤,终身潦倒。并且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很不满。
他的这种难言之隐,郁结于心中,发为诗句,反复叹惋,我们只有理解这些,才好去读他的诗,才便于探求诗的韵味。
梅月竹风
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包含两个典故,一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二是望帝化为杜鹃的故事
一、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个典故是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胡蝶,在梦中,庄周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胡蝶,而忘了自己是庄周,醒来后,才发现自己是庄周,但庄周又想,现在也许是梦蝶在做梦,梦见自已变成了庄周,于是,他分不清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李商隐借这个典故,来表达人生的一种如梦如幻令人迷惘的心境,曾经的锦瑟年华,如今已经烟消云散,不可捉摸。
二、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化为杜鹃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望帝是战国时西蜀国王杜宇,他称帝后号望帝,他的丞相除水有功,于是他将帝位禅让给他的丞相,退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所以后世常称杜鹃为杜宇。
望帝的传说说法颇多,有说他是商朝时人,还有说他是因为丞相治水时与丞相之妻私通,所以内疚让国,但核心都是他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而且国家也亡了。他化杜鹃后,常于暮春啼叫,其声甚是凄苦,甚至啼出血来。
李商隐用这个典故,寄托一种年华已逝的哀婉之情。
谢小楼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有着“庄周梦蝶”与“望帝亡魂化杜鹃鸟”,还有古代流传下来海里的蚌珠与月亮相感应的传说和“鲛人泣珠”的传说,共四个动人的典故:庄周在《齐物论》中说:我从前做梦变成了一只蝴蝶,就真的成了栩栩如生的蝴蝶,一会儿醒来,又是清醒的自己。“庄周梦蝶”是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周末蜀国王――杜宇,传说望帝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致口中流血且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鸟名杜鹃。古时民间有“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是在海里像鱼一样生活的人,西方称为“美人鱼”,据说“鲛人”能织绢,哭泣时眼泪变成珍珠。
《锦瑟》这首诗,诗境朦胧难解,却有说不出的美,正所谓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据说,此诗仅刘学锴、余恕诚编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就收录有四十种解释。李商隐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创作手法,构筑和熔铸了典故,非常妥帖了当,从而创造了这首《锦瑟》深幽的诗象与意境!
阿燚黄南开
李商隐《锦瑟》一诗难懂,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说,此诗主题虽不明确,但其精巧的意象,朦胧的意境与缥缈的辞意让人们愈品愈着迷于其中的情思韵味。其中典故本身的多重性更是叠加出内涵的多义与丰富性。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意境朦胧迷幻,情感凄恻哀怨,大致可以看出李商隐的矛盾心态。
二典出自《庄子·齐物论》与《华阳国志》。
但锦瑟一诗中的庄生梦蝶之典与原典相反,原典中庄生梦蝶并不是为此梦所迷,他要讲的是物化的道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的意思就是顺其自然,当自己是庄周时,就做一个庄周,当得了漆园吏,拒绝得了君主的召引。
当自己是一只蝴蝶时,就做一只蝴蝶,既经历过破茧时的痛苦,又可翩翩然留连于花丛。
庄子从道家的观念上告诉人们,如何在这世上安然自处。
即不要迷惑于个体角色的改变,因为改变的只是外在的个体,本质并没有变化,因为物我互化的实质是精神之自由。
所以庄周与蝴蝶除外在形体之外,并没有什么差别,忘掉凡尘中的是是非非,摆脱对世俗的束缚,随缘任运的活着,放下执念便不被伤害,也就没有痛苦。
李商隐反用其意。
诗中的蝴蝶给我们的印象中就是色彩斑斓,翩翩飞动的美丽形象,是出现在梦中的美好的事物,醒时亦不能忘怀。本诗中这一意象也许象征着作者对理想自我的描述,也许是他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
迷,可解为迷惑,也可解为执迷,这两种意思都是他对实际自我的评价。亦即作者不解于党人对其诸多的猜忌;又出于不甘或抱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态,多年来无论如何的仕途沉沦,却始终不屈地等待机会的来临。
这是诗人在自我觉知中对自我角色定位的迷乱。
这种迷乱,也许来自于诗人虽对自己目标有明确的追求,但始终不被外界所理解与认可,由此产生的困惑与沮丧情绪。
多年执着等待却最终无望的老去,这是多么残酷而无奈的现实。
无望地等待最是伤人心,明知到头来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却自甘沉迷,如今回首从前,竟不知这种执迷对人生有没有意义。
也许作者并不是不明白庄子此典的真正含义。
但到底还是做不到放下执念,随遇而安。这也许就是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对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原因吧。
“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句之典有许多的说法。
《华阳国志》提到了望帝即杜宇;
《蜀志》说望帝称王的时候,有一个叫鳖灵的人,在楚国死后,他的尸体逆流而上到汶山之南时,死而复生,并成为了望帝的相国,精于治水。后来望帝觉得他的功劳很高,将帝位禅让于他自己到山里修道去了,死后化成了杜鹃鸟,又称杜宇鸟,子规鸟。一到春天就啼叫,听到的人都觉得很悲伤。
《寰宇记》说望帝逃走后,又想着复位,没有成功,死后化为杜鹃,在春天时昼夜悲鸣,其声特别悲戚。
而《蜀王本记》更八卦,说鳖灵去治水后,望帝就与鳖灵的妻子私通,然后觉得自己德行有亏,对不起鳖灵,就将帝位让给了他,自己离开了,他离去的时候,正好子规鸟啼叫,蜀人听子规的鸣叫声就想念望帝了。
又有传说第一个听到杜鹃鸟啼叫的人会死去,第二个听到的人会有离别之事,都是不祥的征兆。
另外也有传说杜宇所化之杜鹃为冤禽。
如唐代杜牧有诗云“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李山甫诗"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难知。"
可见其中还有一些什么故事失传,唐人尚不得闻。
当然因为“子规”之名,又有更多的诗词将这个典故与相思离别之情联系在一起。
如一些诗词云:“归去来兮,杜宇声声,道不如归。”“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等等。
联系这些典故与李商隐的生平经历,也许是他苦恼于自己的行为不被人理解,反被人猜忌的困境。
也许更有多年的幕府生涯生带来的疲惫不堪,使他有了要敲敲退堂鼓,不如归去的想法。此句与前一句反映了他的矛盾心理,前一句言其执着于当下所“迷”,后一句则有是否放下所执,不如归去的想法。
“春心”作两种意思解:一是春天引发的情怀,二是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情怀。无论是象征着盛年的春天,还是李商隐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与事业两不得志的。因此,回首毕生的经历,凄怆之情便油然而生。
蝴蝶经历了破茧的痛苦后获得了美丽的人生,而杜鹃却在凄厉的啼叫声中让人走向幻灭。庄周了然于自然之道,因而得到了解脱,而望帝却不能放下对过往的执着而只能痛苦一生。李商隐明知可以借庄周之道超越现实,出离痛苦,却终于还是不能放下人生的担当与责任,在无望地守候中“虚度”着痛苦的人生。
当然,这两句诗并不在于对实情的推测与解析,更多的是因文字而生成的浑融意境带来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