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藝術的界限,擁抱宇宙的感性和奇妙,名和晃平的跨界藝術暢想

宇宙中是存在著“某些感性”的,

在宇宙的歷史中,

這些感性也在以物質為媒介

向其他的感性傳達著什麼。

我便把這其中一種物質間的

感性傳達的關聯用雕塑的方式展現出來。

—— 名和晃平


名和晃平197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2003年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雕塑系,並獲得美術學博士學位。從對外層或皮膚的感知開始,名和晃平將物質轉化為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象徵其觀察和思考。2009年開始,他就將其位於東京伏見區的全新工作室SANDWICH作為大本營。

名和晃平

名和晃平設計的日本充滿泡沫雲的暗室

名和晃平形容這件作品“像一個原始星球上的環境”,泡沫雲通過八個不過的位置進行泵送,以製造出一種在暗室中持續運動的狀態。他對這三種制泡沫成分進行了不同比例的實驗,以達到一種不受重力影響的形狀定型。泡沫不斷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有機的構造。它們的體量不斷變大,達到飽和後依然膨脹,蔓延到了整個地面。


名和晃平的作品“稜鏡鹿”

鹿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聯,鹿是佛教的象徵,釋迦佛前世曾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3百里來到了這裡,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迴、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這裡被尊為法輪初轉之地。佛法傳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寶,在鹿野苑聚齊了。鹿野苑在佛教中被稱為“初轉法輪處”,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佛教的繪畫中常常畫有鹿。此時,它們代表自然的和諧和佛之淨土的無畏,還代表著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轉法輪。與孤寂的犀牛一樣,鹿象徵著斷滅,因為它從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過夜。在西藏的寺廟頂部,隨處可以看到二隻鹿相視而跪,仰望著中間的金色法輪。


數碼圖像的基礎單位是“像素”(Pixel),名和晃平把平面(2D)的數碼圖像,利用珠子改變對象本身的形體,轉化成立體(3D)的雕塑,展現於人前。他以珠子來比喻“生物細胞”,這些“細胞”便是其作品的基礎單位,就像“像素”般結集而成立體影像。他因此提出了一個與“像素”相類似的新詞彙「PixCell」(影像細胞),他以對物體表皮的感知為起點,以“PixCell=Pixel(像素)+Cell(細胞•容器)”這一概念為中心軸,將材料進行多樣性的表現來隱喻獨特的感覺與思考。


他的立體作品通過很多材質的實驗,將各種材料以一種極具個人風格的方式組合起來。他通常會以覆蓋、粘貼來改變物品原來的形狀和表面,將透明水晶珠覆蓋在動物雕塑身上,不同大小的水晶珠放置在不同部位,使整個雕塑外觀看起來像是分子結構及計算機位圖像,雕塑扭曲卻又散發光芒,還原物品以分子構成的概念,還原觀者對於世界的觀點。製造出炫目的現場作品。



名和晃平廣為人知的Moment 是用滴墨的移動設備製作,藝術家負責控制畫布的位置。偶發和操控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共同製作的繪畫看起來毫無瑕疵,像是機械製品,但是繪畫的痕跡提醒觀眾精緻的冥想式過程。


通過不同的運動方式和不同的媒介語言探索以及創造形式和線條的可能性。他把兩種矛盾的特性融合在一起,予之誘惑的視覺吸引力,使之成為深入連貫的作品,同時也置入觀念範疇的不同層次的意義。


靈感也被應用到了服裝設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