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兵器谱第五期:独具巫术的传球,“巫师”贝隆的传球技巧


“巫师”贝隆,作为当时足坛中场百花齐放时期的代表人物,每次当他踏上绿茵场的一刻,仿佛天生自带魔力,吸引着球迷的视线。而他的踢球风格,就像他的外号一般,拥有无穷的巫术,让球迷心旷神怡。回想起那个时代的足坛,每一位巨星都带有浓厚的个人标签,每一种风格都独一无二。

作为球场上的组织者,当时前腰的组织风格简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控球组织,大部分时间通过脚下的持球在30米区域盘带,通过摆脱过人撕开防线的空缺,或通过自己作为轴心,其他队友以其为轴,通过持球和传球引导队友跑位形成进攻。另外一种是控制球权,通过大范围的跑动,从中路,肋部和边路不断游走,策动附近队友,做出连续的传切配合。贝隆在组织风格方面很好地兼容了这两种风格,年轻时的贝隆跑动能力极其出色而且覆盖范围大,而且进攻组织的节奏感出色,可快可慢,需要一定的球权支配进攻。

轴心踢法,贝隆带动全队进攻

这是贝隆在国米时期的一次进攻组织表演,在整个进攻组织中贝隆先是直传找支点中锋策应,随后通过前插带动传球,持球后再次通过自己吸引防守后传出威胁球助攻队友破门,这是贝隆年轻时一贯的组织风格,来到国米的贝隆已经经历过数次大伤病,跑动能力已经下滑,这是为生涯后期为数不多重现。

多种纵深长传的变化:

在纵深长传方面,贝隆的变化极多,他既能像皮尔洛一样发动预留提前量的长传,又能像贝克汉姆一样传出直接到位,不留提前量的长传,而且传球的延展性强,准度几乎是分毫之间。


出色的长传身后球

例如在曼联时期的这次纵向长传,在中圈附近送出一记远距离的过顶长传,这次的长传的提前量给得十分精准,而且仔细观察球落地后不是纯粹往前弹,而是在落地的瞬间球向外弹,这点直接让守门员进退两难,无法预判导致出击失败,这种脚法上的细腻度堪称完美。


细腻的身后球脚法

这次贝隆的过顶长传在脚法上的控制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球在越过防线后提前落地,在落地后弹球的距离很长,这次脚法的控制与上一球展示相比差异明显,完美地展现作为一名出色传球手传球细节的掌控。

精确到毫米的超长距离的长传

贝隆在国米时期的一次纵向长传,这次的传球方式与前两次相比又是有明显的差异,这次贝隆的长传不预留提前量,而是直接把球送到队友的脚下,因为这次队友的位置在肋部与边线的结合部,如果送出提前量的传球,那么留给队友身前的空间被压缩,不利于队友的发挥,直接送到队友的脚下,能让队友有充分的空间自我发挥,评判传球手是否出色,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审时度势送出不同的传球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巫师魔术般的直塞球:

贴地直塞是贝隆标志性的足球技术,每次提起经典的直塞球大师,必然会有贝隆的一席之地。贝隆的直塞风格就如他的外号“巫师”一样,给人的视觉效果就像在施展巫师,诡异莫测而且变化多端。贝隆能传出如此高质量的直塞球的前提在于第一利用空间和发现空挡的能力极强,其次是活动范围巨大,不断通过持球或者无球跑动覆盖中前场区域,场上的自由度和活动范围保证他能游走于前场的各个区域,更好的寻找对方防线漏洞。


虽然在曼联的经历并不算成功,但贝隆依然留下了很多精彩瞬间

这次为吉格斯送出的直塞球,在持球时不断观察队友的跑位,洞察到吉格斯斜插后立即送出直塞,而且穿透力极强,先是穿过身前两人的关门拦截,随后又是穿过了这一侧的中卫,直接送到吉格斯脚下。

大事级的贴地直塞

在国米时期的一次直塞表演,对于场上的洞察力简直惊人,在洞察到对手边后卫落在中卫身后,在防线造越位时出现失误后,立即送出直塞球到前锋脚下,而且传球再次穿过身前两名关门拦截的中场球员。


摆腿幅度很小的神级外脚背贴地长传

传球方式多变是贝隆最大的魔力,他承接了南美球员踢球方式诡异多变的特点,例如在曼联时期的这次助攻,在中圈附近直接用外脚背送出一记远距离的贴地直塞如此远的距离同时用外脚背能送出如此精准的直塞,视觉效果十分震撼,在现在足坛上只有德布劳内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贝隆在世界杯的经典时刻

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阿根廷和荷兰这场决战可谓世界杯历史最经典的一次大战,话题性和戏剧性几乎满分,在这场球迷更多是记住了博格坎普经典的绝杀,但是巫师贝隆在这场的表演同样出色,洛佩兹扳平比分的进球正式来源于贝隆助攻,经典的直塞球直接把荷兰的防线摧毁。

炉火纯青的外旋弧线:

外旋弧线是贝隆的一个标志性的脚法运用,贝隆发动长传时喜欢用一些向外的弧线完成长传,弧线的弧度类似于外脚背,这样可以避免球向前的折冲量,通过弧线把球向前的球势变为向外的球势,这点对于球员的接球极其舒服,能把球停在脚下而非追提前量

外旋长传,现代足坛失传技巧

比较经典的是这次反人类的诡异弧线,贝隆在中后场发动长传直接找到边路的球员,诡异的是球在飞行如此远距离后在落地的瞬间发生了旋转,直接拐弯向外弹,可想而知传球时为了保证弧线的变化在脚法上加了多少旋转。

迷惑对手的长传技巧

贝隆在分边的脚法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非常喜欢用一些向外的弧线完成分边,例如这次分边用了外旋弧线,球在空中明显改变了方向,防守球员也会被迷惑,后卫在贝隆长传的一瞬间先是往禁区方向跑但是发现传球方向不是向前又往边线跑。

例如这次边路的转移,长传的脚法控制炉火纯青,在球达到最高点下落时球路明显发生折线,弧度从向前折为向外,中间经过了变向,让边路球员不用继续往前跑便可以将球稳稳地停在原地。

不停球的快速转移:

作为足球史上最出众的传球大师之一,贝隆的不停球传球也是他的一个标志性的传球方式,很多传球大师为了保证传球的精准度和稳定度,在传球时都需要调整身体姿势,而且球需要在地面上,这样能更好地保证传球的质量,而贝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第一时间能发动进攻,确保发起进攻的速度,他会跳过调整这一步,通过过硬的基本功和传球功底不调整完成传球。


不停球贴地长传,让小贝完成经典吊射!

贝克汉姆这次经典的吊射就源自于贝隆的大师级传球,贝克汉姆已经跑出位置,如果贝隆停球调整再发动长传不仅会拖延进攻时间,导致后卫回追时间充足,而且会让贝克汉姆继续往前跑导致越位,所以贝隆不等球落地直接外脚背长传找到贝克汉姆,铸就了这次经典的进球。


经典长传+经典吊射,细节之美显露无疑

慢镜头下的传球细节,可以看到贝隆的这次外脚背传球兜出的弧线简直完美,球落地后仿佛自带定位系统找到了贝克汉姆。


不停球+外脚背长传,最顶级的传球技术

拉齐奥时期的一次不停球长传,赶在对方拦截前直接发动长传,而且又是外脚背的旋转长传方式,球在落地后明显有一个向外旋转的变向,在如此仓促间还能保持这种脚法上的细腻感和稳定性,基本功实在太强。

行进间的转移+身后球

在无压迫或无人防守的情况下长传,球员有更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做动作,能自由调整传球的姿势,保证传球的质量,但当在跑动中没有充足的做动作时间,动作的连贯性可能会因为跑动产生偏差,身体对抗会影响击球的部位是否准确等等因素都加大了传球难度,这次贝隆在人球分过后,在高速跑动中直接送出长传助攻克雷斯波,无论在跑动中还是在静态的情况下,贝隆始终都能保证传球的质量。

节奏感十足的边路转移:

当谈论一名出色的组织者时,节奏感是一个绕不开的词眼,组织者的节奏感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持球时的节奏,跑动时的节奏,还有就是传球的节奏,其中传球的节奏更加重要,传球的节奏是否出色,意味着进攻的变化能否让防守球员来回奔跑,消耗防守者的体力,一名出色的组织者知道在何时提速,加快进攻,在何时慢速稳定进攻的站位。

发力长传,兼顾精度和速度

例如这次对方的防守站位,整个阵型十分松散,贝隆在阅读比赛洞察到这一点后直接长传找到边路的队友,在传球时明显加重了传球的力度,保证球速让球更快地转移到队友的脚下,迅速展开进攻,可以看到边路球员在接球时球势非常猛。

毫厘间的传球力度拿捏:

贝隆的传球给人一种感觉,像是拿着尺子在衡量传球的力度,误差在毫厘之间,这种就是对于传球力度的拿捏,贝隆很多传球看起来顺理成章,整个视觉感受丝滑如水,但实际上这种传球在赛场上很难处理,力度大了会传过头,力度小了越不过防守者。

妙到毫巅的中距离挑传

拉齐奥时期助攻克雷斯波的头球破门,这次的传球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心翼翼在拿捏传球的力度,在弧顶附近的过顶球力度的控制简直无懈可击,成功越过防守球员后精准找到克雷斯波。


传中带动队友跑位

面对尤文的一次经典传中,直接把球传到禁区中间无人地带,带动队友的跑位。


传中慢镜头

从慢镜头中感受这次传中力度的拿捏,面对戴维斯的防守,直接脚背搓球,配合队友的斜插争顶,带有强烈旋转的球让队友在头顶触球时不需要过多发力就能顶出力度和速度兼具的头球攻门。


如火纯情的传球脚法

国米时期的一次传球拿捏,在人员密集的30米区域敢用高球的方式完成传球,既要越过重重防守者,又要能让队友舒服接球,这种传球力度的拿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瑜亮之争,镜花水月:

纵观“巫师”贝隆的职业生涯,他得到的荣誉是远远配不上他的球技,他辗转过,失落过也低谷过,但他始终是抱着享受足球的态度踏上赛场。他与里克尔梅,两位惊才艳艳的中场大师,是自马拉多纳之后赐予阿根廷最好的礼物,但是他与里克尔梅始终没能成为阿根廷中场双子星,反而像翻版的“双德问题”,他与里克尔梅就像兰帕德和杰拉德一样,各自都取得成功,但是在搭配时却没有像球迷想象中那么美好。对于国家队,一直是贝隆最遗憾的地方,1998年世界杯贝隆并列成为助攻王但是成为了荷兰的背景板,2002年世界杯出局身为核心的贝隆被激烈批评,2006年世界杯老帅佩克尔曼确立以里克尔梅为核心的体系,放弃了贝隆,而性格倔强的巫师也没有为自己争取参加世界杯的资格,2010年南非,是贝隆的最后演出,35岁的贝隆虽然老骥伏枥但却无力回天,岁月的侵蚀让他有心无力,遗憾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