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14年《奇葩说》横空出世,一时多少奇葩占据人们眼球,他们台上吵得尽兴,我们也看的欢乐,但是最后有受益多少,不知大家有没有回想过。从节目中走红的辩手艾力曾说过,马东老师推荐他一定要看一看《娱乐至死》,节目的秘密都在这里面。这本书初版于1985年的传媒文化研究批判著作,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电视早已走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和影响充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是否冷静下来思考电视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变?作者尼尔·波兹曼深入阐述了赫胥黎的观点,“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电视与思想

在印刷机统治下的时期,纸质书籍是人们了解知识的最为有效途径。印刷文字或者脱胎于印刷文字的演讲语言等,包含的是有语义的、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这是因为付诸印刷的语言,往往展现的是一个想法、一种事实或者一个观点。作者赋予文字的内容,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加以理解,这是双方的一种智力交流较量。阅读是一件孤独私密的事情,读者需要具备分类、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所以阅读本质上也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印刷术推崇的是客观理性的思维,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

电视的出现不是对印刷术的继承发展,而是电报和摄影技术的整合。电视的受众更加广泛,可以发现不论受教育程度、收入、年龄的差别,都可能会成为电视的拥趸。这决定了电视展示的内容主题虽多,却很少需要思考,其目的主要是迎合情感需求,评判“好电视”重要标准是图像是否吸引人。电视之所以被称之为电视,就在与是能看的,它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视觉快感追求,导致了电视放弃思想。

电视与娱乐

娱乐具有多种展示形式,电影、唱片、广播和电视等。但是电视包容了所有的形式,同时更便于接触使用,使得电视对文化的冲击最为强烈。电视上每个镜头的平均时间是3.5秒,观众的眼睛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电视进行中也没有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否则会减慢电视的节奏,造成不确定或者不完美的印象。我们感叹小鲜肉、花瓶演员霸屏时代的来临,其实是最直观的感受。电视上的一切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既然这些俊男美女足以赏心悦目,那么何必用深刻的内容造成观众的理解障碍呢?

柯勒律治有一句著名的诗“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则可以形象的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我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着,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却是匮乏的。我们可能知道太空中的奥秘、明星的八卦、历史的蕴涵,然而什么也不会改变,这些不过是无关的信息。我们上一秒钟关注灾难,下一秒钟可能就会目睹盛会,这中间转换非常自然迅速,不会留给观众思考的间歇。这种跳跃切割在作者看来掩藏着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因此,电视的娱乐是一种对传统理性精神的反叛与潜移默化的改造。

电视与教育

在教育学家看来知识的获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中存在各种约束。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耐力和汗水。现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一些创新与教育相结合,这类电视节目的出现给了父母宽容孩子看电视的借口,情况并不是如想象的乐观。首先,很多研究实例表明观众对电视内容的记忆是相当浅薄的。其次,电影的特点决定其内容的片段性,为了留住观众,电视尽可能的避免前提条件、减少了理论阐述、降低了难题,这些恰恰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所必须的。最后,在电视中为了吸引观众,幽默的功能被强化,节目更加生动有趣,记忆也就仅存在笑点上,这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

作者警醒我们:当心娱乐至死,在今天没有成真。可电视丰富我们的生活后,关上电视,留下的只是一片苍凉。技术进步、媒介更新,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追求娱乐是一种本能,沉迷其中最终将深受其害。我们可以知道远方的景和物,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减少纷繁的困扰,倾听身边的声音,发现生活的改变。同样,当电子时代来临,也并不意味着,纸质书籍注定了淘汰命运。快餐化的时代,更需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让漂浮的思绪能够换上理性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