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男孩”齐白石

说到齐白石,印象中大多是戴个圆框眼镜、长须、精神矍铄的样子。“大师”“巨匠”“大家”这些title更是将他塑造成了只可远观的画很值钱的国宝级人物。

但是,一旦听过他的段子,“宝藏男孩”的称呼是没得跑了。

润例中的精明

白石老人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干不了重农活,于是学了木匠手艺以作为生计,后来拜师胡沁园学画,开始卖画为生。

名气传开了,买画的人就多了,后来白石老人就贴出“润例”,也就是明码标价啦。而每一张润例都透露出精明的气息。

面,大者三十元,中者二十五元。红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字不答应。三十七年十月本主人。

价格不仅因画幅大小而异,红色用多用少也要另算。精明!

绝止减画价(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元,每元加二角),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

砍价免谈,买画就买画,吃饭照相就算了。另外,年纪大了赚钱不易,还得再涨点价。精明!


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不管你是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怕看漏眼,特地加了着重号。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找师母也没用,又不是她画。这样的人不想见第二次。(买画的为了省钱想出这些招,也是人才。)

这不叫抠,是勤俭

关于齐白石的段子,“抠门”应该是流传最广的。

比如,月饼、花生、螃蟹的故事。

“老顽童”黄永玉曾在《比我老的老头》写道:

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去的。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

出生农村,家境贫寒,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再加上还有6个兄弟、3个妹妹,这些似乎可以成为齐白石“抠”的脚注。

在《齐白石自述》中,他自己说过:“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

出名之前过多了苦日子,这种“抠门”在他看来是勤俭才对。有所成就了,对于自己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东西,身边觊觎的人多了,以设防情绪保护自己也是合理。

一看就微笑的人物画

都知道齐白石画虾是一绝,《山水十二条屏》更是拍出了9.3151亿元的天价,成为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But ,他的人物画才是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