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冠文:小人物,冷麵笑將

在1972年,李翰祥執導的電影《大軍閥》公映,許冠文初登銀幕。

許冠文在其中飾演一個反面角色:粗魯,下流的北方軍閥,光頭,八字鬍,山東官腔,香港土生土長的許冠文卻能把這個反面角色塑造的活靈活現,他是該片獲得票房成功的重要保障。

要知道,在此之前,許冠文只是一位較受歡迎的電視情景劇演員和綜藝節目主持人。

在主演了三部李翰祥的電影之後,許冠文自己創立了一家電影公司,並與“嘉禾”簽約,開始拍攝自己的影片。

許冠文不僅能當電影主演,而且還能擔任製片人,編劇以及導演,他進入影壇堪稱電影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許冠文的走紅,源自於他飾演的喜劇人物形象,他飾演的角色之所以贏得觀眾們的認可,不僅因為這些角色的滑稽可笑,而且因為”他們“都是自命不凡的普通人。

1974年上映的《鬼馬雙星》中,情節圍繞兩名嗜賭成性的主人公展開,許冠文和許冠傑在獄中被關在同一監室中,出獄以後成為了搭檔。兩位主人公拼命的賺錢,行騙,耍花招,希望一夜暴富,卻總是麻煩不斷。

45年前許冠文對許冠傑說的這句話,現在聽聽也細思極恐。

勤力就能發財嗎?你不去看看鄉村的牛,發財的人就像木偶一樣坐著,什麼事都不用做的。

《鬼馬雙星》打破了當年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也樹立了許冠文作為香港電影名流的地位。

之後,粵語歌神許冠傑自行發展,即使不依靠大哥,他仍然可以火遍半邊天。

而三弟許冠英在電影《鬼馬雙星》中只是飾演了一個小角色,但是因為他的可融性,也成為許氏電影不可缺少的固定一員。

1975年,許冠文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天才與白痴》上映,在敘事上較《鬼馬》更加連貫,許冠文和許冠傑分別飾演精神病院中的僕役和護工,電影中包括精神病在內的所有人物,都執迷於金錢。

兩位主角從一位精神病病人口中的中沉船的秘密地址,當然到最後都是一場空,電影結尾,連許冠文也被精神病院收容。

1978年,許冠文以《賣身契》諷刺了電視行業,堪稱許冠文當時最好的作品,收視率的爭奪戰讓電視臺高層成為喪失人性的吸血鬼,電影中許冠文主持的《大博殺》的問答百萬大獎節目幾乎是現在各種問答綜藝比賽的雛形。

許冠文在電影中一方面是“討人喜歡的惡人”,另一方面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摩登保鏢》是許氏三兄弟聯袂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此後許冠傑便脫離團隊,《最佳拍檔》系列讓許冠傑幾次奪得香港票房冠軍寶座。

直到1990年的《新半斤八兩》,三兄弟再次合作。

少了許冠傑以後,許冠文的角色變成了常以英雄自居的"傻瓜“。

而1984年的《鐵板燒》,許冠文將自己打造成即使傻瓜也是英雄的雙重性格,既被帶上”綠帽子“,也追逐心愛的女人。

自此之後,許冠文便卸去導演之職,專心當演員,,《歡樂叮噹》,《神探朱古力》,《雞同鴨講》和《閤家歡》仍然賣座。

之後,1992年的《神算》,許冠文重新拿起導筒,儘管他在片中飾演的算命先生極其出彩,但是影片風格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

許冠文的電影帶給我的感覺,來自於我們真實的生活。

我們從中得到歡笑,也得到反思;

他幫我們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

他用自己的冷麵,帶給我們溫暖。

謹以此文,紀念我心中的大人物,冷麵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