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賣到100萬的豪車成本有多低?我們算了一筆賬

如果用基本的產品價值來衡量奢侈品的生產成本,得出奢侈品不值這個價的結論,那麼註定你已經是輸了。

有著億萬富翁入場劵之稱的“理查德米勒”,數據調研部門對這個品牌的手錶做出統計,每塊手錶均價120萬左右,這樣的高價基本上是把百達翡麗吊起來打了。

那麼好了,120萬的“理查德米勒”又如何?迴歸到產品本質,它還是一塊手錶,最大的作用不還是看時間,退一步來說,誰戴錶是為了看時間?還不是為了追求手錶品牌帶來的尊貴感以及奢華感。

通俗一點來說,錶帶出去,身份就出去了,就這麼簡單。

想通這個道理,就能想通為什麼“麵包車”埃爾法為什麼這麼貴了,首先確定一點的是,買埃爾法的人一定自己不開,他們有可能在後排與家人聊天放鬆心情,手腕上還有可能帶著一塊理查德米勒。埃爾法多少錢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埃爾法是現在市場中能買到最好的一臺家用保姆車。

說了這麼多,只想表達一個觀點:豪華產品本身賣這麼貴,不是因為他本身產品價值有多高,而是品牌效應賦予了它更多的溢價能力,開出去的車,帶出去的表與別人不一樣,這就足夠了。畢竟明星富豪那麼多,你讓人家買個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要“摳摳索索”的,完全沒必要啊。

舉個例子來說吧,100萬的攬勝生產成本有多低?

某年款路虎攬勝運動版 HSE歐洲售價在6萬歐元左右,當時摺合指導價在55萬左右,國內售價在100萬左右,也就是說你買到的攬勝其實有45萬的售價相對於海外是虛高的。

歐洲生產一臺攬勝成本有多高?具體數據無法準確給出,但這個數值應該在當地指導價的在40%左右,事實上一臺車用料成本不會太高,比如說白車身這種看起來頗為昂貴的生產部件,事實上在工廠中的生產成本並不高,而且發動機這種自有生產的部件只會佔有人力、原材料成本,成本較高的是採購成本,譬如說玻璃、輪胎、變速箱、電控、車機系統等等。

這些部件車企本身不會生產,外包給其它公司定製提供,導致生產成本提升,當然我們能看的的東西,它其實從生產角度都不貴。

貴的都是我們看不見的,譬如說歐洲的人力成本,路虎本身研發時的數十億資金投入,這些都需要折算在產品本身上,加上不可避免的稅費。

我們曾對算過普拉多這樣的車,事實上日本生產成本大概率不足10萬元,因為普拉多本身日本售價僅僅為20萬出頭,再加上豐田全零件自身生產,所以說生產成本不高,造成售價高的主要原因,是技術成本以及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