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斯卡,不要因為《寄生蟲》忘了它

今年的奧斯卡最大贏家你們已經知道是誰了。

《寄生蟲》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

導演奉俊昊在講臺上直言“今天我要喝一晚上的酒,不醉不歸!”

對於《寄生蟲》,很多大寶貝都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今天我想聊一部新片,一部同樣在奧斯卡上帶著勝利勳章離去的電影——

1917

奧斯卡上10提3中,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三項大獎。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在《1917》的廬山真面目還沒有露出來之前,我就聽到了它最炫技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

來自一位王者級別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

愛電影的人,從不吝惜對於這位白髮蒼蒼的小老頭的讚美。

“牛B”“無冕之王”“真正的大師”......

個人認為他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很多非電影迷的攝影師們都因為羅傑·狄金斯擔任攝影師而去看某部電影。

《邊境殺手》和《囚徒》都被奉為教科書級別的神級攝影。

而且我相信有很多影迷可能都不知道。

影史上的無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贖》的攝影師,就是羅傑·狄金斯。

然而羅傑的命運就和電影本身一樣,始終被“無冕之王”四個字纏繞,一直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折戟。

直到2018年,他才憑藉《銀翼殺手2049》拿到了奧斯卡。

小老頭領獎的時候那可愛的模樣,又讓他圈了一波粉。

當天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拿獎,已經陪跑了十幾次的他似乎對於所謂的最高榮譽奧斯卡並不是那麼看重。

當天連領帶都沒系,發言稿也沒醞釀直接就去了。

結果事實證明,越不在意就越容易得到。

老爺子獲獎啦。

上臺領獎時一邊撓頭一邊快速組織語言的樣子可愛極了。

而在可愛的同時,也能看得出他對於名利的淡薄。

他是真的愛攝影。

爐火純青的攝影技術就是對於他最大的嘉獎。

在這部《1917》中,羅傑·狄金斯再次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攝影技術有多深厚。

本片中的精髓在於攝影過程中的平穩以及準確的角度拿捏,這是經驗和技術的完美結合,以至於......甚至讓我可以忽略它的故事。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的時期。

兩個年僅16歲的士兵斯科和布雷克在戰爭間隙裡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

不遠處的小黃花開得正好,香味隱隱掃過鼻尖。

但美好,卻被一紙軍令打破了。

德軍的“欲拒還迎”給死亡前線的士兵們設下了一個大埋伏,斯科和布雷克需要前往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八個小時的時間限制,並不充足的武器彈藥補給,以及無人知曉的恐怖前方敵況......

兩個人,需要救下前線1600名士兵的命。

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更加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壓迫感。

其實任何一部戰爭電影,都不是在宣揚戰爭。

而是反對戰爭。

《血戰鋼鋸嶺》曾經因為電影中的血腥場面而被一些觀眾貼上宣揚戰爭的標籤。

但電影就是在用一些直觀的血腥鏡頭讓我們直面戰爭的殘忍和恐怖,從而達到反戰的效果。

在《1917》中,則用了另一種“戰爭完成時”來讓我們直面戰爭的殘忍。

戰壕裡腐爛的士兵屍體,河水中浮腫的士兵屍體......

這種死亡的瘮人感對我來說更恐怖,與兩旁美麗的自然風光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而且《1917》的反戰同樣也體現在兩位主角身上。

布雷克和斯科以為是要給他們一些吃的,或者同意了他們的休假才進入指揮部,結果卻是被安排了一次兇險萬分的任務。

而在任務過程中,兩人也時刻都表現出了內心對於和平的表達,以及被迫的殺人。

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只是兩個孩子。

對於戰爭並不瞭解。

看到德軍飛行員墜機,身上著火,兩人手足無措的救下他,結果卻遭到了對方的冷刀。

斯科在路過殘留著德軍的廢墟時,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不願動刀動槍去殺掉對方。

遠方綻放的小花與刺眼的血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電影一直是以斯科和布雷克這兩個下士的視角,帶著我們走過這一路,看到戰爭的殘酷。

整部《1917》看下來,電影中充斥著最多的風格就是平靜。

導演沒有刻意的去描寫戰爭過程中的血腥,而是通過戰後的遍地殘骸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戰爭恐懼。

斯科的認識,也隨著兇險的路途而逐漸改變。

戰爭在他的心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全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卷福的那幾句話:

希望是一種危險的東西

現在命令撤退

下週又會傳達不同的命令

結束這場戰爭只有一個辦法

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這句話,直面了戰爭的殘忍。

只要開始,結束就會遙遙無期,每個人的結束方法都不一樣,但大部分人的......會是死亡。

所以從最開始所謂的徹底拯救1600名士兵,直白點說只是把他們的死亡,進行延時。

可能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夠得到平靜的生活。

就像最後的斯科。

完成了最後的任務之後。

斯科安靜的靠著樹幹上,看著遠方的落日餘暉和眼前的風吹麥浪,感受著風從身體兩側穿過的感覺。

這片刻的感覺對他來說。

應該很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