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花2個億“罵娘”?

和父母一起宅在家的小夥伴們還好嘛?


港真啊,長期和父母共處在一個密閉空間中,真的太容易發生摩擦惹…



這幾天羊躺在床上,康了康徐崢的新電影《囧媽》。


從《港囧》到《囧媽》,都是適合假期全家人觀看的喜劇電影,而不是高品味、高逼格的高分大片。總得來說,《囧媽》還蠻適合過年期間全家一起觀看的,特別是現在這個憋在家裡、時不時就要和父母發生摩擦的階段。


也許,這部電影可以在短期內、在某種程度上緩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 但,真正的衝突是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的。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囧媽》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中年兒子徐伊萬(徐崢飾),和自己的母親盧小花(黃梅瑩飾),共處了一段有爭執、有溫情的中俄之旅。



故事的開頭,徐伊萬拉開的其實是“追妻火葬場”的帷幕。


但他在準備踏上去往美國“追妻”的飛機時,發現了護照在母親那。



這時候影片有個細節,讓羊啞然失笑:徐伊萬找到了母親,焦急地催促著不緊不慢的盧小花,麻溜地找出家鑰匙,他好回家拿護照趕飛機。


面對兒子的催促,母親盧小花粗聲粗氣地回懟:“你別催我!越催越慢!”


此情此景,是不是很有熟悉感?——面對焦慮的孩子,母親會以更加強勢的姿態武裝自己。

當強勢的父母做錯了,他們會怎麼做?


像是電影裡的囧媽:無意間“順”走了兒子的重要證件,略過自己給子女帶來的麻煩,立馬聲明“我又不知道!”…


彷彿不知者就可以無罪;



然後甩鍋到子女身上——都怪“你自己丟三落四”,總之要把自己摘出來;強勢的父母,很難正視自己的問題,總是要讓外界來分擔自己的失誤。彷彿承認自己錯了,就是輸了。


最後,他們會比誰都委屈——“還當著這麼多人面吼我!”…



在陰差陽錯、於心不忍之下,伊萬踏上了母親那輛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火車。


這班火車,要開六天六夜,才能到達目的地。


“囧媽”盧小花,是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徐伊萬的媽,但也是很多中國家庭裡標配的母親形象。比如說電影流傳最廣的情節——“你媽覺得你餓了”式的瘋狂投食。



生活於現代社會的母親,會被不明公眾號指點著,像做化學實驗一樣混合多種食材。


然後定點定量,科學“餵養”。



什麼時候吃什麼、喝什麼,什麼時間段排洩,都會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讓羊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片段,其實是郭京飛飾演的郭貼,話趕話冒出來一句:


“我媽說我們是一家人啊!”


從這裡我們能大致看出,郭貼和男主兩人有親緣關係。


於是郭貼的媽,用“我們都是一家人”,來享用親戚間的資源便利;



徐崢這時的臺詞相當令人拍案叫絕:


“就是因為這個,所以我才被你媽逼著我媽逼著我讓你做我助理!”


伊萬的媽,用“我們都是一家人”,迫使子女被親緣關係綁架,從而做出讓步。



也就是說:


一個媽找到了另一個媽,給自己兒子討個飯碗;


另一個媽找到自己兒子,硬逼著兒子給親戚家孩子行方便。


這時候,母親對子女的“控制”,已經不是僅僅是“密集發送60秒語音方陣”式的側後方襲擊;


△有類似經歷的同學肯定會對這一幕特別熟悉。


而是全面“入侵”:模糊子女的工作和生活界限,強調血脈人情,忽視現代社會理性的、有邊界的人際交往。


像伊萬這樣有一定社會地位、同時有較為複雜的親緣關係的中年人,也許會對這一幕更加熟悉。



但,年輕人就逃的掉?有多少剛考上大學的學霸,不得不抽空輔導親戚家的孩子學習。


又或者,自己格外珍視的什麼物件,被父母隨意送給別人家的小孩。


你的所有物、個人技能、社會關係,都可以成為強勢家長的社交工具。



這個時候,母親插手兒子與兒媳住一起時“那個事情還做不做”,就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了。




那這部電影,是宣揚“父母皆禍害”的檄文嗎?


多少年之後,我成為了你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重的,但它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你的血脈。


兒子伊萬沿襲了母親的強勢,他也要成為家庭關係中的決策者。


袁泉所飾演的妻子張璐,便是夫妻關係中的“伊萬”。


“你為什麼要契而不捨的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這是妻子張璐,對丈夫伊萬做出的反抗。



很快,兒子伊萬襲用了妻子的抗議,並以它為模板,反抗自己的母親。



事業有成、“羽翼豐滿”的中年男人徐伊萬,雖然無法擺脫母親的掌控,但他同時也在用他的方式,爭奪家庭話語權。


比如說,趕赴莫斯科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家庭保姆的選擇,還有門鎖。


伊萬給母親家大門裝配了極具科技感的密碼鎖,但老母親對自己所不熟悉的高科技,有種天然的排斥。


兒子有顧及母親的生活習慣嗎?


不得已,老母親又給自己家大門底部焊上了一個鎖釦…



對於步入老年的父母而言,看得見、摸得著、掂量起來更有分量的傳統鎖具,比“中看不中用”的現代鎖具更能給他們安全感。



早已趕不上時代腳步的老母親“落伍”了,好強的她不得不強調自己被掌聲和榮譽包圍的少女時光:


勞資曾經是莫斯科大使館的護士!曾代表中國大使館在莫斯科演出!那時勞資是合唱團的主唱!



母親在她的光輝歲月,吟唱著像是《紅莓花兒開》這樣的蘇聯老歌,那對於兒子來說都是過時的。



妻子和母親,都是伊萬的所愛,她倆可以看做是伊萬的兩種思想形態:


佇立在美國這樣的鋼鐵叢林裡的妻子,所代表的是正值壯年的社會頂樑柱。


他們接受了現代教育,掌握著主流話語權,他們的目光,總是向前看。



而母親,離不開那些有關蘇聯的回憶,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擅長演唱蘇聯歌曲,那代表了她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但,前蘇聯早已成為歷史。


就像是這趟開往莫斯科的火車,要在路上晃晃蕩蕩行駛六天六夜,但是飛機一天就能到達。


可是母親拒絕乘坐飛機,這趟火車承載了她最美好光陰的回憶。


她的靈魂留在過去,她的軀體被時光裹挾著不得不前進,愈發老邁。



伊萬有母親的基因,又有和妻子類似的成長背景,他的狀態是撕裂的,但又奇異地保持某種和諧。


所以我們能看到,伊萬一邊反抗母親,一邊做出妥協和讓步。


《囧媽》的後半段,某些橋段有點突兀違和。比如說,突然出現的大黑熊,讓母親和伊萬的感情強行昇華;



“天降奇兵”宋小寶雖自帶笑點,但進一步減弱了劇情的邏輯性。



但羊細思,這個熱氣球的設定其實還好。


母親盧小花為什麼要去莫斯科?她是去圓夢的,她要在莫斯科的紅星大劇院一展歌喉。



那個帶她前往莫斯科紅星大劇院的熱氣球,承載的是夢想。


而夢想,是會被美化的,是可以不夠現實的。



大多數女性,隨著孩子的到來,被劃分為一個統一的群體——“母親”。


“母親”這個詞彙,彷彿成為了她們的統稱,她們身上其它的特質會被弱化,“母性”會被格外強調。


“母親”一詞,在此時彷彿埋葬了萬千女性的青蔥歲月。



在被各種各樣的主觀印象加以概括後,“母親”這個title下面掩藏著的、作為獨立個體的本我,好像被忽略了。


她們的確很有存在感,但總是被忽略。就像《囧媽》的主演名單裡竟然沒有“囧媽”,何其諷刺。沒有人天生就是“母親”,她們也有她們的青蔥歲月。



《囧媽》在故事的最後,賦予了母親一個高光時刻,她終於站在紅星大劇院舞臺上放聲歌唱。


漸漸散場的人群,被她的歌聲吸引;



已經“下班”的樂師重回舞臺,為母親伴奏。


她唱的是什麼?“過時的”蘇聯老歌,《紅莓花兒開》。


“田野小河邊

紅莓花兒開

我與一位少年

漫步樹林外”



母親曾經也是嚮往愛情的少女,是悠然獨自開的紅莓花兒。


她曾與她的少年,“漫步樹林外”。


而母親的青春時光,早已掩埋在歷史的洪流中。


“青春的時光,一切誠可待。”



“多年以後我倆會怎樣

是否還能想起此刻的相愛

青春不復返啊時光不在回

願你銘記此刻紅莓花兒開”



母親在她不復返的青春歲月,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她有一個浪漫的戀人,但沒有體貼的丈夫。



就像伊萬和張璐,也曾有一段甜蜜的戀情,可惜沒有收穫美好的婚姻。


但他們都還記得,他們曾經相愛過。


“願你銘記此刻紅莓花兒開”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會被父母束縛。


隨著長大,我們總會有一天“拿下”家庭話語權。


但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每個個體都是完整的,沒有誰可以控制誰。



電影的結尾是相當催淚的。


一直精力充沛的盧小花回到了家中,對著鏡子摘下了假髮,彷彿瞬間老了10歲。



在她的活力和強勢下,我們一直忽略了,她是位年過70的老人。


假髮就是好強的她,用來掩蓋自己疲憊落寞的工具。



電影的最後一幕,定格在母親的舊照片上。


從少女到母親,那是盧小花的成長軌跡,鮮活生動,不是某一個符號可以囊括的。



居於正中的,是年輕的盧小花和年幼的徐伊萬。


△這張是徐崢本人和其母親的舊照。


如果媽媽還在,哪怕你白髮蒼蒼,也是個孩子,人生也就還有個來處。



母親們到了某個旅遊景點,總是特別熱衷一家人一起合影留念。


而我們可能會不耐煩“出鏡”,但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我們會特別遺憾沒能留下更多的念想。



最後,等到春暖花開時,羊很想買一張開往俄羅斯的火車票,和母親一起,享受六天六夜的獨處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