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情人節,一隻整過容的藍刺蝟贏了

隨著上個週末《刺蝟索尼克》的上映,電影觀眾和遊戲玩家都被震撼了。



明明是個包含情人節的雙休日,拿下北美電影票房冠軍的卻不是什麼愛情片,而是派拉蒙、世嘉共同出品的《刺蝟索尼克》,開畫三天即攬下 5700 萬美元。如果加上海外市場、預售收入,這部遊戲IP改編電影的全球累計票房將達到 1.11 億美元。

《刺蝟索尼克》故事講的是奔跑速度飛快的藍色刺蝟索尼克,穿越到地球后與人類朋友攜手互助,共同對抗邪惡的蛋頭博士(金·凱瑞飾)。

劇情似乎平平無奇,但該片票房表現卻比同期超級英雄(反派)題材電影《猛禽小隊》還要出色。要知道近幾年超英題材可是電影界的香餑餑,這次 DC 更拿出人氣角色“小丑女”哈莉·奎茵當主角,竟敗給了一部遊戲改編,還是一部此前鮮有人看好的遊戲改編……意外,太意外了。


“是哪來的藍刺蝟搶了老孃的風頭?” “哈莉姐算了算了,這貨整過容……”


要說為什麼大家對這部《刺蝟索尼克》沒啥期望,原因其實很單純:早先公佈的電影版索尼克形象實在是醜出了風格、難看到深刻、噁心了遊戲粉絲乃至全網用戶。

就算如今索尼克已不是能與馬里奧分庭抗禮的超一線遊戲角色,但慘遭毀容是幾個意思?是你派拉蒙飄了,還是當索尼克粉絲提不動刀了?於是全球網友紛紛 P 圖 狂黑電影版形象,不同的改圖蘊藏著相同的意思:“電影製作方就一拍片的,懂個屁的索尼克”。


原版電影索尼克有多奇葩呢?把任何惡形惡相擺上去都不顯違和


最後電影製作方低頭認慫,宣佈修改索尼克形象,並推遲上映 3 個月。此舉當時並未給人帶來多少希望,畢竟電影預告片都上線了,最基本的人設卻推倒重來,能管用嗎?

事實證明,亡羊補牢式整容不僅能趕趟,還大大有效果。去年年底,修改後的“寶寶索尼克”形象公佈,網上就隱隱傳來“真香”的聲音;等電影上映,《刺蝟索尼克》更一舉超越去年《名偵探皮卡丘》的開畫成績(5430 萬美元)。假以時日,這電影的全球累計票房說不定還能比《名偵探皮卡丘》(4.36 億美元)更高,榮升遊戲改編電影界的新一代吸金之王。


電影版索尼克顏值進化史


電影《刺蝟索尼克》就好像曾經被隨便欺負醜挫窮,頂著壓力謀求改變,搖身一變為明星網紅賺得盆滿缽滿。這爽文一般的展開還帶著點勵志,愛了愛了!

但也有不少嚴肅影評指出,《刺蝟索尼克》儘管不再辣眼睛還意外大賣,但終究有些不給力。

就製作成本來說,該片成本只有 8500 萬美元,就算加上“整容”花費 500 萬,與本屆遊戲改編票房之王《大偵探皮卡丘》那 1.5 億的成本相比,還是矮了一頭。

同時有影評人批評影片內容太過保守,明顯在套用“攜萌物公路旅行,最後擁抱人間真情”的傳統範式;至於以神速為賣點的動作戲,有《X戰警》、《復仇者聯盟》的快銀珠玉在前,索尼克表現並無太多突破。


瘋狂觸發既視感的經典套路


許多專業影評人因此認為《刺蝟索尼克》水準平平。同時,也有人開始懷疑《刺蝟索尼克》今天的票房表現或與影片質量無關,可能得歸功於某種別有用心的營銷手段:用醜陋形象引爆話題,以“出惡名”的方式實現廣告目的,再推出新版形象形成反差,從而為“真香”埋下伏筆。


截至 2 月 17 日,此電影的媒體評分與大眾評分仍存在不小分歧


儘管影評人頗有微詞,普羅大眾卻覺得這部電影有趣得不行。

有觀眾認為,《刺蝟索尼克》所謂的“營銷套路”純屬子虛烏有。要知道這電影可是世嘉聯合派拉蒙拍的,而派拉蒙最近表現可謂“憨憨”,前段時間推出的李安新作《雙子殺手》、經典後續《終結者:黑暗命運》表現都不如預期。派拉蒙要是有這種花花腸子,幹嘛不把套路用在更重磅的作品上?



還有一些觀眾覺得,《刺蝟索尼克》太套路、太子供向、太閤家歡,這不正好嗎?這樣的電影不僅迎合老爹老媽的時代情懷,還能讓新千年的孩子們也喜歡上索尼克,宛如一座橋樑,聯繫著上一代的童年經典與下一代的童年記憶。這能不拖家帶口買票看爆?

確實有數據顯示,觀看《刺蝟索尼克》的有 44% 屬於家庭觀眾。可見,電影《刺蝟索尼克》的目標群體並不僅限於遊戲粉絲,而它也因此收穫了相應的回報。


從第一個索尼克遊戲推出,到第一部索尼克真人電影上映,這段時間正好夠一個孩子成長為父母


而在玩家看來,這種“同人逼死官方”、最終皆大歡喜的情況,在索尼裡近 30 年的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在上世紀 90 年代,藍色刺蝟索尼克還貴為世嘉公司的當家花旦,擔負著與任天堂紅帽子馬里奧、綠帽子林克對抗的重任。隨著世嘉業務重心轉移,索尼克雖然還是公司吉祥物,相關遊戲的產量和質量都慢慢變得不盡如人意,甚至達到了粉絲都沒眼看的地步。

於是,以 Christian Whitehead 為首,一夥做索尼克遊戲移植版、修改版、同人作的硬核粉絲站了出來,計劃推出自己的《索尼克:發現》。察覺粉絲計劃後,世嘉並沒有直接“律師函警告”,而是積極與 Whitehead 團隊接洽,官方遊戲開發組負責人飯冢隆看過計劃內容後,覺得大有可為,決定與 Whitehead 團隊合力推進開發,並確定了“因狂熱而生,為狂熱而作”(By the Mania, for the Mania)的標語。



由此,《索尼克:發現》更名為《索尼克:狂歡》(Sonic Mania),於 2017 年面世。這部半同人、半官方性質的作品精準再現了經典索尼克的純粹趣味,幷包含諸多現代化改進,上市後收穫如潮好評,被認為是“最好的索尼克遊戲”,在粉絲群體、遊戲開發圈中傳為佳話。


《索尼克:狂歡》不僅有原汁原味的“速度感”,關卡設計、可用人物方面還有諸多亮點,是罕見的情懷佳作


也許,電影《刺蝟索尼克》的意外走紅,並不單單是因為主角整容、顏值刷新,也不單單是由於營銷有方、內含噱頭,它有點像《索尼克:狂歡》的故事,在電影領域重演了一遍。

即便這部電影版索尼克仍存在諸多不足,即便系列遊戲還是陷於佳作寥寥的尷尬,但我相信只要相關作品製作人仍抱持著積極開放的創作態度,系列粉絲不放棄一以貫之的誠摯熱情,這隻藍色音速刺蝟就會在更多、更廣的舞臺上持續奔跑下去。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杉果遊戲的立場。

該文章屬於杉果新媒體團隊原創欄目,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原創視頻節目,@杉果遊戲官方微博、@杉果娘 Sonk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