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林书豪的球队和同城球队相似度很高

日前,CBA常规赛暂时尚未恢复。在现阶段无法看到精彩比赛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前2/3个赛季里各支球队的表现,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布里效力过的两支北京球队,并试着找出两支球队的相似之处,并区分出他们在场上的差异。

一、战绩高于预期

本赛季开始前,北京队和北控队同样被人寄予了厚望:前者引入了前NBA外援林书豪,并在大外援位置上配备了汉密尔顿、尤度两名足以用一己之力撑起防守体系的球队;后者则终于将马布里推上了帅位,外援方面则是多拥有了一名亚洲外援,国内球员方面则签下了孙悦、孙桐林、王少杰、王子瑞、宗赞等人……

截止到此次休赛期前,两支北京城的球队同样交出了19胜11负的战绩——在广东队和新疆队的战绩分别自成一档的情况下,北京的这两支球队和另外7支球队共同构成了第三集团。从这个角度出发,北京队和北控队本赛季都算是比较成功的球队。

然而,这两支球队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战绩很有可能是高于预期的。一支球队的胜率,应该是和他们的百回合净胜分成线性关系的——换言之,一支球队百回合净胜分越高,球队胜率应该越高。然而,北京这两支球队的胜率在图中是明显超过趋势线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两支球队会比其他球队多拿下一些随机性极高的小分差比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他们的战绩。

而影响这两支球队水准的共同问题是:他们同样存在进攻水准不高的情况,

二、进攻水准不高

在中国男篮经历了男篮世界杯的惨败之后,各支CBA球队似乎逐渐意识到了跳投水准对于球队进攻的重要性——浙江队的朱旭航和山西队的邢之强,都在这个赛季成长为了优秀的空间型4号位球员。而他们所在的球队,进攻效率都来到了CBA的前半段。

然而,北京的这两支球队却在走截然相反的道路。

北京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主攻手缺乏持球投能力。

在自己NBA生涯的多数时间里,林书豪一直不是一个以持球投三分能力见长的球员——对于一名经常需要持球打挡拆的控卫而言,仅靠接球投三分是很难维持三分球产量的。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林书豪每36分钟只出手4.0次三分球,在所有非大外援中仅高于4人(沙巴兹、拜克斯、威姆斯、艾伦-杰克逊)。

因此,尽管北京也有空间型4号位(朱彦西)这样的资源,他们还是很难维持三分球的产量。他们三分球出手比重33.9% ,仅列CBA第13位:

赛季中段,由于球队内线轮换陷入困局(当时邱天、常林、朱彦西以及经常摇摆到4号位的翟晓川都有伤),北京队甚至启用了双大外援的阵容。显然,北京的这种阵容跳投水准会进一步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球队进攻的上限。因此,北京还是在休战期来临前换回了林书豪。

但无论如何,以目前的配置,北京队都很难在进攻端把跳投做得更好。

与北京相反的是,北控的跳投问题主要集中于:他们的非主攻手接球投三分能力平平。

北控的外援弗格,在广州队效力时曾经展现出不俗的三分球跳投水准。但在马布里麾下,弗格有意减少了三分球出手频率(但依然高于林书豪)。减少高难度的选择后,弗格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CBA生涯的最高值。

然而,北控根本没有人能够分担这部分跳投的任务。他们的4-5号位球员,根本不足以站到三分线外频繁出手三分球;1号位上得到更多机会的王子瑞,在三分球方面只能做到“低产低效”;孙悦虽比以往投了更多的三分球,但也不足以把其他三个位置的问题掩盖;张帆和许梦君虽有一定的接球投能力,但得到的出场机会都不算多……

结果是,北控三分球出手比重比北京还低。

两支球队在跳投上的局限性,其实也会对攻筐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进攻四要素里最重要的有效命中率(投篮)方面,他们都只能排到CBA的后半段,而接球投资源更好的北京在这方面还是要好于北控:

但实际上,北控的进攻效率还是略高于北京的,原因在哪儿?

北控进攻端虽然射手资源匮乏,但射程不佳的球员还是会多往靠近篮筐的区域站,球队在3-5号位上的体型优势也较为明显(马布里有时候还会把王少杰摆到3号位上),这些因素还是有助于他们回收一波进攻篮板球的,从而在投篮效率不佳的情况下多积累投篮数量

。得益于此,北控的进攻篮板率高居CBA第2:

而北京队的内线轮换本就不够多,主要轮换里的朱彦西还是走空间型4号位路线的,球队主帅雅尼斯又比较退防,所以北京的进攻篮板率位居CBA倒数第4。

但无论如何,这一项对于进攻的重要性是明显不如有效命中率的,北控尽可能做到这一点,也只能达到【进攻不是那么差】的效果,他们的进攻效率也只是略优于北京:

相比于进攻端的局限性,两支球队在防守端的表现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CBA的防守强队

无论是北控队主帅马布里,还是北京队主帅雅尼斯,都会极度强调内线球员对于对方挡拆手的大延误。这种激进型防守策略,一般会带来一个好处:能够迫使对方出现大量的失误。数据显示,北控队和北京队在造对方失误方面都可以达到优秀级别:

但往下细分下去,两支北京的球队还是会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

一般执行这种激进型策略的球队,往往会因为中锋无法及时回到篮下而需要其他位置的球员来帮忙护筐,代价是漏给对方更多的接球投三分机会(尤其是底角三分球)。这一点,在北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需要3-4号位的球员频繁去护筐,他们确实也有孙悦这样的球员,他们为此漏给了对方36.5%的三分球出手比重,在这方面他们只能排到CBA第14位:

而在北京队身上,这种问题明显没有那么严重。重要的原因是:北京队的两名大外援尤度和汉密尔顿,都有着延误之后迅速回到篮下护筐的能力。因此,北京队的其他球员不需要频繁冒着漏掉自己对位人的风险去篮下护筐。与之相对的结果是,北京在限制对方三分球出手比重方面可以:排到CBA第7位:

因此,北京和北控在防守端的共同特点是既强调侵略性又注重护筐,但北京由于有着更好的防守核心,更容易兼顾两种情况。北控要达到近似的效果,就必须以漏给对方更多三分球出手机会为代价。

当然,相比于北京队,北控在防守端也有自己的优势项。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北控在3-5号位上的体型优势是较为明显的,球队主帅马布里又时常会摆出王少杰打3号位的阵容,所以他们在保护防守篮板球方面还是有着自己优势的,他们在这方面高居CBA第1:


但北京今年的变化之处在于:他们在保护防守篮板球方面也做得更好了。这里面的重要因素是:凭借着极强的卡位意识,球队大外援尤度是一个对于团队防守篮板球有着很强正面影响力的球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往年还会出现【一旦大外援下场,球队防守就立刻大幅度下滑】的情况。然而,今年当汉密尔顿和尤度都不在场的时候,北京队百回合失分依然只有105.9分:

尽管这里面会有样本不够多的干扰因素,但我们还是要承认这种价值。这种现象,可能和今年翟晓川出场时间增加、林书豪在防守端的投入度较高有很大关系(前一种因素的影响更大)。

总体而言,北京和北控在防守端都有着很高的水准,他们防守效率都处在第一集团: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两支球队的防守,和防守档次接近的广厦、广东相比,还是有着他们的劣势之处。

同样强调防守的侵略性,广厦有着造失误能力更强的后卫和锋线球员,因而广厦的造失误能力在CBA自成一档;广东的防守风格相对而言更保守一些,因而要冒的风险会更低一点,且防守核心易建联不用像大外援那样受制于外援四节六人次制度。

四、结语

总之,马布里效力过的两支CBA球队,在进攻端都会因为整体射手平平而无法达到很高的水准。而在防守端,他们都会尽可能兼顾多个防守维度,从而把自己的防守提高到一定的档次。但与防守同档次的球队相比,他们的防守还是会有更多的局限性。

在更加强调针对性的季后赛,马布里和雅尼斯还是不希望遇到那些风格更容易克制他们防守策略的球队——比如,浙江稠州银行在常规赛阶段分别大胜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