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巴黎文化界的心脏和神经系统

游览巴黎最好的方式是慢慢闲逛,在方石块铺成的街道中穿行,浏览商家精心布置的有特色有创意的橱窗,看看新古典式住房前精致的铁艺装饰和浮雕,还有仿古的街灯、女像柱、小广场以及供游人接饮用水的铁铸喷泉,处处散发着闲适的气息。走累了可以在咖啡馆里歇歇,尝一下法式的点心或羊角包。

泡咖啡馆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在那里无所事事地晒太阳、聊天、上网,或者大眼瞪小眼看街上的行人。只有很少的人在这里埋头写东西、交换哲学思想、在餐桌布上画画作曲,或者争风吃醋动手打架。凡是曾经有过这些记录的咖啡馆、酒吧、餐馆现在都成了游览胜地。

从法国外省和欧洲各地跑到巴黎来撞运气的自由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的经济状况普遍不算好,低房租区是他们的首选。巴黎一南一北的蒙巴纳斯和蒙马特,渐渐随着他们的声名鹊起而变成一种传奇。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会到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在明媚的季节,他们边享受免费的阳光边和同伴高谈阔论、角逐智力。咖啡馆现在把这些往事变成值得炫耀的财富做成招贴或金属的牌匾挂在墙上。

跟丁香园咖啡馆(La Closerie Des Lilas)有关的逸事包括:波德莱尔在这里构思,海明威在这里写作《太阳照常升起》,列宁在这里下棋。根据店里的黄牌标示,画家毕加索、诗人阿波利奈尔、摄影家曼·雷(Man Ray)、哲学家萨特、作家贝克特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咖啡馆外有一尊雕塑家吕德(François Lude)创作的奈伊元帅(Marshal Ney)拔剑怒吼的铜像。他被拿破仑看成有勇无谋的元帅,但也最忠实耿介,在第一帝国结束后被复辟王朝杀害。

距査德金纪念馆不远的圆亭咖啡馆(La cou-ple)是家很豪华的俱乐部。据说巴黎的电子音乐和萨尔萨舞就是从这里兴起的。从店内墙上的照片可以看到众多名流曾在这里享受:女作家波伏娃、海明威、毕加索、科克托(别册之“科克托”)、雕塑家贾科梅蒂女歌手比雅芙(别册之“艾迪特·比雅芙”)等等。传说贾科梅蒂、虽然顺手在餐桌布上乱画,却不忘记顺手带走,让等在一边的侍者颇为失望。这里以怀旧打动顾客,内部还保留着20世纪20年代的装饰风格。

巴黎最古老的普库普咖啡馆(Le Procope)曾是伏尔泰、狄德罗、达朗贝尔和那批哲学家聚会侃大山的地方。浩繁的《百科全书》的撰写,磨去了狄德罗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也考验了他那帮哥们儿的毅力、耐心、勇气和对他的友情(别册之“狄德罗”)。此外这里的来客还有:莫里哀(别册之“莫里哀”)、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法国大革命领袖丹东(街角有他的雕像)和罗伯斯庇尔等。

晚上去到位于圣日耳曼教堂旁边的“双偶”咖啡馆,迎门矗立的两樽中国人物塑像把我震撼住,其实,所谓的“双偶”指的是雕刻在墙上两个穿着清朝服装的华人雕像,这里最早并不是咖啡馆,而是两个中国人开的丝绸店,是他们把丝绸带到巴黎,所以他们成了这座建筑的象征和标志。现在,他们无疑成为了咖啡馆的一种谋略,以神秘东方文化来做旗帜,招文学的蜂引艺术的蝶。“双偶”咖啡馆也真的没有辜负那两个清人塑像,俨然成为优雅生活的象征,刚刚坐下不久,就看到有客人拿着放大镜埋头修饰照片。坐在咖啡馆里浸泡式工作,已然成为在巴黎生活的一种习俗,但不做作,没有刻意摆出小资的架势。

蒙巴纳斯还有一些著名的高档咖啡馆,灯火通明中已经没有了自由文人无拘无束的氛围,显得过于华丽过于正式。不过这些曾被称为“巴黎文化界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地方还是很值得一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