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30年时间将千亩荒山变青山,最苦时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


#自拍我的故事#大家好,我叫王业方,今年66岁,是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港河村人,30年前,我承包了近千亩的荒山秃岭,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在这片荒山上种下数十万棵树,如今30年过去了,曾经的荒山如今已然变成了青山。望着绿郁葱葱的大山,感慨自己30年的汗水没有白流,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984年山林分到户,当时的千亩山场被我所在村港河村王屋组18户村民分得经营,由于远离村庄,地处偏僻,管护难度大,原有树木几乎被盗伐殆尽,出现大片荒山。1989年,适逢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计划,早就想在这片荒山做点文章的我看到机会来了,在不顾别人的反对和怀疑下,我毅然决定承包这片山场,将这片荒山承包下来了。
建场初期,从家到山场有10公里长的路程,上山一次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等气喘吁吁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半晌了,一天干不了几个小时。我每天还要从家中带着粮食和镢头、弯刀、斧子等工具上山垦荒。头几天还行,时间长了,我认为天天这样跑来跑去不是办法,既浪费时间,又消耗体力。得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于是,我决定在山上寻找 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最后找来找去就在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用树枝搭了一个简易床铺,再在洞口用石块支起一口锅。就这样 ,我带着老婆和年幼的孩子们过起了穴居生活,开始了艰苦创业的生涯,而这一住就是3年。
而在这最艰难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一个人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还好说,关键还带着妻儿跟着受苦受累,想想那时吃的苦,现在简直不敢想,有时一个月要穿破几双鞋,夏季天天都要忍受蚊虫叮咬。正是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我终于在这片荒山坡上栽下了一株株幼小的树苗,消灭了近千亩的荒山。
由于我承包的山林所处位置是当地三县交界的地方,且远离村庄,盗树者经常出没,这对护林来说带来严峻考验。为了不能让自己亲手栽的树木长大后被人盗伐。如今,我仍每天都要坚持巡查山林一次。

记得十几年前,我巡山时发现山上少了5棵杉树后,我便跑到周边逐村逐户查访,功夫不负苦心人,两个多月后,终于在太湖县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认出了自已的树,我当即举报给两县的森林公安要求调查处理,当我有根有据地把树木的特征一一描述出来时,盗树人不得不乖乖地在事实面前屈服。30年来,我所承包林场里的树再也没人敢碰。
30年来,我在近千亩的山场上亲手栽下了10多万株杉树和2万多棵杜仲,开辟出570亩荒地,种植茶叶、猕猴桃和各类中药材。如今山场林木郁郁葱葱,郁闭度达0.9%,杉木平均树高8米、胸径12厘米以上,经济总值达200多万元。繁茂的群山还为下游易旱农田提供了足够水源保障,创造的生态效益是用钱难以衡量的。
为了支持我将山场经营好,当地林业部门先后安排速生丰产林、森林提质增效和公益林补助等项目,并给予林区道路建设经费支持。2009年,当地林业站将林场的200亩山场划分为公益林,并聘任我为公益林护林员。于是,在这片近千亩的山林里,每天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与身影。

30年的开荒种树和护林,也让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先后多次获得安庆市绿化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岳西县绿化先进个人、双培双带先进、全民创业先进等荣誉称号。虽然取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但我仍不忘当初立下的誓言,那就是振兴林业,造福后代。
虽然吃了不少苦,遭过不少罪,甚至在最穷的时候,连衣服都是别人送的,但我都坚持下来了。如今当初25年的承包时间早已过,我又重新和村民们签订承包山村合同,我不想让自己一手打造的山林被别人接手,我更想让自己亲手种植下的树木将来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态环境。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穷了一辈子的我其实早就有了新的打算,准备在林场办一个生态茶厂,生产加工杜仲药茶和高山野茶;再在林下办一个能养殖5000只土鸡的生态养鸡场;尝试培植城市绿化树种和花卉。吸纳周边农户入股参与,以公司化模式运作,逐步将“三十六湾”林场转化为生态园区,让林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范培真摄影报道,更多精彩图片故事,请关注头条号:八百里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