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战士”的忠诚镌刻在特殊战场——记确山县纪检监察干部熊凤友

《河南日报》记者 杨晓东 《驻马店日报》记者 周由

通讯员 秦丽

熊凤友,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0月从部队转业进入确山县监察局工作,先后任县监察局副局长、县纪委常委,现任确山县纪委监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近二十年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坚持把工作当战场、把岗位作考场,始终如一勇挑重担,敢打硬仗,诠释着一名战士的忠诚和奉献,在一个个特殊战场上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特别是2020年1月中下旬以来,熊凤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锋在前,奋勇拼搏,无私付出,在妻子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抗争,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确山县双河镇监督检查;送别妻子后的第二天,就再次回到战斗岗位,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抗疫一线。

舍小家顾大家 特殊时期的特别坚守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人。

时光回溯到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确山县纪委常委会议室正在召开疫情防控紧急工作会议。任务明确后,熊凤友第一个站起来,朗声说:“我到双河去,双河是咱们县和驻马店的南大门,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关口。我是双河人,长期在那里带队扶贫,对双河的情况熟悉。”“凤友啊,你50多岁了,双河是人口大镇,在武汉务工的人员多,情况复杂,任务险重,你要掂量掂量啊!”确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魏华伟深情地说。“请魏书记放心,我以一个曾经的军人向您保证,坚决圆满完成这次疫情防控任务,守好确山的南大门,不让疫情向北扩散一米!”熊凤友的回答斩钉截铁。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熊凤友回到家,与妻子打个招呼就出发了。正月的双河镇风厉寒重,疫情到来更如同雪上加霜。在双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在镇设立的各个卡点上,到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白天到夜晚,从这个卡点到那个卡点,他一刻不停,认真检查管控是否到位,防控物资是否充足,值班人员是否在岗,人员、车辆往来盘查是否细致,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他既是一线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下火线!”

熊凤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他一次家也没有回,与一线人员同甘共苦。谈到熊凤友,双河镇纪委书记最有发言权:“熊常委不愧是军人出身,每天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工作有经验、有方法,再急难险重的事也难不倒他。”

2月6日,正月十三。熊凤友正在“明正路”的卡点上督查,家中突然来电,说妻子突发脑溢血,情况很严重,人已送到医院抢救。熊凤友心里咯噔了一下,连日的疲劳加上突如其来的惊吓,有高血压的他差点晕倒。大家了解情况后,催他赶快回去,不要再耽误一分钟。

到了医院,看到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老伴,熊凤友不禁老泪纵横。老伴转到普通病房后,熊凤友忙前忙后地照顾。面对不能动弹、无法言语的老伴,他唯有以一个丈夫的守护,来弥补对眼前这个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女人的亏欠。

老伴病后第三天,熊凤友看到妻子的病情稍有稳定,就对儿子熊涛说:“涛,你长大了,也成家了,你妈就交给你了,替我照顾好她。现在防疫任务重,我得回双河。”熊涛点点头,他明白父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防疫的战场更需要他,也更让他放心不下。

2月10日,熊涛的电话再次打来,妻子病逝的噩耗随电而至。熊凤友踉跄了一下,靠在卡点简易板房的墙壁上,才没有摔倒。想不到,老伴竟去得如此匆匆,连最后看她一眼、与她说句话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悲痛阻挡不了这位曾经的军人、现在的纪检人前进的脚步。熊凤友简单料理了老伴的丧事后迅速返回抗疫一线,继续投入疫情防控的“大事”中。他微胖的身影又出现在王老庄和陈上庄村的卡点上,给两个卡点送去了大衣、火腿肠、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和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给一线人员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信任和力量。

2月9日,双河镇王堂村因武汉返乡人员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村被及时采取封闭管理;2月13日,确山县盛世华庭小区2号楼因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封楼隔离。熊凤友得知消息后,及时筹措了米、面、油和新鲜蔬菜送给王堂村和盛世华庭小区2号楼居民,并嘱咐居民配合管理,挺过难关,防止疫情扩散。在大家都避之不及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逆行”的身影,正是他对党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把群众当亲人 扶贫战场上的赤子深情

201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确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在这场同样没有硝烟的战场上,50多岁的熊凤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号召,一头扎进离县城40多公里、条件艰苦的双河镇陈上庄村,带队开展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他走村串户了解村情,精准排查,成了村里的“百事通”。

陈上庄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仅有一条硬化主干道,没有一盏路灯,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他下定决心要改变。

村里扶贫车间建成后,他多方打听,从一位在县食药监局工作的老乡口中得知——有个保健酒项目打算在邻镇投资。熊凤友当即找到投资商,苦口婆心说服他在陈上庄投资,之后又与客商一起跑手续、拉投资、招工人,项目在1个月内顺利落地投产,车间年租金收益5万元,还带动了村内5名贫困群众就业。

当他发现艾草种植是一个易管理、用工多的好项目时,便产生了在陈上庄村试种的念头,和“村三委”商量后,他决定依托合作社流转土地,种艾草!

起初,合作社启动资金不足,他主动拿出一万元给合作社无偿使用。合作社建起来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试种的第一年,贫困户的务工收入就达到了3000元以上,预计未来5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如今,陈上庄村不仅有了酒厂、种植基地,还在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下,建成300KW光伏发电站一座、日光温棚5座,村里的路灯亮起来,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园村”。

确山孝善文化浓厚,但个别地方也有不孝敬老人现象发生。一些老人成为贫困户,原因就在于此。农村出身的熊凤友深知这一点。在带队帮扶过程中,他积极尝试把孝善文化植入脱贫攻坚,大张旗鼓地表彰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一个个被表彰的家庭,成为一面面旗帜,既带动激励着周围邻居“比孝比亲”,引领贫困村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也带动一大批老人贫困户摘下贫困帽子,同时还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好了铺垫,这也是全国优秀扶贫案例——“确山孝善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最早雏形。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陈上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19人,已脱贫42户88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99%。

当战士不当“绅士” 基层反腐的铁血斗士

57岁的熊凤友,前半生都是战斗的故事。

22年军旅生涯,他是手握钢枪的英勇战士。在部队期间,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

18年纪检征途,他是执纪执法的忠诚战士。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面对纪法与人情的碰撞,他秉公执纪、铁面执法,刚正不阿、较真碰硬,近两年先后主导和参与查办重大违纪违法案件23起,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2019年5月,他牵头查办新安店镇李塔村原支部书记吴某贪污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案,当时的吴某已被免去村支部书记职务,只是一名普通党员。

“吴某案情重大,必须对其采取留置措施,但又不确定其是否属于留置对象。《监察法》出台以来,对吴某这样的‘身份’还没有被留置先例。”面对疑虑,他深入研判后认为:吴某违纪事实发生在任支部书记期间,且未过案件追诉时效,可以认定为监察对象。随后,案件查办组果断对吴某采取留置措施。最终,仅用一周时间就查清了吴某全部违法事实,并将其移送检察机关。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检察机关3天内就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也以同样的犯罪事实予以判决。

2019年6月,群众举报竹沟镇西李楼村委会主任郝某某、村委会委员叶某某虚报冒领扶贫资金问题后,他带队调查发现两人涉及红薯种苗、生物菌肥、农药、补偿款等多项违纪问题。

在办理该案过程中,他先后23次走访、调查、取证,由于长期身患高血压,加之竹沟镇离县城30多公里,一趟山路下来,他满头大汗、头晕目眩,每次取证回来,血压都会大幅升高,收缩压最高时一度达到180mmHg。

但他从不退缩,依然忘我工作,主动放弃到医院治疗,每天仅吃一些降压药物控制。他说:“这个案件不办完,不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别说去住院,我死都不会瞑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叶某某、郝某某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当他把处分决定书宣布到西李楼村、把涉案款物及时退还给贫困群众时,老百姓都夸:熊大哥是真心为我们办事的“好官”“清官”。

严律己正家风 两袖清风的本色卫士

无论在部队,还是在纪检监察战线,干净干事、清白做人,一直被熊凤友视为圭臬。

2018年的秋天,正在研究案件的熊凤友接到战友电话,寒暄之后,战友提出自己的儿子准备当兵,担心被“刷下来”,想让他帮忙“打招呼”。

战友情是生死情,纪法尊严比命重。在部队,他能为战友出生入死,但在廉洁底线上,一刻都不能失守。他当即拒绝了战友的请求,并嘱咐说“老伙计,一切都得按程序办,对不住了!”

多年来,他生活节俭、朴实纯粹。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仍不舍得丢,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根本看不出他曾是驰骋沙场的老兵,看不出他是铁面无私的“纪检人”。

他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家人。妻子是确山籍著名烈士申耀东的堂侄女,一直秉承先辈的家风遗志。儿子打小就勤奋刻苦,为人朴实,硕博连读后自谋职业,到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他们一家人都传承和发扬着淳朴节俭的家风,即使妻子离世的最后一程也不例外。

妻子逝世后,他决定,最后再对不住老伴一次,从简料理老伴的“后事”。他说服老伴的娘家人:“现在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保护活着的人更重要。党和政府为了严防疫情扩散,连聚餐串门都不让,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咋能带头违纪、破格操办?还是一切从简吧,一不向亲友报丧,二不开追悼会,三不搞车队,就用一辆灵车送她……”。

最终,送行人只有他的弟弟和妻子娘家的几位至亲,连自己的妹妹都没让去。按照农村葬俗,人离世后要停灵三天才能出殡,火化当天要下葬,让死者入土为安。他摈弃旧俗,打破常规,第二天就把老伴的遗体送去了火葬场,把骨灰盒暂寄存在殡仪馆,待彻底战胜疫情后再安葬。

这就是熊凤友,一个曾经的人民子弟兵,一名退伍不褪色的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心系群众的共产党员。不论在哪个战场上,他都始终用满腔热血和赤诚情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践行着纪检监察干部“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