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犹太市场,如今是中国城,探秘多伦多的“多元”肯森顿市场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城市,多伦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肯森顿市场能够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位于唐人街的肯森顿市场却被称为“犹太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故事。多伦多的华裔占据这座城市10%以上的人口,因此这座城市拥有5个中国城,其中四个是在近15 年内在郊区形成的。19世纪末期开始初具规模的唐人街位于城市中心,是华人、黑人和嬉皮族的聚集地,各种商铺、招牌、有轨电车穿梭其中,是多伦多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之一,也是如今北美最大的唐人街。这座唐人街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没有明确的边界,二没有显眼的门牌楼,多元与包容的文化由此也可窥一斑了。

多伦多唐人街形成之初是在皇后街和乔治街、约克街交汇一带,1950年,随着新市政厅的建立,旧中区华埠大部分地区被征用,大部分居民和商户迁移到曾经的犹太街区,便将起源于二十年代的犹太市场也逐渐包围蚕食了。

1920年代,当时多伦多80%的犹太人都聚居在这一带附近,这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将自家门前的草坪,门廊,甚至邻街的客厅都变成了店面,肯森顿市场便由此诞生。如今的肯森顿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市场,迷宫一样的里弄窄巷,琳琅满目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多如繁星的怀旧市场及复古店,别具特色的餐馆和咖啡馆,走进这里,就像是开启了一次小型的环球之旅,不仅可以淘到心爱的物品,还可以品尝世界当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在咖啡店悠闲地打发一个下午。

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一次美食探索之旅无疑是最合适的事情了,我们的美食向导带我们一路体验了5家不同特色的的小餐厅。

Nu Bugel 起源于波兰的贝果店

贝果,也被称为百吉饼,是波兰犹太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由这里开启犹太市场的美食之旅再合适不过了。

与面包有所不同,贝果是将鞣制好的面团放入水里煮过再烤制而成,充满嚼劲儿的扎实口感却让喜欢它的食客们欲罢不能。

Nu Bugel的贝果精选了面粉和烤制的木材,而且全部都是当天新鲜烤制的,仅抹上一层椰酱都非常好吃,搭配洋葱和烟熏鲑鱼的经典款更是强烈推荐,让一向对贝果的风靡不能理解的我,也终于get到了贝果的独特魅力。


Golden Patty 来自牙买加的牛肉馅饼

牙买加自由奔放的加勒比文化,给这片区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跳脱色彩。

说到牙买加的街头美食,那就不得不提Patty了。这种与中国馅饼有点类似的食物,用的是玉米面,炸出来黄澄澄的,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内里是热乎乎的微辣馅料,牛肉和咖喱鸡这两款最为经典,还有羊肉的、龙虾的、素食的…… 倒是意外的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Jumbo Empanadas 拉丁美洲的烤饺子和辣粽子

来自拉丁美洲的独特文化也是肯森顿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家智利小餐馆能吃到最正宗的拉美小吃。

Humitas是南美诸国最常见的前菜,主要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片,加入肉和辣椒等各种馅料,然后用玉米穗叶包起来蒸或烤熟。虽然与粽子长得很像而被称为“南美粽子”,但吃起来却完全不同,剥开外层扑面而来浓浓的玉米香气,香甜软糯非常好吃。

Empanadas是南美洲家喻户晓的食物,外形像饺子,却是烤熟的。馅儿却从甜到咸不等,可以包水果、奶酪、海鲜、肉类不等,所以既可当前菜,也可做饭后甜点,甚至可以当正餐,就看包的是什么馅。智利流行的鸡肉馅搭配爽口的莎莎酱,给饺子带来了独特的异国风味。


Moo Frites 比利时风味的薯条店

薯条这种世界食物在犹太市场也能演绎出别样的风情。与麦当劳这类快餐店里常见的法式薯条所不同,比利时薯条的制作工序严谨且复杂,毕竟他们可是为薯条申遗的国家。

比利时薯条都是人工切条,然后进行第一次油炸,油炸后放入冰柜冷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放进菜籽油里进行二次油炸。炸好的薯条撒上盐和芝士再浇上肉汁,外面看起来金黄香脆,一口咬下去蓬松香浓的土豆味扑面而来,混合着浓郁的奶酪和肉汁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这家店之所以叫做Moo Frites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你在买薯条时多付一加币,就可以用牛肉炸出来的脂肪油去炸你的薯条,这样的薯条带着牛肉的香气格外诱人呢~


Fika 全世界都爱网红咖啡屋

这家咖啡店在多伦多也算是“网红”的始祖了,因它她的可爱与悠闲曾被多家主流媒体推荐为最棒的咖啡店。

店主留学瑞典的经历让这家小咖啡屋充满了北欧的简约悠闲气质,你可以在后院看到可爱的悠悠床,也可以在墙壁上看见排版的书,美好的冬日阳光洒落在店中,每一个小角落都可以留下一张美好的照片。好喝的咖啡、肉桂面包以及烟熏三文鱼三明治都会让你爱上这里。




Tips

地址:72-80 Kensington Ave(Spadina 和 Dundas 街交汇处)

交通:有轨电车Spadina线在唐人街Dundas站下车;地铁St. Patrick站出来后转乘西向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