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丁菱,21岁,一年365天我都穿汉服出门,同学说我是“怪咖”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丁菱,今年21岁,是赤峰在校生。穿汉服上下课已经坚持7年了。在我看来,汉服,不仅仅是一种衣冠,更是一种文化。无论冬夏冷暖,还是刮风下雨,校园里、课堂上或图书馆内都能见到我身着汉服的身影。


对我而言,汉服是平日里的便服,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汉服与配饰。我沉醉于汉服所体现的思想:清淡平易,天人合一。汉服的色彩表达、纹饰运用、材料的变化,都渗透着古人的思想。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而且汉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考古专业,这让我能更近距离的接触了解汉服文化。对于汉服、汉文化的喜爱,自己甚至都会因此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内在驱动力。
行走在校园里时而引来围观和议论。尽管引来一些议论,但我淡定的坚持“将汉服进行到底”,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我们的民族也能在特定的场合大大方方地将汉服穿出去。
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需要大学生的了解、学习与传承。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利颖表示,通过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事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崇尚礼的传统美德,比课堂上的传统教育会更直观、具体、形象。
现在社会流行汉服,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在街上行走,吸引了人们眼光。其实这是一个民族传统服饰,只是出现了断层,已经被我们渐渐所遗忘。因此,现在穿汉服,被人们当成一种新鲜而奇怪的事物。我们应该弘扬汉服、穿戴汉服,让传统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行为。
 如今,在我的感染下,一些学弟学妹也喜爱上了汉服和传统文化。课余和汉服社的同学们开展一些礼仪、孝道展示和传播活动。更多的是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汉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开始,大家都是觉得汉服好看才去接触的,随着深入,会发现汉服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内涵是非常深远的。随着对曲裾深衣,齐腰襦裙等名词的深入理解,不仅可以加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对于自己性格变得温和也大有好处。
刚开始穿汉服的时候父母并不太能接受,认为行走、穿着都很麻烦,也不太能理解我的这种汉服情结,后来通过参加活动等慢慢的理解了行为,开始支持我,一同加入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