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壩上長卷,大美風光之十四---簡與繁,辯證之美

壩上長卷 大美風光之十四---簡與繁,辯證之美。

壩上,這個距離首都北京400餘公里,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接壤的地方,以其四季多變的色彩、綿延起伏的森林草原景觀及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特色成為攝影愛好者百拍不厭的攝影創作基地。這裡天高地闊,丘陵起伏,河流縱橫,湖泊密佈,草原廣袤,林海蒼茫,生態多樣。每年成千上萬的攝影愛好者雲集這裡,追光逐影,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佳作。壩上使很多攝影愛好者從初學走向專業,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發燒友成長為小有名氣的攝影家。我就是眾多攝影愛好者中的一員,從90年代開始拿起相機,拍攝家鄉的山山水水,積累了一大批家鄉精彩與美妙的光影瞬間。由於長期在家鄉工作以及多年的攝影實踐,對壩上的地理風貌,季節變化以及題材特色有了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認知,並形成了壩上攝影創作的一些心得和感悟。特編輯刊發系列微刊作品,期望把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分享給對壩上鮮有了解的眾多遊人和朋友們。

壩上是一個區域的統稱,他是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匯而形成的突起地帶。壩上西起張家口的張北、崇禮、尚義,經沽源綿延至承德的豐寧止於圍場,與內蒙古克什克騰草原連為一體。這就是泛指的“壩上”。而攝影人所說的“壩上”則是圍場與內蒙古克什克騰草原接界的這個總面積大約有10000平方公里的地方,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早已有了他的名字“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這裡不同季節的不同色彩,這裡春天清新而含蓄;夏天純粹而神秘;秋天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冬季水墨丹青,詩情畫意;她是季節的調色板,她是藝術家們揮毫潑墨的靈感凝結地…

表現壩上的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表達,通常更多的攝影人把表現壩上宏大的場面,壯美的畫面作為主要拍攝選項,這只是壩上美的一種最平常的表達方式,壩上的美還可以通過鏡頭的構圖取捨,對景物所處環境/光影關係通過美學的處理手法加以提煉,或表現畫面簡約精緻的純粹之美,或表現主題統一繁而不亂的一致性之美,均給人一種視覺美感。

在當今全民攝影的時代,很多攝影師都在追求獨特的攝影構圖方式,通過鏡頭的取捨呈現不同的故事表現,讓攝影者能夠以構圖去表現自己內心想要傳達的意境。因此,極簡風格的攝影表現形式成為越來越多影友創作的方向。這也成為“攝影是做減法,繪畫是做加法”被大家共認的理論。關於簡與繁這對辯證對立的矛盾體早就為人民所共識,在思維意識方面,人們崇尚簡單,主張化繁為簡,這便是推動思考的動力。在攝影創作方面,面對大開大合的場景更需要有化繁為簡的雕琢取捨功底,把最精彩最有韻律和意境的主題從宏大的場景中單獨雕琢出來,使得主題更加突出,表達的意境更加明確到位,這就是極簡攝影風格所應追求的目標。另外簡與繁又是一對辯證統一的關係體,簡與繁是相對而言的,面對繁雜無序的場面我們精雕細琢最單純、最純淨的個體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意境取捨,而面對佈局有序,錯落一致的多而繁的統一整體則化繁為簡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反而最需要表達的則是這種整齊劃一的圖案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繁又重歸簡,還原成一種樸素而又高級的整體純粹之美。

攝於御道口牧場如意河

攝於御道口牧場厂部

攝於圍場廟宮水庫苗圃

攝於御道口牧場東壩梁

攝於紅山軍馬場影視基地

攝於御道口牧場長林子

攝於御道口牧場如意河

攝於紅山軍馬場小紅山子村

攝於御道口牧場桃山湖

攝於御道口牧場神仙洞

攝於御道口牧場二分廠

攝於御道口鄉南梁

攝於御道口牧場東壩梁

攝於御道口牧場帳篷山

攝於御道口牧場桃山湖

攝於圍場道壩子梁

攝於紅山軍馬場北溝

攝於御道口牧場長林子

攝於御道口牧場帳篷山

攝於紅山軍馬場北溝

攝於御道口牧場帳篷山

攝於御道口牧場

攝於御道口牧場桃山湖

攝於御道口牧場如意河

攝於御道口牧場帳篷山

攝於紅山軍馬場透風溝

攝於御道口石人梁

攝於御道口牧場神仙洞

攝於紅山軍馬場小紅山子村

攝於紅山軍馬場小河頭

攝於御道口牧場桃山湖

攝於御道口石人梁

攝於紅山軍馬場將軍泡子北山

攝於木蘭林管局五道溝景區

攝於紅山軍馬場將軍泡子北山

攝於御道口牧場後臺子

攝於圍場廟宮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