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瘟疫如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广东人民出版社新书答疑

为何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疫病的历史?为何说瘟疫是一种“文明病”?为何说瘟疫是推动历史的力量?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应对瘟疫的?瘟疫的真相又是什么?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近日,广东人民出版社组织策划了一部反思疫情与人类历史关系的新作《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以下简称《记疫》),目前该书已在掌阅书城上线,读者可以免费阅读。

瘟疫与自然、人类历史的关系

《记疫》一书讲述了瘟疫与自然、人类历史的关系,并通过生动、翔实的事例和数据,记录了世界历史上数次大瘟疫的故事,以及瘟疫对历史进程、人类文明的影响,进而在一次次生死之间体悟人类与瘟疫共生、共存的智慧。

《记疫》的作者、历史文化学者武斌介绍,人类文明几乎从童年开始,就与瘟疫相伴。瘟疫的大规模暴发和蔓延,有着巨大的杀伤力,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瘟疫,都是以成百上千万人的死亡作为代价而被历史铭记的:雅典瘟疫时,飞鸟绝迹;黑死病肆虐时,丧钟不绝;东三省鼠疫时,棺材脱销……

最初,人们对瘟疫只有恐惧和无奈,只能依靠祈祷来祈求噩梦过去。随着人们认识到瘟疫的传染性,开始采取隔离的方法。此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磨砺出抗生素、疫苗等武器,但人类与瘟疫的较量并未因此终止。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新型传染病的出现,人类还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与瘟疫共生共存

“与瘟疫共生共存,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真实经历。学会与瘟疫共生,也许就是我们从一次次瘟疫中得到的启示。”作者武斌说。

武斌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客座教授。关于疫病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他其实早在17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我和大家一样困在家中,有了比较集中的读书时间。也就在那时开启了我对瘟疫的关注与思考。”在那几个月中,武斌阅读了世界文明史上有关瘟疫的材料,特别是医疗社会史方面的文献,集中思考瘟疫这种一直与人类纠缠的恶魔是如何影响和参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此后,对瘟疫的研究与思考成为武斌进行文明史、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我非常赞同麦克尼尔的观点,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要从多个侧面去认识,因为历史本来就是多面的历史。”

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武斌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在自我隔离。“自打年三十那天起,心情就很焦虑,一直关注在疫情的各种消息。还好有微信,使我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渐渐有了一个虽然仍不清晰,但也可以略知一二的拼图。通过这场瘟疫,我们需要有所思考、有所反省、有所改变。改变意味着重建。大疫之后,我们应该重建我们的生活。”武斌说。

该书对我们应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有何启示?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柏峰表示:“通过对历史上大瘟疫的轨迹和影响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对瘟疫认知与应对的文明进程,从而有助于读者理性对待新冠肺炎疫情。相信在全国一盘棋的力量下,新型冠状病毒是能被认知的,疫情是一定能战胜的。”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通讯员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