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科學“選材”,因材施教:少年班風雨40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有一條著名的天使之路,天使之路上有一棟著名的灰色小樓,總有遊人在這裡拍照留影。

這裡正是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

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國科大,成為首批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

“神童”熱潮隨後席捲全國。40年來,全國多所重點高校先後開設又停辦了少年班。中國科大少年班經歷過輝煌,也遭受過非議,卻並未停下腳步,反而歷久彌堅。

“科大人做事,認為對的就一定會堅持。教育這件事5年、10年看不出什麼,現在可以說,少年班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一些心得。”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

培養天才少年的試驗田

1978年的春天,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群少年天才的故事。這些帶著“神童”標籤進入中國科大的少年就這樣走入了中國高教史。

少年班的創辦,寄託著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1974年5月,李政道提議設立“為早慧少年進行超常教育”的特殊班級,是為少年班的最初設想。

1977年,在黨中央吹響“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號角之際,一封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舉薦贛州13歲天才少年寧鉑的信件出現在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案頭。

這封得到方毅親筆批示的信,直接促成了中國科大少年班的誕生。

在“科學的春天”裡,中國科大在中科院的指導下,破格選拔出一批成績優異的少年,創辦了少年班。

少年班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質量人才”為辦學宗旨,開啟了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歷程。

有了中國科大的探索經驗,1985年教育部決定在全國12所重點高校開辦少年班。

然而,幾經風雨更替,由於生源質量、學校管理、教學質量等原因,目前只剩下中國科大、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三所高校仍設少年班。

作為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中國科大少年班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斷拓展,最終在2008年成立了少年班學院。

截至目前,少年班學院共畢業4140人,其中約90%進入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深造。超過200人成為國內外名校和科研機構教授,其中2名美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7人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5人當選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

72%的畢業生活躍在企業界、金融界,其中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佔35%。

回看1978年那群少年,他們中有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德意志銀行中國行長高峰、“李光耀頂尖科研獎”獲得者謝旻、清華紫光副總裁郭元林……

科學“選材”不拘一格

少年班從無到有,無先例可循,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不僅凝結著科大人的心血和智慧,許多舉措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開山之作”。

據陳暘介紹,少年班開設之初,老師直接到全國各地面試學生,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水平也參差不齊。

後來,少年班不斷調整招生和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以“高考初試+學校複試”的招生方法和前兩年集中培養的教育模式。

這些舉措開創了我國當代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書院制教育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先河。

“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通過科學的破格遴選,我們會盡最大可能避免培訓出‘假早慧’、拔苗助長的‘假天賦’,使真正數理特長突出、後勁十足、對科學有巨大熱情和好奇心的孩子脫穎而出。”陳暘說。

在這一理念下,少年班更看重的是“能力”,而非“知識”。

據介紹,在複試過程中,少年班會選定一些高中學生不太容易接觸到的知識點,在45分鐘現場教學後,立即進行考試,觀察學生學習能力。

今年3月,《自然》連刊兩文報道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第一作者均為中國科大2010級少年班學生曹原,他也成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

曹原正是陳暘當年面試時一眼相中的學生。“我告訴他一定要來少年班。為了爭取他來讀書,我還為他補報了創新試點班,之前這兩個類別並不能同時報。”陳暘說。

對於這些天生不同尋常的孩子,陳暘認為,除了“教育公平”,還要有“公平的教育”,讓超常孩子也能有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

因材施教培養後備人才

細數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生名單,不難發現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1979級校友、著名植物學家鍾揚艱苦援藏16年,2017年出差途中遭遇車禍被中宣部追授為“時代楷模”;1985級少年班學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杜江峰;獨角獸企業寒武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兄弟分別是少年班1997和2001級校友……

40年來,少年班的畢業生人才濟濟、成就矚目,但中國科大卻並未墨守成規,而是在辦學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

少年班學院開設後,中國科大陸續創辦了“華羅庚數學英才班”“嚴濟慈物理英才班”,2010年開辦少年班“創新試點班”。

至此,中國科大形成了由少年班、教學改革試點班、創新試點班有機組成的英才培養體系。

英才班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設立了嚴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面向二、三年級同學,嚴格選拔,精心培養。“我們一般要求跨學院、跨一級學科,例如數學+信息、物理+生物,達到一定要求後,可以授予雙學位。”陳暘表示。

以學生髮展為本、“寬口徑培養、個性化管理”的辦學特色,一直是少年班教育的主旨所在。

在少年班學院,所有學生可以100%自由選擇專業。他們的課程體系也獨具特色,其中心就是注重重要基礎課程。

陳暘說:“通過數、理、化、生、信息等基礎學科教育,結合學科交叉平臺培養和個性化專業教育,我們為各學科領域特別是交叉學科領域培養了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後備人才。”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大,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自旋磁共振實驗室,當得知年輕的科研團隊中有一半人員來自少年班時,他不由得稱讚:後生可畏啊!

《中國科學報》 (2018-09-13 第4版 綜合,原題《輝煌、非議、堅持:少年班風雨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