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這位上影老演員多才多藝,一生演出影片60餘部

程之原名程會春,又名程春茹,祖籍湖南寧鄉,1926年生於湖北武漢。三歲隨家遷到上海。父親程君謀是武漢京劇名票,有“活孔明”之稱。程之從小深受家庭影響,六歲那年,用一把玩具小京胡,居然無師自通,會拉歌子了。父親見他很有點“靈氣”,便在他學習之餘教他操琴,見他人小嗓門大,又教他唱花臉,他都學得很快。九歲那年,程之和京劇界老前輩徐其秀合作,上電臺播唱《李陵碑》,一老一小,令人笑煞,電臺播音人員便給他起了個“小大花臉”的雅號。程之從小就想當個京劇演員,後來卻成了個話劇、電影演員。原來,他上初中時,二哥組織了一個業餘話劇團,偶爾把程之拉去客串一個角色,由於他嗓子響,口齒清楚,得到觀眾稱讚,他就對話劇產生了濃厚興趣。家裡不准他去當演員,可他直到1944 年進入復旦大學經濟系,也沒有停止業餘演出。當年,他瞞著家裡投考上海劇藝實驗劇團,在四、五百個考生中取二男二女的情況下,被主考人白穆、黃河錄取。程之自動從復旦大學退學,成為一位職業話劇演員。

程之剛踏入劇壇,是個群眾演員。白穆發現這位群眾演員很用功,便記在心裡。有一次,演出《鶯妒燕嬌》,他在裡面扮演詩人,便對程之說,我生病了,你上臺代我一場戲。接著演出《結婚十字街》,白穆又叫他代戲,高笑鷗也來叫他代戲。程之只想著過戲癮,沒有想到更多,後來才意識到,這些老演員並不是真有什麼病,而是存心給剛剛進入舞臺的青年演員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舊社會,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要想在劇團裡站住腳,必須得到觀眾承認,老闆看中,這就需要有演出的機會。這些老演員是深有體會的。程之沒有辜負老演員的期望,通過代戲,在舞臺上站住了。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先後在新聯誼劇社、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群力劇社、上影劇團參加《北京人》、《名優之死》、《希特勒的把戲》、《秋海棠》、《樑上君子》、《原野》、《升官圖》、《文天祥》、《林沖》、《俄羅斯問題》、《李雙雙》、《萬水千山》、《曙光》等40多出話劇演出,塑造了眾多角色。

1946 年,苦幹劇團解散,為了混飯吃,程之謀到一個小公務員的差使,可他怎麼也不能忘掉他的演員生活。一天,他到文華影片公司看拍電影《假鳳虛凰》。導演佐臨知道他能拉會唱,便要他擔任片中五號理髮員一角。程之求之不得,滿口應允,沒想到,這就是他銀幕生活的開始。這個角色有段戲是坐在閣樓上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程之唱得好,演得也象,把一個理髮師下班後窮極無聊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當時報紙上還誇獎了這段戲。以後,凡是有能拉會唱的角色都來找程之。在影片《太太萬歲》裡,他演一個拆白黨,嘴裡叼著菸捲,一手打著拍子,唱起紹興戲來:“誰個不想賺鈔票,哪個不想步步高”活畫出這個人物的醜惡嘴臉。影片《夜店》裡,他演戲子。有場戲是戲子在街頭賣藝唱《武家坡》。第一句“一馬離了西涼界”是在街頭唱的,起唱第二句,鏡頭便跳到當年他在舞臺上唱這出戏紅極一時的情景,唱到“孤雁歸來”,鏡頭又回到街頭,擦一擦鼻子,他流下了淒涼的淚水。擦鼻子這個動作猶如畫龍點睛,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特有的神態。

影片《我這一輩子》裡,他一個人先演日本翻譯,後演國民黨警察局長。拷問老巡警的一場戲,石揮和程之都演得十分精彩。石揮感受得十分真切,那鑽心的疼痛,使他從內心發出顫抖的哀求聲。程之在外部動作上沒有呲牙咧嘴,橫眉豎眼,而採取外表很平靜,內心卻十分狠毒的藝術處理。當老巡警喊出“你要但凡是個人,也要有點人心哪”的時候,他怒火中燒,從牆上抄起一根裹著鋼絲的橡皮棍,照著老巡警的腦袋,把他打昏。這樣人們看到的警察局長不是表面上的凶神惡煞,而是發自內心的兇惡殘忍,較為深刻地揭示了他的骯髒靈魂。這部影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 年國產優秀影片獎,程之也獲得一枚獎章。上影期間,影片《紅日》中塑造的敵參謀長這個反角,明知張靈甫錯了又不敢力爭,而是嚥唾沫,忍下去。當解放軍衝上孟良崮,七十四師被迫繳槍投降,參謀長看了一下手裡的槍,摔向地上,也不看解放軍,只是抬頭望天。這些動作準確地表達了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張靈甫是一錯再錯,要聽我的,不致如此。程之一生拍的影片六十多部,扮演較多的是反面人物。

程之語言上有較好的修養,加上他能拉會唱,譯製廠和美術片廠常常找他配音。這方面在影片《白求恩大夫》、《曙光》和剪紙片《濟公斗蟋蟀》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四人幫”垮臺後,《白求恩大夫》得以上映,影片後期製作時,發現白求恩躺在擔架上跟小鬼的對話和唱“我們都是神槍手”這段錄音丟失了。扮演白求恩的譚寧邦已回國,導演張駿祥要程之來為這段戲配音。他找了一段譚寧邦的錄音,摸索他的發音規律,模擬他的發音、語氣和語調,使這段戲的配音,與全片渾然一體,不露痕跡。影片《曙光》拍成後,導演沈浮覺得賀龍的話還不太象,又找程之重配,他研究賀龍的講話錄音,發現賀龍的語音很雜,既象湖南話,又有點四川腔。在模擬賀龍的口音、語調和語態之後,他又研究賀龍的扮演者王天鵬對角色的藝術處理。這樣配的音,既象賀龍的聲音,又符合演員原來的處理。在剪紙片《濟公斗蟋蟀》中程之為濟公配音,為濟公的唱詞作曲,並自己操琴演唱,使這部影片平添了許多滑稽、幽默的色彩。除了拍電影外,還唱京戲,說相聲,主持節目。1995年2月14日,他參加上海市政協元宵聯歡晚會時,突然心肌梗塞,猝然倒在舞臺上,離開了熱愛他的觀眾。

以下是我看到的60部影片(實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