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花甲老人居山中不愿离开,把稻谷“撒”满水泥路,看看咋回事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皖西南山区进入水稻收获季,十月的山村,天空蔚蓝,大地金黄,即使是大山之中,亦是一派丰收景象。山腰的一片稻田里,一位老人在忙着收割水稻。当问及老人今年收成咋样时,老人把手指向不远处的一条水泥路,满脸微笑,一言不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的一幕让人“大饱眼福”。


一条宽约四米的水泥路向山中延伸,“撒“在水泥路上的稻子一片金黄,像无数条翻滚的小波浪,甚是壮观。以前,这里是七高八低的“野猪路”,泥巴的小路上经常能看到野兽的脚印,近些年,农村加大山区道路交通建设力度,一条条水泥路通向深山里的村民家屋前。
不一会儿,老人回到家,拿起一根木棍在稻子上划来划去。老人姓储,年过花甲,他把稻子“撒“在水泥路上,道路瞬间变成“黄金大道”。据老人介绍,前些年,村民们都在家,山里很热闹,如今,有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有的村民在山下重新建造了楼房,还有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房子,山中变得越来越寂静,居住在山里的大都是老年人。

虽然很多村民平时不在山里居住,但老人不愿离开,他觉得自己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离不开大山,倘若把家搬到山脚下,没地方种粮食,而山上的田地就要荒废,如果到城里居住,自己更没事干,那样浑身都不舒服。自从有的村民出外或搬下山后,他便把山中那些闲置的水田种上稻谷,眼下,田间地头遍野金黄。
今年水稻丰收,收割回来的稻谷无处晾晒,老人便把水泥路当成天然晒场。那么,问题来了,水泥路上晒粮,会不会影响交通,倘若车辆从上面经过时,会不会碾碎稻谷,造成浪费呢?老人说,这都不用担心。
“如今,住在山里的人不多,而且大都是老年人,哪来的车辆呢?”老人表示,更不用担心车辆碾碎稻谷。图为村民在水泥路上晒稻谷,长长的水泥路一片金黄。
老人在田里收割稻谷,每过一段时间就回家用棍子把水泥路上的稻子从前到后划一遍,称这样稻子干得快。几年前,不少村民住在山里,老人家种的粮食不多,稻谷收割后只能在晒垫里晾晒,二三天都干不透,现在一天下来就能装进铁皮仓中储存。
还有的老人在水泥路上扇稻谷。木制的“风车”、竹子做的晒簸晒垫,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别有一番韵味。
水泥路的旁边是另一位老人的家,老人也姓储,现年83岁,虽然储大爷头发花白,佝偻着腰,身体不太好,但他仍然在忙碌,他说,现在上了年纪,不能插秧,也收割不了稻谷,不过,别人都在忙,他也不能闲着,于是,他在家忙柴,把废弃的木料锯断做柴烧,称生活在农村,柴火和粮食一样重要。
一个人锯柴,既要扶着柴,又要拿着锯,身体不好的储大爷怎么操作呢?只见储大爷先把废弃的木料捆在两条凳子上,这样便不用扶着木料,锯一段后,老人再将木料解开,向前移一点又捆起来……当有人准备帮储大爷干活时,老人却婉言谢绝。“我干活是锻炼身体,不用帮忙。”农村里的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仍然不放闲,看着老人忙碌的身影,百感交集。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在马路上晒稻谷,安全隐患多,不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