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女主戲份看了七八遍,只因她太美

老一輩人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特別是對為一點小事就自殺輕生的人,嗤之以鼻。

芝麻大點的事,至於嗎你。

是,芝麻大點的事不至於,但芝麻越積越多,積成小山一樣高就說不準了。

不要責怪自殺的人。

因為我們只看見毀滅他的那顆火星,卻不知道他的內心早已絕望成荒原。




納瑟·阿里伊朗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因妻子摔破他心愛的小提琴,他在八天後絕食死去。

他的女兒把父親的故事畫成了繪本《納瑟·阿里先生的最後八天》。

他的侄子文森特·帕蘭德又根據繪本,將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

這個導演曾拍出經典的《我在伊朗長大》,四年後再次帶來佳作。


當年,它被網友選為“最容易忽視的好電影之一”

幸好,廠長沒有忽略它——

《梅子雞之味》



豆瓣8.0,好於86%喜劇片,好於72%劇情片。




“梅子雞”是納瑟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當妻子把琴摔了後,她曾用梅子雞向丈夫賠禮。

想要拴住男人的心,先要拴住他的胃。

她以為自己最拿手的梅子雞可以打消丈夫一心求死的念頭。

畢竟他們還有一雙兒女需要撫養,可誰知,納瑟把自己關在屋裡,連門都沒開。





從夫妻吵架到鬧脾氣絕食,很多人不停嘀咕:至於麼?琴被摔了就要死要活?

網友評論卻說:很至於,如果你也搞藝術,你就知道這片多真實。

小提琴家的琴,別人不能碰,不能拉。小提很嬌貴,每個人手法不一樣,音色跟著變。一旦被別人的音色帶去,要找回了很困難。





影片開始,納瑟訪遍琴師琴匠,可惜沒人能修好它,他也沒能再找到一把稱心的小提琴。

失去小提琴的小提琴家,就像失了魂的野鬼,這才決心去死。

《梅子雞之味》主要講述了納瑟在這八天裡,躺在床上回顧著自己的一生。

影片神奇的是,觀眾對於納瑟自殺心態的完全轉變。

從鄙夷到理解,從嫌棄到嘆息。




按說,關於死亡的電影都很沉重,但《梅子雞之味》卻有很多笑點。

比如他最開始躺在床上思考:我該怎麼死?

最先想到的是臥軌自殺,但因太恐怖被排除。




跳崖?那要是落地姿勢不美,我音樂家的名聲不就毀了?




吞槍太血腥,吃安眠藥太噎。

到底是藝術家,就連自殺也這麼可愛。




和兒女們傳達自己遺志,本該很嚴肅的場合,兒子卻偷偷放了個屁。

胸無大志,夢想開個小店的兒子,讓納瑟倍感失望。




他甚至設想出了兒子多年後的樣子,國家動亂逃往美國。

上個三流大學,搞大女同學肚子,生三個孩子一個比一比肥。

男孩吊兒郎當的跳街舞,女孩染著豔俗的指甲。





一家人在披薩可樂中,渾渾噩噩的了此一生。

該片製片國家是法國,法國人對美國人的調侃,還真是樂此不疲啊。




盤算死亡方式,暢想兒子一生,在觀眾笑完後,納瑟正式開始回憶一生。

這才發現:滿是悲傷。

想起自己愚笨的童年,被老師責罵同學嘲笑。

年少學琴,拜最有名小提琴家為師,老師卻說他:拉的是狗屎。




想起自己失敗的婚姻,因母親所迫娶了自己並不愛的女人,唯一欣慰的可能是她做的梅子雞。

可如今梅子雞也無法支撐自己活下去,那是因為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摯愛伊蘭娜。




特別是她對納瑟的回眸一笑,廠長來來回回看了七八遍。

真!是!美!慘!了!




伊蘭娜由伊朗演員格什菲·法拉哈尼飾演。

有人說她是波斯版范冰冰,也有人說格什菲更像天使,廠長同意。




格什菲2016年曾為法國雜誌拍攝過一組裸照,因此被伊朗政府告知禁止返回自己的國家。

所以她的美來自皮囊,更來自抗擊黑紗的勇敢。

這樣再看,這個勇敢的姑娘,在《梅子雞之味》中美得更加不可方物!




納瑟遇見伊蘭娜時,他的琴技正如狗屎一般,只有技巧卻空洞乏味。

在街頭髮呆的他,邂逅美人。

兩人真心相愛,但伊蘭娜的父親不同意,拆散了他們。

男人最怕的就是在無能為力的年紀,遇見自己想保護一生的女人。




心中有千言萬語卻無人傾訴,他的音樂也從此有了靈魂。

從此你的音符不再是音符,而是對她的所有情感。


納瑟帶著對伊蘭娜的愛踏上長達20年的世界巡演,他把這份思念帶給世界人民,也通過收音機傳給了伊蘭娜。

可惜此時的她,早已身為人母。


兩個相愛的人,天各一方過著言不由衷的日子。

這一切本相安無事,可命運弄人。

輾轉多地修琴的納瑟,在街角遇見了拉著孫女的伊蘭娜。

這段戲一氣呵成,是影片的點睛之筆。

言語此時彷彿失去了力量,所有的感情都融化在納瑟的眼神中。

伊蘭娜?您不記得我了嗎?抱歉不記得,或者說從沒見過您。抱歉,我一定是認錯人了。沒關係 先生。





女人眼神冷漠渙散,納瑟眼中透著絕望。

他認定這就是他的伊蘭娜,可惜她已經不記得自己。

一生精神支柱的倒塌,被摯愛忘記才是納瑟自殺的原因。




男人最怕的是求而不得,女人最怕的是在已為人妻後,又遇見自己最想嫁的人——

女人轉身便淚流滿面。

每天守候在收音機旁,在他求婚的樹下佇立凝望。

伊蘭娜從來沒忘記過納瑟。




納瑟·阿里,我的愛。





《梅子雞之味》包含了多種情感,還囊括了生死,革命等多個話題。

加入了死亡天使,動畫寓言等表現形式。

但影片豐富充實,絲毫不亂,前面讓人哈哈笑,後面哇哇哭。

雜糅了眾多題材卻仍清晰感人,我只能說不可思議。





八天後,納瑟如願死去。

有人說,人在死前會快速地瀏覽自己的一生。

快樂的悲傷的,艱難的幸福的,就像電影一般在眼前飛過。


我想那場景就像《梅子雞之味》表現的一樣——

摯愛的菜餚,摯愛的提琴,摯愛的戀人,最後都化成一聲輕嘆,化成一曲悠揚。

生命也如同梅子雞之味,酸中有甜,苦中帶澀。

坦然接受命運賦予的,用力握住自己深愛的。

臨終回首,雖有惋惜,可這也是人生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