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長錢"入市比例提升 高股息率、高ROE成重要配置標的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圍繞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聽取了意見建議。會議提出,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這次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

有消息稱,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或將放寬至40%,並將根據資產負債管理評估結果採取差異化監管。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帶來兩方面改善:一方面是權益投資比例仍有優化空間,中小保險公司出於負債成本壓力考慮權益投資比例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對大型保險公司來說,也將充分利用權益投資比例放寬帶來的靈活度,在低利率環境下會更加重視對權益資產的重視;另一方面是權益投資結構及持有期限的優化,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即將實施的背景下,高股息率、高ROE等核心優質股票將成為重要配置標的。

監管層出手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

10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圍繞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聽取了意見建議。

會議提出,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這次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轉化存量、引入增量、優化環境入手,逐步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一是以提升資管機構專業能力為依託,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發展投資顧問服務,推動短期交易性資金向長期配置力量轉變。二是以紓解政策障礙為重點,推動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研究完善引導資金長期投資的相關政策,吸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投資資本市場。三是以優化基礎性制度為根基,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著力構建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會議強調,社保基金和保險機構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力量,在優化投資者結構、維護市場穩定發展、提升市場運行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一步拓展市場參與深度潛力巨大。希望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堅定信心,積極行動,為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一是堅持市場化思維,進一步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二是堅持長週期業績導向,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優化對外部管理人及金融產品的業績考核和評價體系,著力提升長期收益水平。三是堅持強化投研能力建設,調整優化投研決策體系、投資制度安排,進一步加強股票市場研究和投資專業隊伍建設,充分運用各類風險管理工具,提升投資收益穩定性。四是堅持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資創新型企業,主動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與實體企業一同創造和分享價值。

據悉,險資和社保基金一直是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來自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額已達19.44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17.33萬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險資金持有A股總市值為2.19萬億元,佔總市值比為3.75%,險資持股市值和佔比均進一步提升。而來自人社部的消息則顯示,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和監督管理工作正穩步推進。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8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會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9660億元,其中7992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

據嘉實基金此前分析指出,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長期活力的源頭,研究顯示長期資金佔比的持續提升,可以降低資本市場波動率,有助於穩定市場,有利於實現長期資金投資目標;同時也有利於基金公司發揮專業投資能力,通過價格發現能力優化資源配置。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則表示,長期資金是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長期資金充裕可以有效改變市場暴漲暴跌的特徵,使得市場更加穩健,而證券市場最終也會給長期資金帶來豐厚的回報,這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中國股市核心資產的牛市就到了。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或放寬至40%

證監會10月22日同時表示,資本市場重點改革任務的紮實有序推進,將進一步增強市場的活力和韌性,為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也坦言,養老保險資金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因為其中很多都有最低收益的保證,這也要求中國的資本市場制度更加的健全,這樣才能讓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能夠有比較穩定持續的回報。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從資金增量上來看,長期資金入市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有助於股市的慢牛發展,完善A股市場的長線投資邏輯,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則進一步稱,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有助於提振市場,並起到平滑市場波動的效果。“從目前來看,保險資金入市的通道是暢通的,不過保險資金入市比例並未達到此前監管給出的最高限30%,在百分之十幾左右,但目前資本市場處於低位也為險資增加了買入時機。”郭金龍如是說。

目前有市場消息稱,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或將放寬至40%,並將根據資產負債管理評估結果採取差異化監管。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該比例放寬至40%,預計後期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將圍繞兩方面改善:一方面是權益投資比例仍有優化空間,中小保險公司出於負債成本壓力考慮權益投資比例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對大型保險公司來說,也將充分利用權益投資比例放寬帶來的靈活度,在低利率環境下會更加重視對權益資產的重視;另一方面是權益投資結構及持有期限的優化,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即將實施的背景下,高股息率、高ROE等核心優質股票將成為重要配置標的,保險機構的股票持倉集中度有望進一步上升,同時持股期限也將更長,會更為積極地推動權益投資從“擇時”向“選股”轉型。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預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養老金體系給權益市場帶來的“長錢”主要源於公共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中委託社保管理運營的基本養老金入市貢獻約1500億,已投規模約500億,增量部分預計約1000億;全國社保基金可投境內股票的增量部分每年約200億元。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預計帶來約125~170億元/135~270億元增量。第三支柱試點轉正式實施後,未來5年累計帶來240億元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