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我的輕薄本升級之路,機械革命 S1 i7 筆記本詳測

老本退休,物色新本

由於不想抱著公司配的磚頭筆記本到處跑,加上當時英特爾正在不遺餘力地炒作“超極本”的概念,因此在五年多以前就入了輕薄本的坑,手上這臺聯想YOGA13在過保後曾經修過適配器和轉軸,其它方面除了4G內存和128G mSATA SSD容量較小以外用起來還算順手,但最近屏幕無故出現了兩三條亮線,其中一條還會間歇性閃爍,很影響使用,送到售後被告知是屏幕和屏線的問題,全部更換需要花費2K多,雖然帶觸摸屏的本子更換屏幕價格貴點可以理解,但花2K多維修一臺用了五年多的本子肯定划不來,因此也打消了維修的念頭,同時也開始物色替代的本子。

新本選型一度糾結

除非有玩大型遊戲的需要,否則我相信用過輕薄本的朋友都不會再考慮傳統的筆記本,因此這次選型馬上就有了方向,但最後卻在三個型號之間糾結了不少時間。因為筆記本是通勤用的,平時也會拿去出差,因此尺寸和重量是要首先考慮的,尺寸超過14寸,總量超過1.5kg的基本不考慮,使用機械硬盤的不考慮,非金屬外殼的不考慮,再結合5000-6000元的預算,然後篩選出下面三款型號。

惠普(HP)EliteBook 745G5 14英寸輕薄筆記本電腦(銳龍7 PRO 2700U 8G 256SSD Win10 FHD Office一年上門)惠普EliteBook 745G5這款的外觀是我最喜歡的,商務氣息濃郁,HDMI 2.0+USB Type-C接口可以外接兩臺4K屏幕實現60Hz輸出,去客戶那裡做演示很給力,除此之外還內置了RJ45有線網卡接口和指點杆,這些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地方,但由於之前用AMD平臺有過不太愉快的經歷,因此對這款使用AMD銳龍7的本子始終心存芥蒂,而使用同樣模具的Intel平臺本子Elitebook 840G5卻要價一萬多,超出預算太多隻能放棄。

小米(MI)Air 13.3英寸全金屬超輕薄筆記本電腦(i7-8550U 8G 256GSSD MX150 2G獨顯 預裝Office 指紋版)看中的第二款本子來自小米Air 13.3寸i7四核增強版,配置、尺寸重量以及價格都在計劃範圍內,雖然說顏值不如上面惠普那款,但簡約的外觀我也比較喜歡,使用USB Type-C充電是我最欣賞這款本子的地方,但對於這款本子,讓我糾結的地方也有不少,首先是散熱設計方面,雖然說i7-8550U TDP只有15W,但獨顯和CPU共用一根熱管的設計我始終比較介意,然後就是屏幕,13.3寸對於1080P分辨率來說如果不使用縮放的話字體看著吃力,加上我吃過鏡面屏的虧,一來反光嚴重,二來全貼合屏幕意味著假如以後需要維修更換就只能換整套總成,維修費用高,畢竟有過前車之鑑,現在我對日後可能產生的維修成本也要考慮在內。

機械革命(MECHREVO)S1 72%IPS 14英寸5.9mm超窄邊框輕薄筆記本電腦( i7-8550U 8G 256GPCIE MX150 2G)第三款本子來自機械革命S1 i7版,作為同方的子品牌,機械革命的名頭不如前面兩款響亮,但價格是最便宜的(首發時4999元)。這款本子的配置、厚度和重量方面都與小米Air 13.3相當,而最後我何為選擇了它,用起來體驗怎麼樣就成為樓主本篇曬單的主要內容。在一週多的使用時間裡,我對這款本子大體上還算滿意,然而也有些不足值得與大家分享,下面就進入文章的正題。

機械革命 S1 i7 入手體驗

本文篇幅較長,體驗項目較多,因此開箱什麼的就省去了,網上可以搜索到不少開箱曬單,這部分就不佔用大家的時間了。不過這裡還得“表揚”一下京東,快5000元的筆記本套個塑料袋就送過來了,沒有直接把膠帶發票啥的粘在包裝盒上面已經有進步了,呵呵。

關於硬件設計

就外觀而言,機械革命S1 i7是前面提到的三款本子裡面最樸實的,A殼表面是金屬拉絲材質,畢竟尺寸不大,按下去沒有明顯的凹陷。圖片中的Zippo打火機是輔助對焦用的,大家無視即可。

屏幕頂部有一小塊凸出的地方方便翻開筆記本,個人感覺這是外觀上的一處敗筆。在觸摸板邊緣弄一個小凹槽完全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但外觀上就不會產生違和感。翻蓋手感方面,轉軸的阻尼比較輕,但由於機身重量輕,要單手翻開屏幕依然有難度。

機械革命S1使用三熱管雙風扇設計,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屏幕底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散熱排風口。

A殼左上角的凸印LOGO,我媳婦說像一個吻痕,哈哈,其實我更喜歡小米筆記本那種A殼無LOGO的設計。

筆記本正面,霧面屏搭配黑色磨砂窄邊框,不反光而且不容易留指紋,這點我比較喜歡,屏幕下方邊框較寬,但值得慶幸的是廠家沒有在這裡再弄一個品牌LOGO。

180°的屏幕最大開合角度在筆記本上並不常見,在小型會議或者洽談的時候能派上用場,屏幕內容可以分享給更多人看到,一般使用這種設計的多為商務筆記本。

屏幕左右上邊框實量為6mm,比戴爾XPS13邊框寬一點,比燃7000窄。

C面使用一體式金屬拉絲外殼,材質與觸感跟A殼一樣,鍵盤是最常見的六列設計,內置白色背光,有四個級別的亮度可調。

標準鍵帽尺寸實量17mm,快速打字時誤觸可能性較低,不過有一點我不太喜歡的就是鍵盤的字體,不論好壞,就是看上去不習慣。

和我接觸過的輕薄本一樣,機械革命S1的按鍵非常靜音,但行程較短,段落感並不是十分明顯,手感偏肉。

除了鍵帽字體以外,Fn鍵設置在鍵盤右側也是一個比較奇怪的設計,花了一些時間才適應過來。

鍵盤下方的觸摸板和指紋識別模塊做在一塊,觸摸板來自新思,支持常用的手勢操作,左右按鍵鍵程短,按鍵手感較為生硬而且有點響,不過我早就習慣了單指觸擊和雙指啟動右鍵,所以觸摸板左右鍵手感對我影響不大。尺寸方面,高度與銀行卡相當,長度略寬。左上角的指紋識別解鎖速度夠快,基本是即點即開,識別率我認為OK,但溼手的情況下很難識別。

關於鍵盤輸入,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鍵盤上方以及鍵盤本身佔去了較多的空間,這時候留給掌託的位置已經不多,特別是左側掌託位置較小,打字時手掌有一小部分是懸空的,而且大拇指也經常會不經意碰到觸摸板,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會外接鼠標並關閉觸摸板使用。

所幸的是,只有約14mm的掌託離臺高度加上掌託邊緣較為圓滑,所以打字時即使不能承託整個手掌但還不至於太痛苦。

相比一般的輕薄本,機械革命S1的掌託離臺高度還是較高的,原因其實並不在機身厚度上,機械革命S1使用的墊腳本身就很高,這應該是為了增加機器底部進風所作的妥協。

說起進風口,不得不提一下電源鍵左右兩側的鏤空,剛開始我還以為這是揚聲器的位置,但最後發現揚聲器位於機身底部靠近用戶的位置,而這裡完全是輔助散熱的。

本子左側擴展接口提供了HDMI 1.4、USB 3.1 Type-C以及複合音頻接口各一。不支持USB Type-C充電以及雷電3略感遺憾。

機身右側提供了防盜鎖孔、SD讀卡器、USB 3.1 Type-C以及兩個USB 3.1 Type-A接口。

機身右側USB 3.1 Type-A接口有一個讓我不爽的地方就是兩個接口之間捱得太近,稍大一點的設備都無法同時使用,如果能將其中一個USB 3.1 Type-A接口調到另一邊,使用起來將會方便很多。

畢竟我是一個輕薄本的老用戶,其實早就習慣了USB接口緊張的情況,所以帶RJ45網絡接口的USB HUB基本都是隨身攜帶的。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筆記本內置的讀卡器走的是USB 2.0速度,而最近買的金士頓64G Canvas React高速SD卡支持Class 10 UHS-I U3 V30 A1速度標準,本是為4K錄像準備的,官方標稱讀寫速度分別是100MB每秒/80MB每秒。

然而用內置讀卡器的話,速度跟便宜很多的Class 6普卡分不出區別。

此外,SD卡插進去以後會露出來一小截,好處是不容易忘記拔卡,但壞處是一旦忘記拔卡然後硬塞到電腦包裡,SD卡有折斷的風險。

換成高速讀卡器以後,讀寫速度馬上就上去了,然而每次用外置讀卡器的時候還得把鼠標接收器拔下來。

吐槽過本子的USB接口位置以及讀卡器之後,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款USB3.1 Type-A/Type-C雙接口U盤。 Type-A接口部分是直接裸露的,而Type-C接口有旋轉透明保護蓋。

整個U盤很小巧,大小跟USB連接線接頭差不多,對於電腦本身有Type-C接口而且USB Type-A接口緊張的情況很合適,而且這款U盤還支持手機使用,可以用手機直接讀寫U盤數據。

分別測試了Type-C接口和Type-A接口,速度幾乎一樣,證明本子的所有USB接口速度都是一樣的,不存擇優使用的問題。

說回本子,D殼同樣是金屬材質,不過並沒有像A殼C殼那樣使用拉絲工藝,一左一右兩個對稱的散熱窗可以清楚看到散熱風扇。使用金屬D殼的輕薄本,在拆裝D殼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D殼變形,五個墊腳的設計可以避免墊腳不平以及因此產生的共振。

重量方面,機身淨重1.2kg。

適配器重0.215kg。

與手機充電器大小對比。

適配器由臺達代工,寬電壓設計,輸出19V-3.42A,功率65W。

老本子聯想YOGA13,平時使用比較愛惜,但邊緣還是磨得有點褪色了,表面橡膠塗層也很粘灰,所以這次我是非金屬外殼的本子不選。

老本子淨重1.55kg,比新本加上適配器還要重一點。

13.3寸的老本對比14寸新本,由於新本的屏幕邊框窄很多,所以屏幕大了機身反而小了一圈。

YOGA13 D殼是全封閉了,墊腳很矮,機械革命S1因為墊腳較高的緣故所以看上去比老本子厚,但其實除去墊腳的高度外,兩款本子都很薄。

關於屏幕

機械革命S1的這塊屏幕來自群創光電(以前叫奇美),現在是富士康旗下的面板工廠,型號是CMN14D5。

在屏庫上可以找到這塊屏幕的資料,從資料上了解到這塊屏幕屬於廣色域廣視角屏幕,8bit 16.7M色非6bit抖動8bit。

拿出紅蜘蛛5侍候,測試建立在120nit(對應35%屏幕亮度),光度2.2以及6500K色溫的標準下。

實測得98%的sRGB(CIE1931標準,下同)。

69%的NTSC,比官網公佈的72% NTSC略低,但考慮到測試環境以及誤差等因素,這個結果應該是符合目標的。

74%的AdobeRGB。

色調響應與灰階。

屏幕最高亮度測得321.9nit。

色彩以及亮度均勻性。

屏幕右下角比左上角亮度高,但肉眼察覺不出來。

最後是色彩精確度結果。

屏幕實拍,當時相機可能離屏幕太近了,照片有輕微的摩爾紋,這個肉眼是看不到的,最後一張屏攝可以參考屏幕的可視角度。

關於整機性能

機器配置跟魯大師的檢測結果一致。

魯大師綜合得分173481(在高性能模式下測得,下同)。

PCMark10總得分3940。

關於電池與續航

魯大師檢測出電池品牌來自微星,容量為50Wh,與官方公佈的參數一致。

使用PCMark8(Work conventional)電池續航測試測得本子的電池在常規工作的狀態下可以使用4小時,測試時機器設置為高性能模式,屏幕亮度設置為120nit(對應35%屏幕亮度),打開WiFi,關閉鍵盤背光。需要說明的是,續航時間會受到使用習慣、設置、溫度等等各種因素影響,因此結果僅供參考。

機械革命S1官方給出的參考續航時間為8小時+,而配置幾乎一樣的小米Air 13.3裝備的是39Wh的電池(拆解圖片來自網絡),比機械革命S1的電池容量小了11Wh,但小米公佈的參考續航時間為9.5小時,看來都只能作為“參考”。

機械革命S1在充電方面,半小時由19%充至42%,全程充電時間約為2.5小時。小米Air號稱具備快充功能,半小時能充入50%,如果描述屬實,在排除小米Air本身電池容量較小的前提下,小米Air的充電速度依然是優於機械革命S1。

關於CPU

機械革命S1有標配i7和i5兩款可選,預售時差價400元,同樣採用四核心八線程設計,我當時直接選了i7頂配。i7-8550U默認頻率只有1.8G,但單核最高睿頻可達4.0G,TDP 15W,集成UHD Graphics 620核芯顯卡。

關於這顆U的詳細描述可參見Intel ARK上的資料。

CPU跑分分別測試了Fritz Chess Benchmark、CINEBENCH R15以及CPU-Z,測試結果請見下圖。

關於i7-8550U的性能,這裡說個題外話,也許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類似“八代低壓i7性能幾乎趕上七代標壓”的描述。

正好同事的機器用的是標壓i7-7700HQ,簡單對比一下,光單核性能而言,i7-8550U得益於更高的單核睿頻,在單核性能方面的確高於i7-8550U,但再參考多核心性能,標壓i7-7700HQ依然領先i7-8550U 20%以上。因為對比的機器是同事的,不好意思佔用太多時間,因此只簡單測試了CPU-Z Benchmark的對比,僅作參考。

關於顯卡

機械革命S1使用核顯+獨顯雙顯卡方案,獨顯來自NVIDIA GeForce MX150,自帶2GB GDDR5顯存。

顯示輸出方面,實測可以同時內屏顯示+外屏2K/60Hz輸出,如果外接4K顯示器的話,受限於HDMI 1.4,4K分辨率下只能30Hz,所以最後在機械革命S1與惠普EliteBook 745G5之間實在糾結了很久,畢竟惠普那款支持4K/60Hz在去給客戶做演示,連接4K電視的時候效果會更好,而機械革命S1只能將就把分辨率降到2K使用。

獨顯性能方面,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實測顯卡得分為1689分,與臺式機的GT 130處於同一性能水平。

遊戲測試用了我平時常玩的兩款遊戲,《CS:GO》最高特效開垂直同步,遊戲全程可以穩定60FPS,流暢不卡頓不掉幀。

《吃雞》的話對配置要求高很多,即使是把特效全部關閉也未能達到60FPS,不過40~45FPS左右也算勉強能玩,在一些貼圖比較簡單的場景可以上升到50FPS左右。

關於存儲

SSD性能方面,機械革命S1標配一塊FORESEE P900 256G NVME M.2 SSD。

FORESEE這個品牌中文名叫江波龍,經瞭解它是全球前三的SSD封裝大廠,他家的產品主要供應品牌機廠商,自身並不對外零售,所以知名度遠不如三星,東芝等等品牌。江波龍在去年收購了美光旗下的存儲品牌Lexar(雷克沙),在技術實力方面應該是沒啥好擔心的。

AS SSD Benchmark跑了四次,分別選擇1G/3G/5G/10G的數據量,這款盤從測試看來性能不算拔尖,但讀寫速度很穩定,符合品牌機追求穩定的初衷。

SSD寫入測試時順便測了一下SSD的溫度,全程基本在60℃-65℃之間徘徊,室溫27℃僅供參考。

關於散熱

本子使用三熱管雙風扇散熱,其中用兩根熱管對付顯卡,一根對付CPU,系統裡面自帶一個名叫“silent option”的軟件,在這裡可以看到兩個風扇的轉速,風扇轉速也可以在這裡手動調節,默認自動模式在低負載的時候風扇會停轉,中負載轉速會升到2000RPM左右,這個時候需要把耳朵貼近機器才聽到風扇聲,到了3000RPM左右風扇聲音開始明顯,而玩遊戲的話一般會飆到4000RPM左右。

高級設置裡面可以手動設置風扇轉速曲線,適合老玩家,但我不建議一般用戶去調這個,避免設置風扇轉速過低損壞硬件。

室溫27℃,本子的待機溫度50℃左右,這個時候風扇是沒有轉動的,因為獨顯這個時候沒有運行,所以看不到獨顯的溫度。

玩遊戲的話,CPU和顯卡溫度都會達到80℃以上,CPU最高曾經達到90℃,不過看溫度曲線這90℃只維持了一下就馬上降下來了,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80℃左右。

入手注意事項

前面談完硬件以及使用體驗,接下來根據一週多的使用中遇到的各種情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機的入手注意事項。

關於機器卡頓的問題:機器到手的時候已經預裝了1709版Win10家庭版,當時用了一下午感覺機器偶爾會發生卡頓的情況,就是用著用著畫面會突然定住半秒左右,然後就恢復正常,這個情況不定時出現,感覺是發生在核顯和獨顯切換的時候,但發生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個我第一時間就考慮到有可能是系統的問題,用U盤安裝了最新的MSDN 1803版Win10,從NVIDIA官網下載了最新的獨顯驅動裝上之後這個問題沒有再出現過,由此判斷原裝系統有可能存在軟件衝突導致機器間歇性卡頓,重裝系統+驅動後問題解決。

關於驅動程序的問題:

重裝系統之後到機械革命官網下載了驅動,其它驅動都安裝好了,唯獨觸摸板驅動無法裝上,exe文件執行不了,後來通過諮詢400得知需要在設備管理器找到“PS/2兼容鼠標”並右鍵屬性-驅動程序-更新驅動程序,將驅動位置指向官網下載的驅動文件夾即可。

接下來驅動就會自動安裝,剛才的“PS/2兼容鼠標”已經正確識別為觸摸板,手勢控制功能全部可用。

關於觸摸板間歇失靈的問題:在一週多的使用中,樓主還遇到了觸摸板間歇性失靈的問題,一天之內大概會有一兩次觸摸板突然失靈兩三秒的情況,後來確認這是因為觸摸板SMBus總線與其它需要使用SMBus總線的軟件產生衝突所致,例如魯大師,刪除魯大師之後問題有所好轉,當然最直接的辦法是卸載新思的觸摸板驅動,但手勢就不能用了,400那邊說新版的觸摸板驅動會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遇到這個情況的朋友可以試試以上辦法。

關於充電的問題:電池電量在90%以上無法充入,這是避免電池反覆充電的保護措施,使用至90%以下就能正常充電。

總結

總體而言,對於這次輕薄本的升級經歷還是滿意的,如果這款本子存在的那些不足並不是你在意的,那麼機械革命S1會是一款不錯的機器,下面就跟大家總結一下優點和缺點。

優勢

1-外觀輕薄,金屬外殼硬度高觸感好;

2-屏幕左右上方向超窄邊框設計,屏佔比高,將14寸的屏幕塞入了13寸的機身;

3-8bit廣色域屏幕顏色好,看著舒服,可視角度大;

4-標配50Wh電池,滿足連續工作4小時;

5-指紋識別模塊雖然只能作為登陸系統使用,但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體驗不錯。

不足

1-原裝系統會有卡頓的情況,出廠自帶觸摸板驅動與其它軟件衝突會發生間歇失靈的問題,待新版驅動修復;

2-機身上的兩個USB 3.1 Type-A接口靠得太近,尺寸較大的USB設備無法同時使用;

3-內置讀卡器走USB 2.0總線,無法釋放高速SD卡的速度;

4-HDMI接口最高只支持2K/60Hz或者4K/30Hz,無法4K/60Hz;

5-內置揚聲器音量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