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CRM 軟件都開始投身小程序了:紛享銷客推出“客脈”小程序

用小程序做電子名片,以後會成為 CRM 軟件的一個標配。不過,單純的名片、日曆、或者聊天工具並不是撬動市場的關鍵。

通過買關鍵詞,大概200元獲得一個手機號,而在微信生態,獲取成本降至5-10元。

尤其是微信現在對小程序開放了很多功能權限,都極大促進了用戶的轉化。

①比如,用戶在訪問小程序時,微信會提示“是否允許讀取個人信息”,基本都是默認選擇,此時用戶的微信暱稱、手機號就會被自動採集。

②再比如,當用戶通過小程序對話企業,即便退出,企業後續還可以有5次發信息的機會,這意味著不加好友就能聊天。

根據阿拉丁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微信小程序數量達到100萬,觸達到的C端用戶已超2.8億,次日留存率從13.2%上升到了25.5%。

很多企業都想借小程序的紅利,在To B領域中,像“加推”那樣通過名片小程序幫企業銷售沉澱用戶的項目近來比較受關注。

日前,“紛享銷客”也上線了“客脈”名片小程序。

基礎功能方面,跟市面上各家都大同小異——發名片時展現的不僅是個人信息,還可以有企業官網、產品介紹等,接收人的暱稱、手機號、查看到哪個頁面都會被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客脈”名片小程序還做了群推廣功能。

畢竟一個銷售的朋友圈人脈是有限的,要想不斷拉新就需要通過加群實現。我此前在《微信小程序的流量紅利,哪些To B項目能借東風?》一文中也寫過:像51贊這類群控服務商應該做名片小程序,已經在微信群裡放了機器人賬號,採集用戶行為,現在可以通過賬號分享一些小程序的內容,採集更多的數據。

現在相當於,客脈做了一部分群控廠商的事情。同時,對於銷售使用者來說,是幫助其從存量線索到增量線索的過程。

而之所以選擇用客脈來承載小程序,是因為最初客脈的定位就是To C。36氪曾報道,2015年,紛享銷客前CTO劉晨帶領團隊做了客脈,是一款基於個人的客戶管理CRM軟件,給銷售人員或者是商務人士使用,獲得了IDG資本、北極光創投以及華軟創投聯合投資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後來在2018年初,金蝶投資紛享銷客時,聯合創始人劉晨迴歸,“客脈”不再做產品更新。

如今,紛享銷客CEO羅旭告知,客脈的APP會逐步下架,之後只保留小程序端。相比自上而下的管理軟件,客脈是以用戶為中心、自下而上的C端產品,所以會採取長期免費策略。

此外,羅旭還透露,紛享銷客目前已經跟金蝶各版本的ERP全面打通,公司正在不斷推出基於業務場景的產品,比如面向零售行業的訂貨通、製造行業的維修通、IT行業的PRM、服務行業的服務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