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吃虧的程序員,是如何拿到了 9 個月的年終獎?

新上映的第六部變形金剛電影《大黃蜂》,口碑不錯。有趣的是,戰鬥力不是最強的大黃蜂卻是第一個擁有獨立IP電影的變形金剛。

這和現實職場中的成長規律相似,很多起初頂著“擎天柱”高光的程序員其職業發展之路平平,而一開始並不出眾的“大黃蜂”們後來居上,紛紛拿到高薪,成為關鍵崗位的從業者,他們是如何逆襲突圍的呢?

“我從不盯著四個月的獎金”

公司的年終獎分為四個等級,除了10%被評為D級的員工拿不到年終獎外,C級及以上的人能拿到至少四個月的年終獎。

雖然A、B級別的獎金更多,可被評上的概率也是10%,分母大分子小,所以大家覺得能拿到C就夠了。

和程序員阿剛聊天得知,他從沒拿過C級獎金。入司的第一年拿了B,六個月獎金,第二年拿A,九個月獎金。

我笑了,可算知道A、B的獎金是多少了。

阿剛是從傳統行業跳槽到互聯網公司的,由於工作方式和之前的截然相反,說實在的,一開始他的工作表現很普通。

新手期的他會出錯,但態度沒有新人的毛躁和找諸多借口。而是用心記住,錯過的基本不會再犯。

阿剛住在公司附近,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週末沒事還會主動過來公司學習,故障群的無主問題他也會積極回覆。

在我們想著如何到點下班,想方設法拒絕各種臨時小需求,將節假日值班時的Bug推到工作日解決時,阿剛卻很笨地一一扛下來,說自己是單身,大週末也沒啥事,可以在家看Bug。阿剛在工作任務之餘,還開發出一套提高聯調效率的工具。

只想拿C和想拿A的人領導是能辨別出來的,盯著C的最終有人還被評了D。而踏實工作的阿剛表面“吃虧”,卻得到該有的回報,同時技術經驗成長飛速,在現公司也擔任關鍵崗位。

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持續深耕

李軍剛入職時除了囉嗦點,並未有什麼突出的長處:沒有大廠背景,編程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聰明的。

在畢業的第六年,成為部門的高級經理,管理著幾十人。

在同齡人進行著“三年兩跳”的選擇時,李軍每一步走得又穩又堅持:走技術管理路線,幾年內不隨意跳槽。

正巧李軍來公司的第二年,遇到部門架構調整,李軍的直屬領導離職,他主動接過組裡幾個人的基層管理,一邊繼續日常開發,一邊協調他們的工作。

部門一直沒招到合適的人選,隨著李軍帶的人越來越多,他終於擺脫在基層寫代碼,職位也逐年升高。公司認可他的忠誠,給了一定的期權。

戰鬥力不強的大黃蜂為什麼能成為第一主角?有網友回答道:從第一部起,只有大黃蜂一直呆在地球,堅持呆在人類身邊,負責起汽車人和人類交流溝通的任務。

很多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領域,多年如一日的在這個方向上深耕,拒絕掉各種誘惑及其他機會。

確定職業發展目標,持之以恆地朝之努力

小聰一直想去阿里工作,我們都笑了:大學成績一般的他哪能去阿里!

果然校招一面就被刷下來了,最終

小聰去了一個普通的互聯網公司,並開啟“阿里面試大作戰”:他每年去挑戰阿里的面試,無論是杭州的還是北京的,屢戰屢敗。

他一直沒有跳槽,因為非阿里不去,同時他沒忘了在公司裡升級打怪。畢業第四年,他終於面上阿里,可阿里定的級別和薪資他不滿意,果斷拒了。

畢業五年,他得償所願地以待遇“P7+期權”跳槽到阿里。在外人看來背景普通的小聰是“很幸運”、“趕上好時候”,哪知他為這個機會準備了五年。

當一個人一旦確定目標,並沉下心來專注它朝著它前進時,迸發的能量都會把自己嚇一跳。

可能起初成長的速度很慢,一年兩年過去,旁人察覺不到,但你清楚的知道,逆襲這件事本身就是相對自己而言的,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自己比較的結果。

外人是無法看到你的成長的,只能看到一個大的結論:薪資多少,職位是什麼。漫長的積累攀爬的過程,唯有自己咬牙堅持。像大黃蜂也不是一下子成為主角的,而是被捱了敵人多少揍,積累了前幾部的人氣才逆襲成為主角的。

“每個人的起點和歸宿不盡相同,但不論如何,這都不是你懈怠的理由,你需要奮力廝殺,因為最終,你要活成自己世界裡的英雄。”

免責申明: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及時在後臺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請讀者進行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