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七山一水二分田”安庆潜山

天柱耸峙,潜河奔流。翻开40年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古南岳大地。潜山,历沧桑而巨变。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面积1686平方公里,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地貌特征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分布,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

舒席、雪湖贡藕、胡萝卜、石耳、生姜、天柱剑毫、瓜蒌子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

花岗石、瓷土、优质黄砂、铁精砂、金红石、水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

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

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唐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

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天柱山,是潜山的一张名片

↓潜山,有多彩的历史文化

↓这些人,来自潜山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潜山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合九高铁即将呼啸而至,县内三条高速交错纵横,畅通工程通村达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的生活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社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潜河两岸,高楼林立。现代化社区配套齐全,电动公交车南来北往,让人感受浓厚的潜山城市味。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风情水吼的徽派建筑,美丽官庄的古色古香,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

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现为“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

潜山是安徽省竹资源大市,经市政府持续多年的垦复扩鞭,林向改造和退耕还林政策推动和培育,全市现有成片竹资源面积达20万亩。其中毛竹遍布整个山区,面积达15万亩以上,年采伐量达260万根以上。以龙潭、水吼两乡镇最为丰富,龙潭乡被命名为“安徽竹乡”“万亩竹海”,斑竹、水竹面积近5万亩,主要分布于王河、油坝、梅城等平原乡镇。因独具竹类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境内毛竹茎粗梢长,材质厚韧性强,是理想的竹制品生产用材。斑竹水竹呈绵柔特点,是从事传统舒席和现代竹编的优质竹种。

青龙湖

位于青龙涧东,激水瀑上游。原名蛇形坦,系拦截青龙涧、飞来涧的汇水形成的人工湖。面积约2000平方米,湖面形如一只青色蝌蚪,湖上有青龙、丹砂两座石拱桥,湖西有观云楼,湖东是丹砂亭,湖周松苍花繁,亭台云峰倒映湖中,风光清奇瑰丽。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我们眼前这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神秘谷

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称司元(玄)洞。天柱山最神秘处堪称神秘谷,一是因谷奇,二则自古就有许多神秘传奇故事。

蓬莱岛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九井河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

炼丹湖

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

天柱晴雪

天柱山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 “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

宝月峰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