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釣齡在半年以上的釣友,總是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似乎這臺釣方面的知識就沒有自己不會的。據統計,駕齡一到兩年的司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這是為什麼?怎麼不是才拿駕照的新手?其實道理很簡單,新手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處處小心,而過了新手期就開始飄飄然了。其實這個階段對於他來說,經驗的積累是還遠遠不夠的,在一些緊急情況下,本質才會完全暴露。臺釣方法,核心就是一個懸墜,就像開車,核心就是離合、剎車、油門,看似極其簡單的東西里面卻包含了很多的細節,
浮漂的調釣這一環節,就是通過調釣目差來控制餌料的姿態而去迎合不同的魚情,學會這個方法,對於悟性較高的人,接觸一次可能就夠了。然,如果真是這麼簡單那就沒有大師與新手之分。調釣就如同聽聲辨人,水下的部分釣者是看不見的,只能通過浮漂去感知,而這就要求這條傳導通路上來不得半點差錯。但是野釣環境的複雜以及釣魚人自身操作上的不到位,總是會對這個原本要求精準的過程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正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點點的小紕漏都有可能對最終的調釣產生巨大的影響。最要命的是出了問題,而釣魚人自己卻還不知道。
那調浮過程中都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陷井呢?如何儘量避免?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找底錯誤,調釣跟著錯,一錯再錯
找底是調漂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測水深,只有找準了底,才能準確的設定調目。因為水深對調目是有影響的(主要是線的自重與水的壓力),所以要求找底的深度越接近實際作釣的深度越好。這也是為什麼建議找底後下拉浮漂略超過子線長度來設定調目的原因,所以,底找得準不準,非常關鍵。掛重物找底,會不會測得比實際水深更淺?這應該沒有可能,如果真的發生了,只能說明壓根什麼都不懂。那找底會不會測出比實際水深更深?不但會,而且是極易發生。
野外作釣找底,不像在調漂筒裡,我們是需要拋出去的。正常拋出去墜都會在漂的前方,如果找底的鉛墜過重,它下落就非常快,因為重力遠遠超過了浮漂的浮力,所以當風線已經崩直的情況下,不能被浮漂的浮力拉回到浮漂的正下方,而是落在了浮漂的前方,這樣水線就呈傾斜之態,這傾斜的水線可比垂直的要長多了。所以,找出的底就比實際水深大,傾斜的角度越大,相差越大。如果這樣找底所得出的深度與實際深度相差超過子線的長度,那按照常規的步驟,下拉浮漂子線長度,魚鉤可能就沒有離底,也就是說調漂的必備條件——半水,根本不成立,調出來的目數會比實際目數高很多
微走水掩飾下的過底
在走水不快的情況下,通常我們會採取正常的懸墜作釣,微走水最後的結果就是將釣目下壓到一定的目數,然後與所示釣目的剩餘浮力達到平衡,浮漂停留在這個目數。此時餌是固定在河底的,受力分析,水流的側向力是一定要把浮漂壓到一定的目數才能罷休。所以,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假如每次都是浮漂被壓成兩目的時候達到穩定,那你調6釣5,壓成兩目後不變,但如果你是調6釣10,最終的示目也將會是兩目,兩者的區別就是時間長一點。如果垂釣者不細心觀察,心裡想著我只要釣兩目就行了。假如調6釣10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小跑鉛甚至更鈍一點,在水流的作用下,鉛墜會被抬起不起,但最終水線及子線會成很大的傾斜之態,如調6釣5相比,肯定要遲鈍很多。其實兩種狀態最後的受力平衡是一樣的,只不過後者線的傾斜或彎曲程度大得多,必然會衰減信號,當魚口不是很猛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魚吃餌漂不動或漂相不明顯,釣況不用說肯定是大打折扣。
鉛墜中的夾鉛意外滑落
調漂過程中,用整塊的鉛皮修剪到精準的重量,需要非常的細心謹慎,尤其是越到最後接近所需的調目時。釣友們在操作過程中,往往總是一不小心,咔嚓一下就剪多了,剪多了怎麼辦?總不能直接把這塊鉛皮扔了吧。於是就採取補求措施,往卷好的鉛墜中夾小鉛塊。而這個小鉛塊的夾法是有講究的,長徑要與鉛皮座的方向垂直,否則會因很多原因意外滑落
太空豆老化變性失去彈性
太空豆是橡膠製品,非常容易老化、變性,尤其是高溫季節。綁好的一副主線,如果放在戶外不動它,基本上兩個星期的時間,太空豆的質感就會明顯改變,就算放在室內,要不了一年,也會一樣。太空豆的彈性會明顯下降。推動太空豆時很難推動,似乎與魚線粘到一起去了,但是稍用力將其移動之後,就會發現太空豆失去了原來的緊緻。
調漂怎麼又扯到太空豆了?不急,聽我說來。主線上有兩顆太空豆是最容易受力移位的,一顆是鉛皮座上方的,另一顆是漂座下方的。前者在魚線受大力拉扯變細同時伴有魚線抖動的過程中,會因離心力的作用上移,不過它上移了對線組沒有太大影響。而後者,在釣魚人起竿動作迅猛之時,如果恰巧這顆豆有老化現象,那就會因浮漂的自重向下滑動。雖然滑動不了多少距離,但是提竿後漂座會一直緊貼著這顆已經下移的太空豆,再次拋入水中,鉤餌到位後,釣目就會比原來的少。可能有人說了,漂座不會滑動嗎?有時還真不會,正常我們使用的漂座的孔都是一體橡膠的,不像滑漂線組上用的是金屬孔的漂座。漂座不移動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調釣上肯定比原來沒有移動之前顯得更靈敏,因為漂座的位置下移了啊。其次,在魚口產生之時,在魚的大力拉扯下,線又能在漂座中滑動一些,這樣就導致信號衰減,原本能下頓一目的幅度變成了半目,且漂相的頓感減弱。釣靈了容易導致揚竿不中魚,而後面的信號變小,會讓釣魚人很容易錯過揚竿時機。
漂體破裂浮漂吃水而不知
所有魚具中,浮漂當得上是最嬌貴的了,放在盒子裡還要用海綿隔開保護,磕碰不得。不過如果浮漂的質量及做工到位,一般情況下,即便用久了,除了漂尾的油漆會暗淡一點之外,多數不會損壞。浮漂的損壞多數是人為的,怕就怕壞了還不知道。最常見的情況是釣深水,浮漂離竿尖很近,揚竿力道過大,浮漂撞到竿壁上,如果浮漂的材質是巴爾杉木或蘆葦的,這一撞之下,就很容易出問題。但是漂體的破裂又不同於暴頂,說實話,很難發現,就像以前打乒乓球的時候,明明聽到乒乓球撞擊臺子的聲音不對,但是拿到手上就是找不到裂縫。漂體撞擊後的裂紋也是如此,很難發現,所以,出現浮漂撞竿聲響很大時,一定要拿到手上近距離下仔細端詳。一支浮漂漂體破裂,基本上就廢了,就算拿給做漂的師傅們,他們都不願意修復,因為很麻煩。如果拿著漂身已經破損的浮漂繼續使用,隨著浮漂在水體浸泡的時候延長,浮漂就會吃水,浮漂自重增加,真實的調目比預設的要小,如果還是按照先前設定的調目來作釣,那就會變得極鈍。
這是我故意抹上一點灰塵之後,裂紋才能看得出一點點
寫到最後
以上就是本人根據這麼多年來的自身垂釣經歷以及見聞所總結的一些調釣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並不是什麼難點,都是說出來分分鐘就能解決的事。但是難就難得發現上,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都是維持著這個“錯”的狀態,一直到垂釣結束,甚至下次繼續。所以,認真地進行調釣操作的同時,也要關注下一些調釣之外的細節,善於發現浮漂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異常表現。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簡單地搜索拷貝而來,內容也絕非是單純的理論,都是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對於處於臺釣摸索階段的人來說,不敢說是上乘補品,多少會有點幫助。覺得本文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