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铜川市——靓丽的名片

铜川铜川市,陕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陕西中心,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下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84.72万(2016年末)[1]。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1949年,隶属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966年,改为省辖市。 铜川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国家卫生城市[3]。著名景点有:大香山寺、药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4月2日,铜川被设为省级高新区。[4]中文名称铜川市外文名称Tongchuan City别 名同官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 西北、陕西省更多建制沿革古代时期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13年(2年),属陕西省关中道。1927年(16年),属关中区。1936年(25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29年)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33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1947年(36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分享你的观点见解目录您的网络环境不好,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