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網戒”事件:沒有什麼能比這一跪,更有說服力

“臨沂網戒中心”事件,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再次浮上水面,微博評論裡除了對“電擊狂人”表示強烈的批判外,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一句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也屢次被提及和感嘆。

20160907廣東衛視《社會縱橫》:當叛逆青春遭遇“問題”學校 | 視頻截圖

訪談過程中,中國心理干預協會理事何日輝教授談到另一個關於“網癮”的案例。在他接觸的案例中,曾有一位媽媽向他哭訴,道“寧願孩子是吸毒”

,也不希望他上網成癮。因為吸毒可以把孩子送到戒毒所,而“網癮”則無處可尋求幫助。

20160907廣東衛視《社會縱橫》:當叛逆青春遭遇“問題”學校 | 視頻截圖

視頻中受採訪的母親最後說著“因為除此之外,我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其實和何教授所提案例中的媽媽所說的情況一樣。

巨大的無力感籠罩著這些家庭,可是父母自覺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些在他們看來最為糟糕的狀態,於是只能尋求外力的幫助。所以即便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質疑,即便孩子晚上偷偷含淚告知自己真相,可是當能看到“不聽話”的孩子在經過“治療”後迅速“噗通”跪在自己面前——

沒有什麼能比這一跪,更有說服力。

為全中國學生帶來語文“陰影”的魯迅先生也曾說:“以為父的資格,只要能生——能生這件事,自然便會,何需受教呢?卻不知中國現在,正須父範學堂。”

年少的迅哥兒曾興致勃勃準備去看五猖盛會,就在他笑著跳著催促工人快點兒搬好東西出發時,父親突然出現把他攔下來背書,且要求“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那時迅哥兒的滿滿興致都如同被“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母親、工人、長媽媽都沒法營救他,大家只能在靜默中看著他把完全不知含義的《鑑略》讀熟、背誦。

後來終於過了父親突如其來的背誦關,大家都為迅哥兒感到高興。然而,“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時年不惑的魯迅再回憶起那段年少時光時,他在文章最後寫道:“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何以。

知乎網友“董董”在講述自己初為人母的感受時提到,她其實原本是一個“不打算要孩子的人”,因為她“天生愛自由”,也“深知自己身上的缺點,比如叛逆的要死、優柔寡斷、細膩敏感”,“我很怕孩子會遺傳我的不良基因”。

“自己還沒有活明白,我如何對新生命負責?”

可是即便如此,在懷孕生下小女兒後,她還是寫道:

“愛她的程度超過了自己的預判,在她剛出生的前幾個星期,我經常一連幾個小時什麼都不幹,就盯著她看。

看她睡覺,看她打哈欠,看她哭,看她笑,看她發脾氣。”

問自己一句,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決定懷孩子的?

順其自然,愛的結晶,順應家人要求,人生必經階段,喜歡孩子,還是為老有所依?

一開始為人父母,我們確實會遇到許多“狀況外”的事情,畢竟孩子永遠都能給我們創造各種意料之外的故事,而我們還是教育的新手。

而看著孩子漸漸長大,看著他們開始惹出大大小小的麻煩,我們漸漸開始疲乏。

沒有人能永遠充滿能量去應對不斷出現的麻煩。

可是既然是生命,誰不會犯錯?

難道我們當初在生養孩子之時,就只預設了孩子的康莊大道,而從未設想過孩子犯錯、偏離的狀況?

生養孩子並非易事,被氣得肝疼的狀況時時發生,然而放棄永遠是不可選的一項。

至於明知“網戒中心”所為仍執意要把孩子送進去,因為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的父母,他們正是選擇了把孩子的信任往外推,把孩子也往外推

在他們的面前是一道單選題,選項只有兩個:一個是“讓孩子接受‘網癮’的傷害”,一個是“讓孩子接受‘網戒中心’的傷害”,於是父母淚流滿面地選擇了後者。

可是他們沒看到,其實這個問題,並非只有這兩個絕望的選項。

教育並非教訓。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教育和成長,家長亦然。

以尊重為基礎,相信每一份愛都能產生最強烈的共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