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又要離開家了,在武漢正式封城的第五天。
離家前,母親感覺到他的坐立不安,嘴裡一直唸叨著:"走來走去的這是幹啥?不能消停點兒嗎?"她知道兒子又要出去搞事情了,只是一聽到"武漢"兩字心裡還是咯噔一下。
從1月20日開始,王曉開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他恨不得24小時盯著手機刷消息。後來,他通過各類渠道,加入了武漢物資對接群。群裡實時滾動發佈一線告急的相關信息,他再也坐不住了:"沒想到物資可以匱乏到這種地步,那麼多醫護人員缺乏最起碼的防護?正在前線'裸奔'?簡直無法想象!"
行動
疫情爆發初期,各大渠道的口罩已出現脫銷的趨勢,王曉把給兒子準備的壓歲錢拿來搶了1500只醫用外科口罩,順豐快遞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他覺得是時候要大規模調集物資親赴武漢了,而且越快越好。
1月27日18:56分王曉開啟地圖準備出發
1月27日(大年初三)傍晚,王曉戴著口罩,拉著滿滿一車自籌丁腈醫用防護手套,獨自從山東淄博出發了。"出發前兒子非要和我一起去,我團隊的其他人也盯著副駕駛的位置,我才不帶他們,你看看這有限的空間,多帶一個人少拉多少箱手套啊,你說是不是?"
這次購買醫療專用手套的善款,全部來自於團隊的募捐,以及身邊愛心人士的資助,捐贈數額為126208元。
"太難搞到了,哪兒哪兒都缺。"王曉託了私人關係,才聯繫到這批符合醫用標準且證書齊全的手套,同時能以對公打入廠家賬戶的形式交易,統一開具發票留存,這一切保證了物資的交接流程合法正規。
一桶泡麵生扛40小時
1月28日上午,經過15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王曉抵達武漢,在高速路口與之前聯絡到的幾名志願者做交接。來交接的是幾名年輕利索的男生,大家都戴著口罩,誰也看不清誰的表情,不知對方長什麼模樣,大家就是迅速幹自己手裡的活,見了面也沒有多餘的寒暄。
隨後,這15萬副手套按照流程陸續分發到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谷城第二人民醫院等七所醫院。從淄博出發到物資送送到武漢當地醫院,王曉只用了不到20個小時。
完成一系列交接工作後,王曉在群裡和大家報平安,有人說"武漢人民感謝你"。隨後,王曉從車裡拿出給自己準備的一桶泡麵,熱水一衝,調料的香味撲鼻而來,早已飢腸轆轆的王曉開始狼吞虎嚥。這距王曉的上一頓飯已經間隔將近20小時,吃完泡麵,他馬上返回淄博,路上又是15個小時。這一桶泡麵生扛了近40個小時。
路上,王曉只吃了一盒方便麵
返回被隔離
從山東到湖北往返近2000公里的路程,王曉加了六次油,每次在河南境內小憩半小時。一路不停循環兩首歌:阿冗的《你的答案》,還有朴樹的《平凡之路》;一邊聽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一邊看著群裡不斷傳來的消息和圖片淚流滿面。
返程的途中,王曉接到多個來自志願者和記者的電話,詢問武漢一線的情況以及返回山東後的安排,"一路上聊的都是疫情這些事,也沒什麼機會和家人通太久的話。還好家人已經習慣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在東奔西跑,這次也只是在路上打個電話,報個平安罷了。"
他原本打算在淄博站服務區和團隊兄弟交接物資,再直接返回武漢。然而,此時山東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凡是湖北來淄博人員不論什麼原因,都需按照規定隔離兩週觀察。
"抱歉,我失信了",他在志願者群裡告訴大家已經平安返回,接下來只能遠程幫大家籌集應急物資。趕回淄博後,王曉只想狠狠睡一覺,等第二天30萬副手套生產出來,再第一時間聯繫物流發往武漢。"因為物資越來越緊缺,一刻都耽誤不起。"
相信老天不會懲罰善良的人
1982年的王曉,是山東淄博一名擁有九年軍齡的老兵,2009年退伍後,從事煤炭鐵路物流運輸工作至今。最初接觸到公益,是因2008年汶川地震,他以志願者的身份親赴一線,所到之處滿目瘡痍,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回到家鄉,他火線成立山東老兵公益助學志願者服務隊,以幫助災後的孩子們繼續上學。
從汶川地震至今,王曉和他的團隊每年至少投入十幾萬做公益項目,這些公益款大都來自煤炭物流板塊,據王曉介紹,他每年在這一板塊的收入已達上百萬,足以支撐其做公益。
王曉的兒子今年16歲,去年此時,他正帶著兒子在武漢旅遊,武漢大學是他們打卡的第一站。"我實在太喜歡武大了,在校門口看著國立武漢大學這幾個字就莫名激動,我告訴兒子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上武大這樣的知名學府。"
而2020年這一趟特殊的武漢之旅,王曉感慨頗深。"醫護人員太不容易了,我發自內心敬佩他們。出發前,我哥們兒說,你管好自己當地的醫護人員就行了,去武漢湊什麼熱鬧?我當即反駁,當地的醫護人員會尿褲子嗎?需要穿紙尿褲嗎?也吃不上飯嗎?他立馬就閉嘴了。"
王曉說,自己和戰友都是平凡的人,他們做的也是些平凡事兒。從汶川地震到現在,凡是有災難發生時,大夥都積極主動去做志願者,就想貢獻一份力量。他說自己不懼怕病毒,"我就是見到這種事就想往前衝的人。我不怕感染,因為我相信老天不會懲罰善良的人。"
王曉還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希望兒子以後能成為醫生或律師,向鍾南山院士一樣,從事一份可以幫助到他人的職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然,眼下最重要的是,疫情快點結束吧,大家都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