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同时期的美,光影洛阳


50年代,那匹驼经的白马;白马寺是洛阳的名片,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70年代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历400余年的建造,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70年代的龙门;佛像的脚都被摸的黑亮,现在已经保护起来了,只可远观。
关林;明朝,万历二十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万历三十三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清朝,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
1989年的西关花坛;竟然还没有九龙鼎。
九龙鼎;建成于1992年9月,33米高花岗岩雕塑。九条龙盘旋的大石柱的顶端,端放着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中国青铜时代的象征——西周兽面纹方鼎。汉白玉护栏两侧分别镶嵌着两幅《太极河图》。
80年代拆除的洛阳火车站;几十年后的今天,洛阳火车站新的升级改造方案已经出炉,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
1958年,洛阳拖拉机厂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出厂;中国一拖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敲定的厂址、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的厂长的工厂,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
洛阳市工人文化宫;灯火辉煌的文化宫,是一处集电影放映、歌舞演出和大型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1993年4月洛阳的103路公交车开始运营;洛阳最繁忙的一条公交线路。时至今日,涧西、西工没有坐过103路的人不多吧!
80年代的关林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衣服颜色还是蓝灰黑。
1984年4月,洛阳市第二届牡丹花会;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8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36届,并在2010年升级国家级文化盛会。
真不同饭店;洛阳的美食名片。
80年代洛阳的时装模特表演;预示新时代的来临。
街边织竹门帘的手工艺人;已经消失的行业,只能在照片里回忆了。
80年代拉着一车菜的老农;人掌舵,驴拉车,这种景象如今已经看不到啦。
80年代洛阳街头随处可见的果皮箱;非常有时代感!
80年代洛阳街头卖麻花的食品车;质朴的小女孩。
80年代的龙门大道;没有现在的宽度,也没现在的漂亮,没有红绿灯,可是却不会堵车。
90年代的东都商厦;多少洛阳人心中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