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水上集市~即將開市,迎八方來客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自古是水鄉澤國,鎮內蛛絲河網縱橫交錯,“十”字型的主河道將烏鎮自然劃成四條大街,千餘年來,烏鎮居民臨河建屋,依水而居,形成了具有濃郁水鄉風情的生活方式。

水網密佈的烏鎮

水上市場正是水鄉人民傍河成埠,因水成市的一個真實寫照,水上市場人稱“水市口”,是烏鎮人生活貿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水上集市的由來

烏鎮水網發達,歷史上與水為道船為車,很多交易都是在水上進行,最早時農戶們紛紛把裝各種農產品的船隻運進西柵,在1.8公里的西市河上吆喝、叫賣。久而久之便設立了一個固定的交易集中點因此便形成了水上集市。

每逢集市期間,四鄉八鄰的鎮村居民習慣於在清晨搖著船早早地出來喝早茶,順便趕個早市,把家裡種的蔬菜和養的家畜帶到集市買賣。臨河的居民只要吆喝一聲,船就會搖到水閣邊,不出門也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很受居民喜歡,所以至今仍興盛不衰。


水上集市晨間貿易

水上集市繁榮與沒落西柵的水上市場人稱“水市口”,整個水域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一條東西走向的木棧橋一分為二,木棧橋與景行橋隔西市河相望,水域東西兩側臨河都建有水閣。


烏鎮水上集市是一個以貨船、農家船和新鮮農產品為主體的水上交易集市,此種形態的集市,是隨著水鄉古鎮特有的水閣風貌和充沛的水系應運而生的。


清晨,晨霧還沒散去,水市口就熙熙攘攘熱鬧起來,八方來船已擠滿了河道,兩邊的水閣裡,茶館、肉鋪、小吃店、豆腐攤也早早的卸下了門板開張了,水鄉的一天拉開了序幕。


老茶館風情傍晚,暮色籠罩了小鎮,水閣窗欞間、門縫中透出了點點燈光,水市口兩側的茶座、夜宵又熱鬧起來,人們在這兒享受一天工作後的逍遙自在。其實,對於一座城市一個地方來說,老的集市是最生動的物質記憶,也是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不可再生的財富。但在上個世紀,然而隨著陸路交通的發達,水路漸漸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伴隨著水路交通的沒落,水上集市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水上集市的復原隨著烏鎮西柵景區的開發,人們又看到了這種久違的交易方式,水市口菜場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作為西柵景區內的一個景點,在節慶活動中會有各色的“攤頭”擺起來。


水上集市供應的商品品種更為豐富,包括水產、蔬菜、肉類、水果等近20個攤位提供著西柵日常飲食所需的各種素材——供應的品種大都是附近的鄉農自家種養的農產品,別看這些蔬菜魚禽樣子普通,可倒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對於來景區遊玩的遊客也多了一樁新鮮活計——就是在水上市場買點時鮮的原材料,回到自已“民宿”家中張羅一頓真正的“水鄉盛宴了”!


水上集市與香市《烏青鎮志》中也有對香市中集市的描寫有:“清明後男女赴普靜寺燒香,今名香市。

​其時有洋片攤、糖攤、馬戲、髦兒戲、傀儡戲諸娛樂場,遊人甚眾……”在今天,洋片攤、馬戲、髦兒戲等已是難尋蹤跡。


香市集市

但在今年的香市中,水上集市區域恢復了許多舊時香市中的“攤頭”——有花燈製作、繭子畫、竹雕木雕等非遺展示,也有棉花糖、各色傳統的清明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