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云台山——河南的名片、转型的典范

云台山——河南的名片、转型的典范

河南的名片、转型的典范 云台山,位于太行山山脉南麓,由于红石峡的丹霞地貌以及北方岩溶地貌十分奇特,使之成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我们慕名而来,想一睹峡谷风光、丹霞地貌、山泉流瀑、叠彩洞天。登一登茱萸峰,与“诗佛”王维对话,品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滋味。

我们从焦作出发。焦作,据传原先是一户姓焦的人家在此开作坊,人们便称之为焦作。后来此地发现煤炭资源,且品质优良。1932年12月,世界产煤国在巴黎举办煤炭检验大会,焦作煤炭纯粹、坚硬、火力耐久、剩渣极少、含硫量低、无烟无臭。一举闻名天下,此地产的煤炭便称之为“焦煤”、“焦炭”。于是在此地开始建厂建城,一座城市拔地而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城市的领导感觉到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如何让焦作市经济继续发展,靠种山药、靠发展太极武功来支撑焦作市的经济都不太现实,惟有发展旅游业,这种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发展当前经济,而且可以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于是决定利用云台山这张名片,来撬动焦作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后来,历任领导思想统一:‘’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云台山的大政方针得以贯彻执行。“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景区、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宏图得以实现。并实现了“农旅合一”,将景区内的五个自然行政村整体改成五个旅游综合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和交通服务。同时,在景区沿线,还建有四个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让游客不仅能看自然风景,还能体验农村乐趣,让游客留下来。于是,云台山招揽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焦作市也成功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并惹来了山西省邻县的艳羡,也想从云台山景区分一杯羹。

首先我们来到了云台山大门口,大门气势恢宏,广场特别大,还有石阶可以让游客拍合影照。据说云台山停车场也非常大,可供5000辆停泊,不过我没有去寻找。这说明管理者在设计时相当前卫,很早就预测到现在游客数量的发展,做到了未雨绸缪。过检票口刷脸进入景区,乘区间车进入红石峡景区。沿石梯而下,至谷底,只见两岸山石危耸,略显红状。谷中水势较大,注入下面潭中,溅起水花四射,晶莹剔透,宛如珍珠。穿山洞,过栈道,进入核心景区。过浮桥后,许多人选择下水,感受清凉,今年到处都热,连北极都发高烧到了30度。特别是小孩子们直接玩起了水仗。沿河而进,瀑布如练,从天而降,很远就听到轰鸣声;走近后,则感受到阵阵凉意,很是舒服。在瀑布边游玩,在夏天是最好的选择。向上行,走过长长的花廊 ,便到了子房湖。子房湖的由来据说与汉朝张良有关,湖不大,水还不错。

中午我们在岸上服务区吃饭,饭菜质量不错,不似有的景区对待游客是一锤子买卖,反正以后你也不会来,随便做点菜。而这里是很用心的,体现了当地的特色。说明景区运作非常成熟,管理到位,这样客人满意了,是可以留下来多住几天的。午餐后,我们乘区间车继续游览潭瀑峡、泉瀑峡和猕猴谷。

我们首先进入潭瀑峡,又称小寨沟,意思是像九寨沟那么漂亮。沿沟谷而进,三步一潭,五步一瀑,风光秀美。在太行山中有如此美景甚是难得,但与九寨沟相比,差距也不是一点点。至不老泉,大家都在这里排队取水,都想长生不老。容颜常驻、青春不老是每个人的梦想。

从潭瀑峡出来后,我们便前往泉瀑峡,走一段后,突降大雨,吓得部分游客纷纷撤出,我们则未受影响,无所畏惧,继续前进。实际上,我们早看过天气预报,就阵雨而已,如果真有大雨或者暴雨,景区早关闭了。途中亦有许多瀑布和水潭,实际上这里的水比潭瀑峡漂亮多了,水的颜色也变成了绿色,在青山的掩映下,水显得更绿了。终至云台天瀑,据说是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高达314米,仿佛天外来水。此时,天仍在下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更增添了其高耸入云,仙山来瀑的气势。

四时,我们赶至景区大门口,据说这里会有一场太极演出,标准的陈氏太极,大家都想学习一下。不意由于天雨,活动取消,于是我们向猕猴谷走去,一路上,到处都是猕猴,不过这里的猴子比较文明,不像峨眉山的猴子那般刁钻顽劣,虽喜欢食物,却不会来抢。

五时,全队出景区,回酒店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明天登茱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