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乐山大佛辟谣:崖壁孔洞不是游客所戳,但风化严重保护也迫在眉睫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靠近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这尊大佛为弥勒佛的坐像,整体高达71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历时约九十年菜完成,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


乐山大佛所在的山体属丹霞地貌,山体为红砂岩,岩体疏松且岩体长期遭受风雨侵蚀,现在看到的很多崖壁千疮百孔了,其实这是自然现象。
不久前有视频在网上流传,说这些崖壁上的洞洞是游客用手戳出来的,还有导游误导游客说戳戳洞会“转运”。视频中游客用手指戳进小洞旋转,还有游客边戳边喊:“转运、转运”。其实这会加速对山体岩层的破坏。
这些图片是小编早几年去拍的,当时就有很多游客好奇的在崖壁山抚摸和戳洞洞,倒不是听到什么传言,而是觉得有趣和好奇,另外一个原因,这些崖壁都在去看大佛排队的通道上,而由于游人太多,看大佛只要几分钟,但排队要一两个小时,慢慢排队挪动着前行,寂寞的游客便会对这些奇奇怪怪的小洞产生兴趣,于是抚摸和拍照。
最近乐山大佛景区终于出来辟谣:这些洞洞是自然形成的,而非游客所为,但游客的行为会助长山体风化的加剧,造成景观破坏。这里土质疏松,植被很少,游客最好是保持距离,不要去碰。

在通往大佛的栈道小路上不仅有自然风化的崖壁洞洞,还有很多早年雕刻,自然损坏的也非常严重,似乎刮风都会对它们有影响,会一层层吹落。
看看这些小佛像已经面目全非,只有大概的轮廓了,很让人惋惜,岁月真的无情啊。
其实乐山大佛千年来经历的风雨太多了,细看发现它几乎遍体鳞伤了,亟待保护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既要管理部门用心,也需要大家共同爱护。
可是现在由于游客太多了,景区似乎已经难以承受,对大佛的伤害也会增加,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控制游客数量和焚香的规模,从多方面对大佛进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