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畫廊烏江,山歌沿河,這裡是貴州沿河


這裡,是烏江流經貴州的終點

這裡,是古代進入貴州的起點

這裡被稱為

烏江要津,黔東北門戶

在這裡

土家山歌被歡樂傳唱

千年古樹茶至今飄香

黑葉猴與人和諧共處

這裡,是

畫廊烏江,山歌沿河


時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春暉視界》融媒體中心

特別推出《這裡是銅仁》系列文章

讓在外遊子既記得住鄉愁,又看得見遠方

今天,帶你走進沿河這座城的

前世今生

沿河是古代思州的誕生地

隋開皇十九年(599年)

沿河有了第一個縣治所在

名為務川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

務川改縣為郡

名為務州

唐貞觀四年(630年)

務州改名為思州

思州誕生

後思州被廢,沿河改稱寧夷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複名思州

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思州郡所遷出沿河

自此,沿河結束了與思州497年的相伴為鄰

其後至民國

沿河縣城一直為土司駐地

元初時建制沿河祐溪長官司

簡稱沿河司

歷時629年

民國三年(1914年)

沿河司改為沿河縣

1987年11月23日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正式成立

這就是沿河

在1400年前就已經成為郡所駐地


千里烏江

從沿河流出貴州

也在這裡分出中下游

烏江在沿河自南向北有

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

共同組成國家4A級景區

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





烏江山峽之黎芝峽霸王谷

沿河段烏江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在群山間蜿蜒的烏江

上千年不改變其河道

將群山切割成一片片山峽











烏江及其流域部分景觀

在沿河22個街道及鄉鎮中

有7個街道、鄉鎮完全沿烏江而建

因水而興

烏江把沿河一個個城鎮

都串了起來


古鎮淇灘

青瓦白牆,門泊商賈


古鎮思渠

削山為鎮,水到渠成


古鎮洪渡

“沿河縣第十區”

唐朝時為洪杜縣,曾置縣444年

沿河自古航運便利

船舶必不可少

往來眾船,盡遊弋於江面


峽深林茂無人跡,清波浮動有船來


霧色青山兩相映,蘆葦渡江一箭開


霧中應有仙人境,人間舟子入霧來


沿河境內幾乎都處於烏江流域

兩岸孕育出優美景色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烏江西岸支流麻陽河

這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省共9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

在這裡的大山深處棲息


烏江支流白泥河

這裡誕生了貴州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

鸞塘書院



沙子南莊空心李

美味的空心李使沿河成為

中國空心李之鄉


僅在塘壩鎮一地

就有數萬株

隋朝時就種植的人工茶樹

至今逾千年

這使沿河成為名副其實的

中國古茶樹之鄉


沿河北部產的姚溪茶

在唐朝就已經成為貢茶


沿河不僅原生態保存良好

而且是全國僅4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

民俗保存眾多


這裡有神秘的儺


儺堂戲


給小孩子“過關”

這裡還有土家擺手舞、肉蓮花

過趕年、牛王節、六月六

這裡還是一片紅色熱土

1934年土地革命時期

賀龍帶領紅三軍及黔東人民

以沿河譙家為核心

建立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

在沿河縣內建立10個區

30個鄉蘇維埃政府

沿河境內遍佈紅軍烈士墓和紀念碑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大山深處的土家兒女

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精神生活

唱山歌

被傳唱一時的土家山歌

是沿河縣另外一張重要的名片

沿河土家山歌入選為

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沿河也被譽為

中國土家山歌之鄉


清早起來啄杯兒

趕著牛兒喃噻

上高山嘍啄杯兒啄



這山沒得那山高嘛

小嬌妹兒我的情郎哥兒

那山嬌妹在撿柴燒嘍

牛郎子啊哥兒哎

這些熟悉的旋律一起就知道是

沿河土家山歌

沿河土家山歌內容涵蓋

土家兒女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唱極廣

為這一片土地帶來了生動的旋律



這裡便是貴州沿河

畫廊烏江,山歌沿河

期待您來一探究竟!

本期策劃:《春暉視界》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