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26岁传承160多年纯手工名吃,五代传承留住老味道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常东磊,今年26岁,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一位农民小伙,我们家有一门老手艺也是当地名吃,那就是纯手工制作芝麻酥糖,这手艺到现在已经有160多年了。芝麻酥糖制作是我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我和父亲的作坊在当地家喻户晓,根据传承谱系,我是第五代传承人。


1853年3月,我的祖辈跟着师傅学芝麻酥糖手艺为生,后来徒弟3人告别师傅一人去北京,一人留守天津,一人回到了现在的滨州,在我的老家开设家庭作坊——“常家糖房“,方圆几十里有名,无人不知晓。现在我和我的父亲,起早贪黑,早晨4点就开始准备,最多时候一天9锅,冬天更忙,站在我对面的就是我的父亲,他叫常农村。
我爷爷叫常云銮,他徒弟遍布各地,远至江南,浙江,近至滨州,广饶,济南,青岛等很多地方。50年前,原来的老北镇,五天一个大集,当时都是挑担子去卖酥糖,逢年过节卖的很快,我们家遇到穷人都会免费赠送。70年代,我家的芝麻酥糖设备被全部收缴,我的老爷爷常宝庆放弃了芝麻酥糖的手艺,当时只能靠种田养家了。

很不幸的是,40岁时他就因病去世,当时使手艺传承雪上加霜,手艺传承重任落到我的爷爷常云鸾肩上,他重拾起了这份手艺。
我来说一说制作过程,制作酥糖不是件容易的事,原料为:白砂糖500克,白芝麻1.5公斤,5克饴糖,50克糖桂。将白糖、香油、饴糖、香料和适量水投入不锈钠平底锅内,微火熬20分钟。
待糖浆表面成焦黄色,沸腾金花,立即倒在擦油石板上。
制作酥糖不是件容易的事,熬糖温度要高,拉糖温度要趁80摄氏度,用两根竹棍挑起,反复拉伸搅条,拉呈白色顺丝为佳,从熬糖至拉条大约20分钟,根据天气冷暖而定。
成型:将拉好的糖坯迅速投放芝麻锅内,用食指从每小块中心穿一个孔。两手反复旋转拔丝,随翻随沾芝麻。芝麻搓皮、炒、压碎、熬糖、拉条、拔丝,后三步是关键工序。
快速达到拧花成型,手工精细,色泽淡黄,银丝油润,蓬松甘爽。麻香浓郁,酥脆可口。每块均匀32000根丝左右。
摆到台上低温晾透。
你看,这丝细的可以穿针。
用玻璃纸包装封面。
6块装为一盒,用玻璃纸包装封面,净重160克左右。现在有三种口味,11元上下一盒,你说贵不?
我作为传承人,很高兴,也觉得责任重大,我现在并不是只为赚钱,更多的是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香甜酥脆的芝麻酥糖现在已名扬全国,成为我们滨州的旅游指定产品。2007年,芝麻酥糖被评为滨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6年被评为山东十大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捏取糖块的指尖稍一用力,丝丝缕缕便顺着手指落了下来,糖块入口即化,仍然保留着百年前的古朴滋味,我也在不断创新的路上,我现在还发明了几种别的口味,但芝麻的原味一直不会变。滨州芝麻酥糖不同于老北京龙须酥的酥,也区别于江苏酥糖的甜,它将芝麻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我要把老祖宗的味道和手艺传下去,不光传给我的孩子,还要传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