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你沒看錯!博士、碩士,不是戰士!

在部隊,有很多至理名言被各級官兵奉為圭臬。其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口號,“碩士、博士,都是戰士!”流傳甚廣。這句話的出處已經無從考證,但能夠肯定的是,經過歲月的變遷,時光的流逝,它從一句口號,變成了一個經典的對高學歷人才進行思想教育的信條。

01

2013年,某軍校訓練場,一千多名剛畢業的學員,嚴陣以待。頂著北京如火的太陽,沒有一絲風,沒有一絲涼,只有周圍熱氣騰騰的空氣流動和豆大的汗珠在臉上肆意流淌。

他們在等待新訓的動員,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學員,他們的軍旅生涯剛剛開始,這一年的軍校加1生活,就是為了幫助他們扣好軍旅人生的第一枚釦子。

他們緊張、興奮,並充滿期待。

時鐘敲響十四下的時候,領導們已經就坐。完成幾套規定動作後,校政委作動員講話。

主題明確。“各位都是軍隊未來的希望,你們當中80%是重點大學畢業的國防生,也有研究生、博士生,但無論你是什麼學歷,來到這裡,你都是一名戰士,從戰士做起,就是你們這一年最重要的課程,你們能不能做到?”

“能、能、能!”這一刻,萬眾一心,響聲震天。

數千學子,在這炎炎夏日,種下了自己報國從軍的誓言。

02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他們是攜筆從戎的學子,又怎會不知這道理?

這一年,摸爬滾打,真摔實幹,叫響了,“博士、碩士,學士,都是戰士!”的口號。

轉眼到了畢業季,他們要從這裡出發,奔向軍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分配結果很殘酷,他們中大多數人沒有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小王,光電雷達探測成像與對抗技術博士。本想留在科研所,卻被分到基層雷達連。

小李,免疫學醫學博士。本想去部隊醫院科研,卻被分到邊防衛生隊。

小張,法學碩士。本想軍事法院,繼續自己法治天下的宏偉願望,卻被分到基層當排長。

……

那一夜,他們徹夜難眠。

政委瞭解到情況後,再次動員,主題依舊明確,“博士、碩士、都是戰士,戰士是什麼?戰士是革命的一塊磚,國家讓你往哪搬你就往哪搬!基層,那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一番話,大家琢磨琢磨,是這個道理!那一夜,熱血代替淚水。

03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兒安家”哼著革命歌曲,這群所謂的高材生就到了部隊的基層單位。

在雷達連,小王被安排到了雷達站當技師,每天進行雷達監測和維護。由於所在連隊裡他的軍銜最高,偶爾還充當排長的角色,負責帶領大家打掃打掃衛生、訓訓練。

小王的工作很簡單,用他的話說,找個初中畢業的戰士,教幾天也就會了。他更多的時間是對著天空發呆,他懷念自己在實驗室的日子,回味自己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的喜悅。

小王的到來,無疑給這個生活枯燥的連隊帶來了飯後的談資。“你說咱們連咋還來了一個博士呢?”“我看他沒有啥特別的啊,挺普通啊,5公里都跑不過我。”

“啥,你們單位也來了一個博士?我們這個博士帶著我們拔草,你們呢?”

“我們的博士,帶車,還給我們講什麼量子物理,我哪懂那玩意。”

不知何時,一個連隊裡的博士,只能拔草,不是一個悲哀,而是衡量一個連隊知識水平的標準。在信息化建軍的時代裡,博士只配拔草。這要是讓外軍聽到,該是一種怎樣的畏懼啊。

04

三千公里之外的某團邊防連,此刻正是白雪化盡,春暖花開的季節。

季節交替,容易感冒。這不,衛生隊從早晨八點陸陸續續排起了長隊,主治軍醫就是我們那位博士李軍醫。他拿著自己的三件寶,手電筒、壓舌板和聽診器,開始給戰友看病。這是他唯一的診斷工具。本想抽個血化驗一下常規,至少區分一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吧?對不起,做不了。拍個胸片,至少看看有沒有肺炎吧?對不起,做不了。

李軍給戰友們開點感冒膠囊、撲熱息痛之後,就告訴他們多喝點熱水。

戰友們有的久病不好,抱怨道,“這什麼醫生,還博士呢!簡直是獸醫,就知道給我開這些破藥!連個衛生員都不如!”

李醫生很無奈。基層衛生隊配發的藥品都是常規藥,藥品不夠多、種類少、數量好,質量不高,而且每個單位都有一個藥品名錄,這個藥品名錄幾乎名存實亡,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了。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05

人的心勁兒都是被磨沒的。剛畢業的時候,他們聽了領導的教育,“基層是個鍛鍊人的好地方。”但在基層待了幾年,他們發現,基層不是鍛鍊人,而是磨練人,把人的專業、鬥志,打磨的一無所有。

小王和小李開始動搖了自己的信念,他們不想就這麼在基層待一輩子,要不然對不起自己的多年苦讀,對不起自己的導師和母校的培養。

他們提交轉業申請,哪怕是做義務兵復員處理也在所不惜。基層領導怎麼會輕易放過他們。一來二去,他們就成了單位的反面教材。

“不安心服役,專業不過關,能力素質差,體能不如戰士,管理不如排長,專業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每天還愁眉苦臉,嚴重影響連隊的正規化建設。”

漸漸地,“博士碩士,都是戰士”,這句話,變成了“博士碩士,不如戰士。”

因為戰士聽話,戰士懂的安心服役,戰士能力素質都比你強。

你還有什麼不服氣的?

唸了那麼多年書,你還不懂得官場的規矩,帶兵管理、呈文辦事、溝通協調,哪一項你做的比戰士好,學歷高又怎樣?這不代表你能力強!

06

久而久之,部隊裡反智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簡單地說就是:“別看你們讀了那麼多年書,其實和我們也沒什麼差距,不過是一群讀傻了的書呆子而已,老子隨時可以完爆你。”

這句話和殘酷的現實,一比較,嘿,說的還真對。那些高學歷的人才,經過幾年的打磨之後,似乎已經喪失了當初的熱血和鬥志。當年他們的各項素質都不如戰士,又何況現在呢?

現在的他們,只要聽到,“博士碩士,都是戰士”的口號,他們會捂起耳朵,俯下身子做嘔吐狀,並大聲告訴師弟,“不要聽,不要聽。”

07

清代詩人顧嗣協曾經寫過一首詩,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 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智者難為謀; 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道理很簡單,用什麼人、用在什麼崗位,一定要從工作需要出發,以事擇人。

而問題的關鍵就是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人力資源分配管理制度,系統化地解決軍隊人才資源用不好的問題,讓用知識改變命運真正地反映到幹部的成長當中。

2017年5月26日,實行了十八年的國防生制度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官方說法是,全程培養逐步調整為面向地方院校畢業生直接選拔招錄,這樣調整,主要是進一步拓展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的路子,更加廣泛地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同時為更多地方優秀人才進入軍隊提供寬闊平臺。

但是問題在於,國防生制度的失敗不是人的問題,這個制度和相關政策如果不去深究和探索,即便你在怎麼拓寬軍地人才培養的路子,失敗仍會再次上演。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刮骨療毒,藥到病除。

因此,小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執政者能夠考慮!

1、用陽光公正的綜合評估的辦法解決分配問題。

2、用優厚的待遇和職務調整優先引導畢業生選擇艱苦,邊遠,繁重,基層等的崗位。

3、建立合適的在崗評估制度,營造幹事想事的氛圍。

4、加強崗位交流輪換制度。如城市-邊疆、機關-基層,科研院所-基層連隊。這樣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某種公平性,也可以讓雙方對部隊有深一層次的瞭解,方便出成績,做任務。

5、建立適當的轉崗制度,解決部分人才不能盡其用的問題。

6、建立合適的退出制度。如果有些人實在是不適應部隊的生活,可以建立相應合理的退出制度,不能以硬性條件加以限制,堵塞不如開導。

最後,補充一點,新時期,宣傳口號也應該改一改了,畢竟人員素質組成已經今非昔比,博士碩士都是戰士的時代已經過去,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國家來說,尊重人才、尊重科技,才是最終決定你是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