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買完蘇35後買蘇57?有了殲31後只有傻子才會上鉤!

圖為俄羅斯新研發的蘇57戰鬥機

想要知道中國會不會引進蘇57戰機,首先還得看看蘇57是一款什麼樣的戰機,蘇57項目招標代號是PAK FA,大致意思就是前線航空兵先進戰術飛機,也就是說其角色應該是類似冷戰時期的米格29戰機。如果是按照冷戰時期的方案來的話應該還有一款高性能國土防空戰機與其搭配,極有可能是2003年徹底下馬的米格1.44。

圖為米格1.44戰機,僅僅只是原型機,很多隱身技術處理都沒有做

不誇張的說,蘇57應該是目前綜合能力最為均衡的隱身戰機。前線作戰飛機的設計使得其歪打正著,沒有明顯的短板。首先從隱身角度來說,蘇57採用了菱形機頭,典型的平行原理,機翼採用了和F22一樣的寶石翼結構,大面積縮小的全動雙垂尾。大S型進氣道,從外面看不到發動機葉片,武器也採用了內置武器艙。至於網友吐槽的艙蓋開合方式等等這些問題不大。

圖為蘇57的座艙圖片特寫,很明顯是鍍膜的

圖為蘇57座艙罩半成品特寫,是特種無機玻璃,不是現在普遍使用的亞克力或者其他復材

很多人對座艙蓋這東西有一個誤解,認為有加強框就影響隱身了,兩段式開合就影響隱身了,其實這是不對的,根本沒有搞清楚艙蓋對雷達波的影響,傳統的艙蓋是非金屬複合材料,這類材料有個特點就是透波,雷達波會穿透座艙蓋,這樣座艙內部就是一個強烈的反射源,要想屏蔽雷達透波就要在艙蓋上面鍍一層金屬膜,不讓雷達波穿透。所以這和風擋的開合方式並沒有關係。

圖為蘇57戰鬥機,可見機背上沒有一個鋸齒艙蓋

有趣的是蘇57與F22和殲20不一樣。並不是機身上所有的開孔檢修倉口都採用鋸齒結構,只有空中需要打開的艙門才使用鋸齒結構,從目前來看其僅僅只有導彈發射艙,前起落架艙以及加油杆艙採用了鋸齒結構,主起落架艙和檢修艙依然是傳統結構,不過這些艙在戰鬥的過程中不會打開,所以問題並不是很大。蘇57的彈倉內部空間比較大,可以直接內掛巡航導彈對敵目標進行遠程攻擊,而這一點到目前為止F22和F35都比不了。F22只能攜帶小直徑SDB炸彈,最大投放距離只有70多公里,而F35對地攻擊目前來說只有兩枚1000磅的引導炸彈,投放距離更近,雖然有打算為F35研發專用的巡航導彈,但是目前依然遙遙無期。蘇57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圖為YF-23,其在超音速性能和跨亞音速作戰能力上有點本末倒置,最終下馬

蘇57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相比F22更加註重亞音速戰鬥的機動性能。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優點呢?因為F22也是注重亞音速和跨聲速的作戰性能,並不是一味的追求超音速巡航。YF23被F22擊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YF23強化了超音速作戰性能而忽視了亞音速作戰。完全體的蘇57有兩臺產品30矢量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以達到20噸左右。在配合俄羅斯創新的一體式可動鴨翼,矢量噴管,其機動性能應該是五代機裡面性能最強悍的。

圖為中國FC-31最新改進型戰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款海空通用的戰機

中國是否需要蘇57?這個得看中國軍工殲20的時間表。其實就算真的引進蘇57,其和殲20之間並不衝突,因為殲20的設計針對性太明顯了。其在國內承擔的作用有點類似於蘇30SM在俄羅斯的作用,就是巡邏和截擊。可以攻擊預警機或者是轟炸機這種高價值目標,一擊即走,如果單純是從使用方面來說進口蘇57是完全值得的。但是有資料顯示中國的FC-31戰機極有可能會裝備部隊,而且可能是海軍和空軍共同裝備。如果FC-31最終能修成正果,那麼引進蘇57就變的毫無意義了,純粹就是在浪費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