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超強!東北“商超王”大商股份去年前三季度僅河南營收就超12個億


  東北商業龍頭——大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商集團”)近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職工監事齊秀玉因工作變動,不再擔任公司職工監事職務。根據相關規定,公司於2020年1月16日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選舉胡蓮女士為公司第十屆監事會職工監事,任期自職工代表大會選舉通過之日起至公司第十屆監事會屆滿之日止。

  公告顯示,胡蓮女士1981年出生,錦州百貨大樓營銷部費用管理員,曾榮獲“2015年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遼寧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據瞭解。大商股份主要從事商業零售業務,涉及百貨、超市、電器等經營業態,140餘家實體店鋪主要分佈在遼寧、黑龍江、河南和山東等地區的核心商圈,秉承“我們的貨品要最好”的經營目標,公司經營模式包括現代高檔百貨麥凱樂、大型綜合購物中心新瑪特、時尚流行百貨千盛百貨、新一代實體商業專業平臺大商城市樂園、改造升級的老字號百貨和以實體零售網絡為依託的天狗網銷售平臺。


  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大商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67.5億,同比下降8.8%,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實現歸母淨利潤8.4億,同比增長6.5%;每股收益為2.85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26.5%,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淨利率為5.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同期,公司營業成本123.1億,同比下降10%,高於營業收入8.8%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上升0.9%。期間費用率為18%,同去年相比變化不大。經營性現金流由-2403.3萬增加至6.6億,同比上升2837.1%。

  分業態看,營收佔比較高的大連地區百貨、超市業態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分別-8.7%/-16.77%,大慶地區百貨業態營收同比-18.58%,河南地區百貨業態營收同比-11.81%,預計大商股份業務較為集中的東北等地區,實體零售下行壓力仍較大,此外預計收入端表現也部分受到公司主動推進銷售政策調整影響。


  從盈利能力來看,大商股份也處於整體平穩,2019年前三季度,大商股份的銷售毛利率26.5%,同比提升0.9ppt;費用端來看,銷售費用率、管理及研發費用率合計、財務費用率同比均基本持平。此外,資產減值損失受減值準備計提增加影響,同比大幅增長418%至7245.9萬元。最終淨利潤率同比提升0.7ppt至5.0%,扣非淨利潤率同比提升0.2ppt至4.5%。其中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非流動資產處置影響,本期出售自有房產帶動資產處置收益同比大幅增長2489%至6159.85萬元。

  中金公司分析師樊俊豪此前表示,雖然現階段面臨實體零售整體下行和區域經濟增長放緩壓力,但大商股份積極推進變革提效,一方面開展門店升級、優化銷售商品組合;另一方面推進費用管控,提升整體經營效率。觀察來看,大商股份作為東北、河南等地區零售龍頭,旗下140餘家網點均位於核心商圈,物業資產價值豐厚,多業態運營能力穩固,後續關注公司經營提質增效。

  數據顯示,2011-2018年度,大商股份的收入和淨利CAGR各為-3%和20%;其中2018年收入降10.8%至239億元,歸母淨利潤增12.7%至9.9億元,扣非淨利潤增15.6%至9.8億元。樊俊豪認為,大商股份收入與利潤增速不一致主要由部分門店聯營轉租賃所致,經營調整後公司歸母淨利潤保持穩步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大商股份前身為始建於1937年的大連商場,1992年5月進行股份制改造並於1993年11月於上交所上市。在上市之後的20餘年間裡,公司通過不斷兼併收購和自主開店進行擴張,已成長為國內零售業的龍頭企業,

  大商股份前身始建於1937年,1982年改名為“大連商場”,1998年進軍東北其他地區,分別進入撫順、錦州、營口、本溪、牡丹江、大慶、瀋陽、葫蘆島等城市;2005年開始進軍華北、華中、西南,重點發展山東、河南兩省。

  大商股份發展前期通過收購快速實現跨區擴張,隨後通過自建、租賃等方式加密區域網絡佈局。公司前期經營業務以百貨為主,1993年試水房地產業務,2001年開始加強大賣場建設,2003年涉足家電連鎖。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百貨79家,超市39家,電器商場26家,門店總數144家。

  財報顯示,大商股份以百貨/購物中心為主力業態,2018年收入佔比64%;2001-03年逐步涉足超市、電器等,形成多業態結構,2018年收入佔比分別為22%和10%。同時,分多商號運作,對消費群體精細定位,依差異劃分檔次,包含麥凱樂(高端百貨,6家),新瑪特(大型購物中心,38家),千盛(流行百貨,8家),其他多為老字號品牌(27家)等。

  海通證券研究院汪立亭介紹,面對市場景氣度下滑,大商股份積極進行老店裝修改造,實現品牌和形象的全面升級,在環境方面:突出時尚流行元素,改造店堂環境、裝飾店外街區,形成大商獨有的商業格調和氛圍;佈局方面:在商品佈局陳列上進行顛覆性創新,調改商品陳列方式,設立澳洲商品館、韓國商品館、日本商品館等特色商品館;業態方面:增加高端餐飲、文化、體育、演藝要素,體現店鋪生活化,滿足不同客層。

  2016-18年,大商股份已完成大慶百貨大樓、青島麥凱樂、牡丹江百貨、朝陽新瑪特等10個改造工程,截至2018年末,尚未完工的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1.52億元,尚需投資7745萬元。

  汪立亭認為,大商股份通過豐富業態,豐富經營,向調整要效益。2016-18年,部分主力門店毛利出現止跌回升,其中大連新瑪特總店連續3年毛利正增長,齊齊哈爾新瑪特2018年增長16%,瀋陽新瑪特、鄭州總店、錦州千盛購物廣場2018年均增長8%。  

  財報顯示,2011-18年大商股份的收入和淨利CAGR各為-3%和20%;其中2018年收入降10.8%至239億元,歸母淨利潤增12.7%至9.9億元,扣非淨利潤增15.6%至9.8億元。汪立亭判斷,大商股份的收入與利潤增速不一致主要由部分門店聯營轉租賃所致,經營調整後公司歸母淨利潤保持穩步增長。(第一紡織網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