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飛動飄逸,華彩富麗,張大千輝煌時期10幅仕女畫欣賞


《仕女四屏》,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張大千經過敦煌摹壁三年,人物造型由病態之美演變為健康之美,並取盛唐壁畫雍容豐腴特徵,設色明顯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影響。


《芭蕉仕女1》,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這期間,張大千參考了藏傳佛教施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藝,所以作品顯得華彩富麗,最終形成工筆重彩的人物畫風格,
《芭蕉仕女2》,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此時的仕女畫,堪稱張大千人物畫中最精彩的題材,仕女畫創作進入了輝煌時期。
《荷屏仕女圖》,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中國畫以人物為最難,而中國畫中亦有:“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獸難畫狗”的說法。
《蕉蔭仕女》,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張大千在敦煌臨了那麼多壁畫,對佛和菩薩的手相,不論它是北魏、隋唐,還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他是一見便識。
《蟠桃獻壽》,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而且,他可以立刻示範,你叫他畫一雙盛唐的手,他決不會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來充數,兩年多的功夫沒有白費。
《仕女2》,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葉淺予則認為,張大千的唐裝仕女,造型上已滲有敦煌供養人的儀容,用筆則仿吳道子的飛動飄逸。
《仕女1》,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這期間,張大千超越了明人情調,向唐人追蹤而去。
《雙美圖》,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
《魚籃大土像》,1943年12月至1949年期間,張大千仕女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