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西部边境的世界第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与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接壤,并与伊朗、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世界最大的内陆国,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领土横跨亚欧两洲,以乌拉尔河为洲界。国境线总长度超过1.05万千米。


15世纪今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从金帐汗国分离,成为月即别汗国的一部分,随后一些部落脱离月即别汗国的统治,被称为“逃亡者”“脱离者”,并逐步形成了哈萨克族。16世纪初,哈萨克族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
17世纪中亚新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在准噶尔汗国的侵略下,小玉兹于1730年9月派遣使团请求俄国接受加入俄国;1735年12月中玉兹也加入俄国,而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并吞。但准噶尔汗国于1757年亡于更强大的清帝国,于是大玉兹、中玉兹成为清帝国的藩属,因准噶尔在长期与清朝的战争中,人口锐减,加上疾病的爆发,准噶尔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消失。

19世纪清帝国于鸦片战争后国势衰微,于是俄国趁机于1864年强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清帝国土地,至此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大部都归俄国所有。1917年12月13日因俄国革命,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土地成为脱离俄国统治暂时独立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一部分。
公元15世纪末建立哈萨克汗国。16世纪初哈萨克部族基本形成。19世纪起全境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36年以哈萨克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2月16日独立,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地形复杂,境内多为平原和低地。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西部和西南部地势最低。里海沿岸低地向南朝里海方向逐渐下降,沿里海地带低于海平面达28米;最低点卡拉基耶盆地低于海平面132米。向南又逐渐升高,形成海拔200~300米的于斯蒂尔特高原和曼格斯拉克半岛上的卡拉套山、阿克套山。

哈萨克斯坦共有大小河流8.5万多条,国内湖泊众多,多达4.8万多个,拥有冰川约2700余座,主要的水体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泊等。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分咸海,西临里海,多数湖泊为咸水湖。境内的河流多数为内流河,主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楚河等。额尔齐斯河以及支流伊希姆河是流向北冰洋的外流河。
阿斯塔纳,人口100万。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处于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约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正在迅速扩建。它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全国共分为2个直辖市和14个州。哈萨克斯坦人口有1695万,由130多个民族组成。哈萨克占66%,俄罗斯占21%,还有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高丽、塔吉克等民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