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满满的湖州元素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1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绘就之江新画卷》(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浙江篇(上));11月30日,头版刊发《共谱钱塘协奏曲》(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浙江篇(下))。两篇重点报道,点赞了很多湖州的好经验好做法。一起来看↓↓↓

《绘就之江新画卷》(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浙江篇(上))

《共谱钱塘协奏曲》(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浙江篇(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文章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发展。”“刚才你们讲了,要下决心停掉矿山,这些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自此越发坚定地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一任接着一任干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余村绿色发展之路

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道路上口音各异的游人络绎不绝。这里,就是安吉县余村。

余村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正在申报5A级景区。村里剩下的几家竹制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今年将全部搬迁,腾出地方建旅游服务中心。

看到眼前的情景,让人难以想象,上世纪90年代余村是这样一番模样:“石头经济”十分红火,炸山开矿,建水泥厂,尘土飞扬。

“我们坚持修复生态,整治环境,开办农家乐,推出河道漂流,发展观光农业。”一见面,安吉县委党校校委委员、原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就兴奋地对记者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4万多元。”

由“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人的“绿色变奏曲”渐入佳境。

何永春/摄

安吉、长兴获联合国大奖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此前,安吉县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环境可持续发展奖”授予长兴县……浙江人呵护家园的努力,得到世界的高度赞许。

转型升级不动摇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长兴图影湿地好生态引来大项目

红色的枫叶鲜艳夺目,翠绿的芦苇昂首挺立,黑天鹅在湖面嬉戏觅食。图影湿地,美如图画。

位于长兴县的这个区域,多年开矿采石,矿坑遍地,十多年前采矿被彻底叫停。2010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到2015年,落地的项目只有两个。“谈了一两百个项目,但完全符合‘两山’理念的很少。”管委会主任成仁贵说,“我们一直在找,很着急!”

没想到,市、县领导却气定神闲:“留白增绿,也是发展。你们就一心一意把生态环境做好,项目会有的!”

于是,这个地处太湖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腹拥图影湿地的黄金宝地,长期“留白”。持续复绿废弃矿山,修复保护湿地,水质由以往的劣五类大幅度提升,稳定在三类水以上。

现在,图影终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湖龙之梦乐园。这个规模惊人的乐园占地面积约1.2万亩,入选全国优秀旅游项目、“十三五”浙江重大建设项目。太湖古镇、动物世界、星级酒店群等陆续建成。一对对新人在废弃矿坑改造成的水塘景观边拍婚纱照,定格幸福瞬间。

湖州产业转型升级

在长兴县,铅蓄电池产业曾经一哄而上,2004年时企业数量达到175家,污染严重。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目前企业减少到16家,布局园区化,企业规模化,工艺自动化,厂区生态化,产值和税收翻了好几番。

“我们的传统铅蓄电池业务板块不断升级,新能源锂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等新兴业务板块加快发展。我们还将推出两种新型的高端电池。”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信心满满。

刘斌/摄

保护优先,带来了治理开发协调并进——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远处烟波浩渺,近处波光粼粼,四周游人如织……湖州市南太湖,生态旅游产业红红火火。

关停水泥厂、造纸厂,推动渔民上岸居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治理岸线……湖州近年来投入巨资,实施多项保护工程,如今,南太湖水质显著改善,常年保持在三类。

“这十几年时间里,湖州没有左顾右盼,始终把‘保护优先’挺在前面,占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东民感慨,“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粗放发展,这些年得到的那点利益,必定又会还给环境,得不偿失!”

千万工程

环境更美、生活更富,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

湖州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村口,只只白鹭在香樟树冠上小憩。

“现在白鹭多呀。你要是10多年前来村里,那可一只都见不到,开矿的爆炸声都把白鹭吓跑了。”村委会主任陆英田说。

开矿,曾是东衡村的致富饭碗。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东衡村的石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杭州、上海。村民一夜暴富,村庄“遍体鳞伤”。

借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东风,东衡村果断关停10多家矿产企业。可“矿产一停,经济归零”,不少青壮年远走他乡。

“‘千万工程’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席话,让东衡村茅塞顿开。

农村环境变得更美。

得知杭州建设地铁,急需清理挖出的淤泥土渣,东衡人就拉回土渣。村里的矿坑不仅有了土,填土权还拍出了1.08亿元的高价。村民们都说:“填了坑,造了田,还赚钱盖了楼,一举多得!”

农业生产变得更稳。

没了矿山,还有良塘。养殖大户高永林指着自家鱼塘说:“我带头办螃蟹养殖场,当年就有纯利200万元!”随着矿地复垦变良田,全村化零为整,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每亩土地收益比零散经营增加了40%。

农民生活变得更富。

博兰钢琴厂厂长俞荣仁,曾是矿山股东,矿山关停时,听闻村里拿出一部分复垦土地搞众创园,他第一个投标再创业,现在年收入能达300万元。众创园成了钢琴产业新集群。先富带后富,东衡村与全县7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各村按投资分红。

东衡村只是“千万工程”的硕果之一。在德清县三林村,绿色资源可“入股”,水乡旅游让村集体2018年收入突破80万元;在嘉善县东云村,圈舍变旅店,菜地变花田,昔日河沟发臭浑如汤的拖鞋浜,成了以温泉闻名的省3A级景区;在杭州白牛村,山货变“网红”,全村山核桃年销售额从1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

谢尚国/摄

城乡融合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老有所养,最朴素的民生盼望

“我先去文化礼堂占位子!”在湖州安吉县高禹村养老院的走廊上,74岁的吴才女嗓门洪亮。

“马上就来!”隔壁传来回应声。即将开演的方言大鼓书说唱,是老姐妹们最爱的节目。

走廊另一头,飘出煎饺的香气。“那边是单身公寓,我们这是夫妻房,不想做饭可以吃食堂。”73岁的芮春香觉得,在月租200元的养老院,老两口生活得更自在。

学有所教,乡村不再是教育洼地

湖州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硬件设施一点不比城里差,乡村教师张玲还被评为县小学部唯一的语文特级教师。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95.7%,城乡义务教育更加均衡。

困有所助,城乡低保率先统筹地

“稀饭、豆乳、面包、油条、煎饼、芝麻团……”这是安吉县天子湖镇敬老院食堂墙壁上的早餐食谱,50多名孤寡老人在此安度晚年。浙江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在册低保对象平均月低保标准达到771元。

你可能会喜欢

/ 要闻

马晓晖: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州政协工作新局面

/ 关注

湖州将建长三角地区首个地级市始发列车高铁站

湖 图

最美农村公路

11月28日,摄于德清县

摄影:张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