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小眾收藏——竹雕,一塊普通的竹子雕刻後能賣如此天價

竹雕也稱竹刻,主要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是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頗受文人騷客喜愛。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中國也歷史悠久。竹雕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中國的竹雕藝術源遠流長,我國最早的竹雕,,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最原始的竹雕,應早於甲骨文。根據古代文獻上的記載,中國竹雕藝術的源頭,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現。但真正把竹雕算藝術品的時代應該是宋元時期,趙汝珍的《古玩指南》中說:“竹雕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書畫之難人所共知,今乃易以刀、竹,其難當更逾書畫也!按,古人削簡為書,治竹久為國人所長,刻竹為文物,或許古時亦有行之者,只以治之未精,為者無名,是以往昔無傳焉!”這段話,主要是講宋代之前的竹雕情況。



到宋代時,中國的竹雕藝術出現了重大的變化。也正是標誌竹雕成為藝術品的一個時期。其一,宋代是古代歷史上文化最發達的時期之一,一支龐大又有文化修養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的藝術審美思想與要求,帶動了包括玉雕、竹雕等雕刻工藝領域的發展。竹被文人們視為純潔、正直的象徵,經常出現在詩書文學作品中,如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正因為竹在文人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竹雕工藝備受重視。其二,竹雕出現藝術化傾向,竹雕精品和竹雕藝人被廣為頌揚。據元代陶宗儀《輟耕錄》記載,南宋時有藝人詹成,他所雕刻的竹鳥籠“四面皆花版,於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鳥,纖毫具備,其細若縷,且玲瓏活動”。可見其竹雕技藝之高,作品之精美。所以,陶宗儀情不自禁地讚揚詹成:“求之二百餘年,無復此一人。”



到明清時期,竹雕藝術達到了鼎盛,出現百家爭鳴的景象。明清時期,文人寫竹、畫竹、種竹、刻竹蔚然成風,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這時,文化畫的勃興,促使了竹雕與書畫、雕塑藝術的結合,導致竹雕藝術的空前發展。這時期的雕刻家,他們的竹雕作品富有創意,書卷氣十足而無匠氣;他們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態,刪繁就簡,襯托出竹的本質特徵和文化寓意,作品遂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並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從收藏角度來看,竹雕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收藏類目。單這並不影響其價值,下面個大家分享一些拍賣會上的竹雕精品,大家後期有機會遇到品相不錯的竹雕記得及時下手哦。



清乾隆 宮廷御製竹根雕仿青銅饕餮紋獸足鼎

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成交價2415萬。

該鼎器型以商周青銅彝器等古代器物為原型,一取其型,二取其飾,並加以巧妙融匯,成為嚴謹規整又不失新意的仿古佳器。此外,該鼎造型及紋飾與清宮舊藏皆有同源,細膩的雲雷紋和頗具張力的獸足,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竹雕仿古雙立耳三足小鼎相媲美。有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竹根雕仿古彝的器型大致齊全,唯此類鼎不見蹤影,加之此鼎的工藝與裝飾手法與竹雕仿古器相同,因此確定為清宮舊藏。其成交價也是竹雕拍賣史上的最高價。



清乾隆 御製竹黃御製詩“九如靈芝”圓如意

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2010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1388.64萬元。



清雍正 施天章刻百工圖筆筒

上海嘉禾拍賣有限公司,201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1173萬元。

本品取材圓整,精刻百工圖,人物刻畫生動,間以竹石樓閣,構圖繁而不復,雜而不亂,一片忙碌的生活氣息栩栩如生。器物選材上乘,質地溫和,包漿瑩潤,色澤明亮,觀致精緻典雅,書香文氣撲面而來。落款“臣天章恭制”。此物製作工藝精湛,華麗富貴,應為宮廷文房陳設之精品佳作。
作者施天章(1702-1774),嘉定人。字煥文,工繪事,以竹刻石,巧若神工,雍正間織造使者以所刻進,命供奉如意館。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成交價:1140.56萬元。

此為一件雕刻精絕的作品。作者顧珏以雕刻織細精巧著名。用花梨木作為筆筒的邊緣及底部,始終十七世紀末葉。這一種加木邊和底的主法大概開始時只用於香筒以及其他不需要堅實底部的器皿,亦有以牙代替木的。後來筆筒亦有采用這種做法。西雅圖美術博物館現在藏有一件同類顧珏作品,見《中國竹刻藝術》,上冊,圖版19。
顧珏,字宗玉,江蘇嘉定人。活躍於康熙年間。刻畫精深,細入毫髮,一器必經一二載始成。不襲前人窠舀而能獨立門庭。戲仿靈壁英州石,以沉檀香,黃楊木製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縮臨李昭道圖筆鬥,老樹危橋,懸崖絕澗,作數十層,轉折望之,窈然而深,尤為奇絕。


清乾隆 竹貼黃刻雲龍御題詩文長方盒 (二件)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十五週年慶典拍賣會,成交價985.6萬元。

貼黃匣為一對,高11.6釐米,長34.5釐米,寬18釐米。匣內有屜。匣面雕刻兩條豎龍腳踏海水江崖,在雲海中搏擊翻騰,體態舒展,蒼勁雄渾。龍是封建社會皇權和皇帝的象徵,它是乾隆時期各種器物中經常使用的裝飾紋樣,具有典型的皇家風采。兩條龍中間留有長方形空白“題簽”,此處一般是用於題寫匣中所置書冊、手卷或冊頁名稱,比如:剔紅“御筆戒得堂記”盒、黑漆描金“樂善堂文鈔序”提箱、掐絲琺琅“御筆養正圖詩”盒、紫檀“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長方盒等,內置與題名相同的書籍或冊頁,它們只有外包裝盒材料的不同,而裝飾圖案如出一轍。貼黃匣恰恰在“題簽”處未題字,留有空白。我們發現在清宮藏品中也有類似情況的書匣。



清 竹雕耕織圖筆筒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2秋季拍賣會,成交價920萬。

此件筆筒取自天然巨竹一節,肉質厚重,適於深挖淺刻,筆筒外壁一週以及細密之刀法刻耕織圖,遠山近水之中,共雕有八十餘人,另有村社掩映於青山綠水之間。凡所刻人物情態生動,令人歎為觀止,一隅刻“臣天章恭制”楷書款。是為清代中期雍正朝內廷刻竹大師施天章之作,十分珍罕。


清 竹雕壽星擺件

上海大眾拍賣有限公司,2012大型藝術品,成交價:805萬。

竹根雕壽星擺件中以立姿者較為多見,坐姿壽星較少。此竹根雕壽星取材較大,端坐於假山之上,腦丘高凸,彎眉長垂,神色和藹,笑口大開,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握仙桃,長髯垂胸,唇頜腮長髯連為一片,眉宇、眼部和鬍鬚刻畫較細,層次分明,絲絲可辨。寬衣大袖,衣褶層迭垂然而下,飄逸流暢,周身九個童子嬉戲玩耍,形態各異,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風趣,生活氣氛極為濃厚,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壽”的生動場景。雕刻容貌生動,兒童誇張的面部表情與壽星慈祥的神態,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使整體雕刻的喜劇色彩更加強烈。其雕刻刀法以圓雕、高浮雕為主,刀工諳熟,技法精湛,可以說是清竹雕上佳作之一,應為宮廷舊藏。


清 赤壁夜遊園竹筆筒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八週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586.5萬元。

橢圓形筆筒,鑲紫檀木口與底,下承四足。外壁以通景形式刻東坡赤壁夜遊圖。前景為東坡與僧、道二客所泛小舟,袍而長髯,憑几而坐者為東坡;俯於几上者為佛印;道士背坐仰觀。一旁童子正漉酒入壇,老舟子二人齊力搖櫓,刻劃傳神。巨石插立江中,湍流洶湧。橫雲煙嵐,橫亙繚繞,與江水波濤上下呼應。茂密虯松、霜葉等披於懸崖,益顯壯麗。赤壁似天幕幔帳,右方障壁直如插天巨屏,氣勢撼人。左側山谷瀑布激流奔騰其中,巖壁盤折交錯,極盡深遠、幽邃之境,儼然如畫。

周笠 竹雕筆筒

江蘇九德拍賣有限公司,2014年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成交價575萬元。

周笠(1695-1755)字牧山,清嘉定人,周灝(字芷巖)之侄。善刻竹,與周顥齊名,人曰為“槎南二週”。周笠擅長繪畫,山水師法元四大家,水墨花卉生意盎然。周笠少時與周顥同學畫,同刻竹,“但是各得其意,不相襲也”,周笠刻竹是“悉中規矩”。清人評其作品“生意遠出,神氣內涵,萬點當虛,千層疊起,深厚中自露秀色”,令人一見歎絕者,笠之所長,各體具備,蒼雄健深,微露亂頭粗服之致。笠刻竹、作畫兩盡之矣。尹文端聞其名,命舟濼江,繪長江萬里圖進呈。又嘗為朱娛村寫彈指閣圖。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作讀書秋樹根圖,載清十二家山水集。清人馮金伯說他的作品“體韻精研,氣格融煉”。


清乾隆 御製竹黃御製詩福壽如意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5週年秋季拍賣會,成交價560萬元。

此拍品竹黃雕制而成,有取竹樹氣節清高之意,器成如意之形。整器狀如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其身纖薄輕盈,線條彎曲巧致,如意的曲線之美,在精確絕倫的設計下完全透現。如意頭中心雕以壽字紋,兩旁飾蝠紋,柄部亦雕飾翩躚飛舞的蝙蝠;如意頭的背面則陰線刻乾隆御製詩文一首,全詩為“文心德裕賦,禪意皎然詩。尚有天然節,全無側出枝。羅公術終幻,僧紹賜真宜。獨喜清談處,如逢君子時”,銘“古香”陰刻篆書印款。此乾隆御題銘收錄於《乾隆御製詩集》二集·卷六十三,寫於丙子年(1756)四月初十至廿八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