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外交家乔冠华:叱咤风云,逝世后葬在四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故事


出生于1913年的乔冠华,历经了历史上的风云岁月,不仅是一位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优秀外交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的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见地,曾担任香港新华社分社的社长,留有《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著作。


1983年9月22日因癌细胞扩散,70岁的乔冠华在北京逝世。其骨灰火化后,安放于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堂,一直到1985年,才由妻子章含之女士带回东山槎湾华侨公墓,魂归故里。墓地面临太湖,依山傍水,简单的设计也非常符合乔冠华生前朴素的风格。
图为乔冠华先生最开始的墓地,上面除了刻有“乔冠华同志之墓”与生卒年份之外,最底下还刻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来在征得章含之女士同意,以及相关人员达成一致意见,乔冠华墓被迁移至华侨公墓西边的新八区。

乔冠华的新墓地是与第一任妻子龚澎的合葬墓,由其两位子女促成,于2008年落成。黑色大理石墓碑上还刻有毛主席在45年所提出的一句赞诗。而原先的旧墓,也原地保留下来。
除以上介绍的墓地之外,2002年时,年逾七旬的章含之女士还采纳了上海福寿园的建议,在福寿园内建造了一座乔冠华墓。安眠于福寿园,不仅体现出了乔冠华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是章含之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与丈夫同在出生地的愿望。